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培训《新闻采编规范》《防虚假新闻》练习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71845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记者培训《新闻采编规范》《防虚假新闻》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闻记者培训《新闻采编规范》《防虚假新闻》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闻记者培训《新闻采编规范》《防虚假新闻》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闻记者培训《新闻采编规范》《防虚假新闻》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闻记者培训《新闻采编规范》《防虚假新闻》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闻记者培训 练习题新闻采编规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 。(D)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 。(A)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B)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A.致歉 B.勘误 C.

2、更正 D.声明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A.现场采访 B.核实事实 C.深入调查 D.多方求证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A 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 D.巧妙地过渡8.“整整 5 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 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 ,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

3、激动, “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 ”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 。(C)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

4、B.为了时效性可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C.可在小范围内进行专业讨论 D.先保证纸媒的独家报道再考虑网络报道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 ?(B)A.过渡性语句 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 C.事实性话语 D.引语中有大量语气词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A.尽可能多地使用引语,少记者描述 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C.连续引用不同人的话时,不用另起一段 D.为保证真实,可将受访者的语气词保留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A.“我们的出价是每股 67 美元” ,傅成玉说, “我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工作”B.“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 ,他们立

5、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A.“三角平衡”原则 B.“多重佐证”原则 C.“事实核准”原则 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D)A.姓名 B.单位 C.职务 D.性别1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A.据车祸现场的目击者说 B.某医院的内科医生李某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C.据某某媒体报道 D.某单位说1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A.政府公开文件 B.某

6、中央级知名媒体报道 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 D.某事故现场目击者1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 B.保护了消息源 C.增加了报道的独家性 D.报道更具可信度2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A.准确 B.时效 C.传神 D.吸引眼球21.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C)A.论坛 B.博客 C.媒体官方微博 D.社交网络2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B)A.时效性 B.规范性 C.可读性 D.娱乐性2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D)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24.以下哪个词

7、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B)A.“3G 手机” B.转氨酶达 2000 多 C.“高开低走” D.“固体燃料”2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多少个以上的数字?(C)A.1 个 B.2 个 C.3 个 D.5 个26.以下的新闻语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A)A.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B.原告律师说证人撒了谎 C.他坠楼身亡,验尸官认定是自杀 D.节目如下27.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语言?(B)A.描述式 B.叙述式 C.评论式 D.修饰性28.以下哪一项不是直接引语的效果?(D)A.保持新闻的真实感 B.增加生动性 C.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

8、化立场 D.方便读者阅读理解29.关于引语的使用,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A.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B.如有必要,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C.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 D.报道中尽量不使用间接引语,要多使用直接引语 30.在解释新闻事实的时候,以下哪项选择是错误的?(A)A.文章要以事实为基础写作,但在制作标题时要考虑效果为先 B.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C.内容表述直截了当,不以夸张的手法解释新闻事实 D.写作准确具体,减少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二)多选题1.获取事实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BCD)A.法律原则 B.道德原则 C.伦理原则 D.正当原则2.新闻报道过程中

9、要遵守的伦理原则有哪些?(ABD)A.无害原则 B.知情同意原则 C.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D.保守机密原则3.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 。(ABCD)A.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 B.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 C.不要对采访对象作出道德评判 D.不展示不恰当的内容4.新闻真实与准确的要求有哪些?(ABCD)A.保证确有其事,不道听途说 B.对所引用的一切资料等都具备确切的来源C.核实关键性事实 D.报道若出现失实,及时地更正 5.怎样核实关键性事实?(BCD)A.准确记录,避免断章取义 B.到达新闻现场,核实新闻来源C.多方求证,核实新闻核心要素 D.查找权威资料

