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 170 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 年“五四”运动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
2、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 年“五四”运动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清朝后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中华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3、设时期。从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建国后的头三年,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
4、”运动,开展了打退资产阶级进攻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 1952 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 10 年中,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 1966 年同 1956 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
5、3 倍。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从 1965 年起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全国农业用拖拉机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 6 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 70 倍。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 7 年的 4.9 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中国共产党在这 10 年中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在1957 年春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
6、政治生活的主题。接着,他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 年,他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些都是“八大”路线的继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指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主张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等观点;刘少奇提出了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和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观点;周恩来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
7、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陈云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邓子恢等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所有这些,在当时和以后都有重大的意义。中共中央在调整国民经济过程中陆续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有关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工作条例草案,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分别规定了适合当时情况的各项具体政策,至今对我们仍
8、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 年 5 月至 1976 年 10 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他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
9、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这些论点主要地出现在作为“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的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九大”的政治报告中,并曾被概括成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从而使“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一语有了特定的含义。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这些“左”倾错误论点,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至于毛泽东所重用过的林彪、江青等人,他们组成两个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的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的错误,背着他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
10、动,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性质的问题。开辟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197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以毛泽东为核心,邓小平是其重要成员),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经当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华国锋批准的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中提出的。)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六十年光荣岁月,六十年沧桑巨变。在迎来新中国成立周年之际,新华社与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推出专栏共和国的足迹,以图文互动的形式,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伟大祖国走过的光辉历程,再现一个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