中西方摄影艺术之差异浅谈.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61649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摄影艺术之差异浅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西方摄影艺术之差异浅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西方摄影艺术之差异浅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西方摄影艺术之差异浅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西方摄影艺术之差异浅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摄影艺术赏析(论文)中西方摄影艺术之差异浅谈艺术之眼二级学院: 计量测试工程学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电 话: 中西方摄影艺术之差异浅谈艺术之眼摄影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诞生于法国,数年后由西方传入中国。一个半世纪以来,摄影艺术在中国文化的摇篮里生长,许多摄影家在摄影艺术创作中追求民族形式和东方神韵。中国传统美学的根底使中国摄影艺术根深叶茂。摄影的本体特征是纪实,其瞬间的真实性表现在中国摄影家与西方摄影家的艺术创作时的方式上是相同的。但也应当看到由于中国与西方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不同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与西方摄影艺术的审美意识、艺术理论产生了差异性。中国传统哲学、美

2、学理论对中国摄影家的审美意识、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美学理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一) 文化背景及观念的不同当今中国艺术摄影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说,西方艺术摄影的所有题材,几乎都有中国摄影家在拍摄。然而,在对中西方摄影艺术史上各占主要地位的题材进行审视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二者的差距是如此之大。西方摄影主要内容是拍摄人(肖像、人体、纪实) 。特别是人体摄影有其艺术传统。西方摄影史上,在摄影术发明不久,达盖尔银版照片就有人体题材。图 1 人生的两条道路被誉为“艺术摄影之父” 、 人生的两条道路的作者奥斯卡雷兰德堪称人体摄影领域的先驱。尽管人体摄影艺术的风格和流派的更迭、

3、流变,但其势长盛不衰。图 2 三十年代有骆伯年拍摄的汲瓮图 3 郎静山的凝思而在中国,人体摄影长期以来一直不能成为摄影家创作的主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骆伯年拍摄的汲瓮(图 2) 、郎静山的凝思 (图 3) ,此后人体摄影潮涨潮落。而社会上对人体摄影的理解程度,固然与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民族传统有关,更与时代的风气有关。造成题材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从社会、政治、历史等多方面去探求。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西方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存在着重大差异。在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西方人认为,人既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又是大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尖端产物。作为自然尖端的人与一般自然相对立。他们强调人对客观自然的

4、主宰地位。他们自古以来就养成了征服自然的民族性格。反映在审美意识上,往往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处于分裂与对立的关系中,进入“天人相胜”之境。因此,西方艺术的主要表现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西方极力表现人的肉体和精神完美的统一。在西方古典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体艺术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传统必然体现艺术摄影上。在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中国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倾向于人是自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反映在审美意识上是审美主体投入审美客体,客体融于主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境界。因此,中国古代艺术主要表现对象是山水。中国的山水诗画成熟得早,出现在晋宋之际,即公元 4 世纪、

5、5 世纪之交。在西方,自然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17 世纪出现于荷兰绘画,18 世纪才在英国、德国的浪漫主义诗歌中确定下来。反映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中国文化传统,至今影响巨大,激励着中国摄影人走遍名山大川,为祖国山河写照传神。林语堂有一段话论述了中西方艺术表现对象的差别, “中国艺术的冲动,发源于山水;西洋艺术的冲动,发源于女人。 ”“西人知人体曲线之美,而不知自然曲线之美;中国人知自然曲线之美,而不知人体曲线之美。 ”“西人想到胜利 、 自由 、和平 、 公理就想到裸体女人的影子。为什么胜利、自由、和平、公理之神一定是女人,而不会是男人?中国人永远不懂;中国人喜欢画一块奇石,挂在壁上,终日欣赏

6、其所代表之山川自然的曲线。西人亦永远不懂。西人问中国人,你们画山,为什么专画皱纹,如画老婆的脸一样?” “中国美术,技术是主观的(如文人画、醉笔) ,目标却在神化,以人得天为止境” “西洋美术,技术是客观的(如照相式之肖像) ,目标却是自我,以人制天为止境。 ”林语堂谈到这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得天”还是“以人制天” ,同时还提到中西方艺术创作的方式的不同,即中国艺术方式是主观的,西方艺术方式是客观的。(二) 审美观念及表现的形式不同摄影术是科学的产物,中西方摄影家都是运用光影和色彩在二维的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的视觉形象,这些都是相同的。但是,中西方摄影家在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法上

7、确有差异。西方注重表现现实,中国则注重意境。摄影语言与哲学观、科学观紧密结合。西方人以进取精神达到征服自然的目的,讲求科学,其造型艺术借助科学塑造出酷似生活真实的形象。而摄影术本身就是科技的产物,光学、化学、材料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起很大的作用。而构图学、色彩学和美学成为摄影艺术理论重要部分。西方摄影家构图充满画幅,单点透视,周光影塑造立体的形象,讲求质感、形状、色彩。李元认为,亚当斯利用大相机来突出对工业精密性的崇拜。而且,那样的精密已经超越了我们由眼所能看到的,反而显得生硬。中国的造型艺术更多的讲哲学。儒、道、佛三家的入世与出世两种思想,影响着艺术家的生命历程和艺术历程,

8、也影响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方法写实还是写意。中国画家突破了焦点透视和固定光源的明暗造型法的束缚,创造了散点透视法和线描塑造形象的方法。作画时大胆取舍,保留最能表现物我精神气质的形象特征。画面上留有大块空白,形成了绝妙的空灵感,给了观赏者想象与再创造的空间。这些传统对于中国摄影家影响很大。刘半农将艺术摄影称为“写意照相” 。中国时装摄影发展初期受西方影响,以模仿为主,少有作品表现意境,多是表现现实,大家纷纷的生搬硬照,在不断的探索中,一部分摄影师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关注本土文化,创作了具有中国元素的作品。西方再现艺术较发达,以人为表现主题,强调再现、求真,吸收科学成就来塑造酷似

9、真实的艺术形象,其古典艺术理论中最经典是“摹仿说” 。摹仿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摹拟、仿制。西方摄影家运用西方古典艺术理论的传统,拍摄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如卡什的愤怒的丘吉尔 (图3) 、哈尔斯曼的原子的达利 (图4)等等。图 3 卡什的愤怒的丘吉尔 图 4 哈尔斯曼的原子的达利 在艺术创造中,追求情景交融的境界。意境已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它是艺术家高尚人格的体现,也是抒情类艺术作品审美的最高境界。意境同样存在于中国优秀摄影作品之中。刘半农认为,照相可以分为写真和写意两大类, “写意” ,乃是要把作者的意境,借着照相表露出来,必须有所寄藉。被寄藉的东西原是死的,但到作者把意境寄藉上去之

10、后,就变做了活的。 ”他还认为,作品中的意境不是摄影技术、技巧所能限定的,它远比摄影技术、技巧重要得多。意境理论对于当今摄影家有着重要意义。李元说:“意境是指心意里面的环境,它建立在联想上,也可以被认为是心灵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解脱。 ”更多的摄影家在作品中将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交融互渗,创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摄影是世界语言。在没有文字说明的情况下,不同民族的读者一般可以通过作品的光、影、形、色来读懂作品内容。中国摄影家们已认识到摄影的本体意义,运用摄影本体语言来捕捉瞬间,记录生活,叙述事件,抒发心灵,而民族传统深深地积淀于中国摄影文化之中。参考文献1 顾铮. 西方摄影论文选C.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 年 2 顾铮. 摄影社会空间C.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