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老少比= 100。表 1 是 2009 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波兰 B西班牙 C白俄罗斯 D匈牙利读我国 2005 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 13 题。21下图是我国不同时期三个年龄组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能正确反映图中时期的是 A B C D 2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有几处明显的凹陷处,影响 M 处的成因是 A战争 B自然灾害 C经济水平 D人口政策3图中反映了我国当前人口正面临的问题是青少年入学困难就业人口压力大社会福利负担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3 A B C D 下图为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 岁)比重预测图,读图回答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
2、 A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B短期内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C短期内会导致国外劳力的大量输入 D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 压力4读下列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供求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1)A、B、C 三条曲线中,表示世界人口增长的是_,该图反映了人口增长过快所引发的_的矛盾。(2)C 曲线自_(时间)开始呈下降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是:_、_。(3)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变化的总趋势是_。(4)按现有生产水平计,世界可耕地面积开垦完毕的时间是_。题型:综合读图题难度:偏难来源:0103 期中题答案 (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1)A 土地资源减少(或资源、环境、发展问题)(2)20 世纪初期 非农业用地
3、增加 土地退化(3)下降(或越来越少)(4)21 世纪初期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福建省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量迅速猛增。与改革开放前比较,我省人口迁移模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就是从“沿海向内陆”模式逆转为“内陆向沿海”模式。材料二 2000 年福建省部分设区市人口流动状况5(1)若材料二中甲、乙两城市分别是南平和泉州,依据表格数据推测,甲城市是 ,乙城市是 。(4 分)(2)影响福建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2 分)(3)大量外来人口流入甲市,对该市会产生哪些影响? (4 分)题型:综合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答案 (找作业答案-上魔方
4、格)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迁移,根据表格资源的人口迁移状况,甲为净迁入,乙为净迁出,故判断甲为泉州,乙为南平。(2)目前,影响我国的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由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迁移。(3)甲地为人口净迁入地,人口迁入对该市的影响,可从有利的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等和不利影响,给区域的社会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等方面分析。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 12 95 亿人,图中小黑点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 014 岁人口的比重约是6 A93% B23% C13% D 60%读我国某省 2008年与 208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 12题。 1、2030 年与 2
5、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7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2、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就业压力大B、养老负担重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D、劳动力短缺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答案 (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1、C2、A马上分享给同学08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 分)(2)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 分)(3)用新的环境观阐述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人地关系。(4 分)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答案 (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1
6、)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每点 1分,最多 3分) (2)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每点 1分,最多 3分)(3)人地关系平衡与协调,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2 分);可持续发展(2 分)试题分析:(1)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主要有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2)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3)新的环境观强调的是人地关系平衡与协调发展,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可持续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92010年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某市普查后发现该市自 1990年以来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 1:关于图示期间该市人口变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B外来人口不断增加C人口增长缓慢 D近年出生人口呈现下降趋势小题 2:该市今后人口工作的重点是A计划生育 B大量吸纳海外移民C发展社会养老事业 D遣返流动人口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答案 (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小题 1:B小题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