10、,核实具体精确事实6.怎样解释新闻事实?(ABC)A.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B.内容表述直截了当,慎用情感性词语C.写作准确具体,减少修饰性词语 D.夸张表述,吸引受众关注7.如何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ABC)A.禁止对任何人的歧视 B.保持中立,做到利益规避C.平衡呈现各方观点,保持中立 D.多采访学术界人士和记者8.怎样做到利益规避?(ABCD)A.不接受采访对象的好处,新闻报道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B.不做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C.要特别注意语言方面的中立 D.对新闻事件中的冲突双方,要注意均衡报道9.直接引语的特点有哪些?(AD)A.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并放在引号内 B.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

11、的话,被转述的话不放在引号内C.较具概括性 D.具有现场感10.使用新闻引语需遵循以下哪几点原则?(ABD) A.保持真实、准确、完整性 B.尽量多用直接引语 C.读者兴趣优先 D.不要“异口同声”11.引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改动?(ABC)A.原话有语病 B.表达模糊 C.出现方言时 D.当事人未表达出记者想要的观点12.直接引语有哪些效果?(ABC)A.保持新闻真实感 B.增加信息量 C.增加趣味性 D.更具概括性13.下列哪些引语的使用规范是正确的?(ABC)A.尽量不用间接引语B.直接引语应是某人所说的原话,除对语法和句法错误进行必要的纠正之外,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不得对采访对象的话语

12、进行添加或篡改C.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D.记者可根据自己角度来改变消息源的观点14.使用消息源时,以下哪几点是错误的?(AB)A.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 B.完全依赖网络作为消息源C.尽量采访到核心消息源 D.报道中需注明消息来源15.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如何选择?(AB)A.选择与本报道最相关的职务 B.征询受访者哪个身份更合适 C.全部使用 D.只使用姓名不使用职务16.通常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匿名消息源?(AB)A.消息源主动提出要匿名 B.消息源本身不愿接受采访,记者为了得到关键信息,进行匿名处理C.记者未采访到消息源 D.记者对消息源的身份不明确17.理论上,以

13、下哪些是只能作为引述而不作为事实进行叙述的消息来源?(ABC)A.新华社、 人民日报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所发布的信息B.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案件记录、情况说明等非正式材料C.权威机构内部文件 D.司法机构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18.当对受访者的身份、观点不明确时,记者应该怎么办?(BCD)A.凭个人理解梳理 B.使用其他消息源代替 C.再次采访受访者 D.不使用19.在匿名消息源的处理上,记者应注意哪些问题?(ABD)A.保留录音、手记等一手材料 B.与编辑沟通,得到编辑的指导和同意C.尽量为匿名消息源提供帮助 D.保护匿名消息源20.制作新闻标题的规范有哪些?(AB)

14、 A.准确 B.传神 C.时效 D.追求点击率21.下列哪些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CD)A.新闻标题 B.署名 C.社论 D.编者按22.以下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权威的消息来源?(ABC)A.司法机构、仲裁机构、行政机关、公证机关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 B.具有合法地位的政党、国家机构在公文、正式出版物、蓝皮书、白皮书等具有法律效力文件中确认的事实,或其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及其他正式而公开的场合,以该政党、国家机构的名义发表的讲话 C.为配合待定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而发表的信息 D.某单位的内部文件 23.新闻语言的规范有哪些?(ABCD)A.新闻语言要简洁、清晰、准确

15、 B.要避免使用不熟悉的术语或专业词汇C.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叙述性语言 D.把数字转换成普通人易于理解的语言24.下列哪些媒体是可被援引的权威媒体?(ABCD)A.党报党刊 B.行业性报刊 C.国家通讯社 D.电台、电视台25.微博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BCD) A.发行方式 B.消息来源 C.生产机制 D.行业互动26.记者新闻微博使用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BC)A.要广开言路,多多关注 B.发新闻要再三确认 C.发表观点要讲证据 D.观点不同,要在微博上据理力争27.采编与经营的“防火墙”原则有哪些?(ABCD)A.采编与经营严格分开 B.严禁“有偿新

16、闻”C.规范专业性记者的个人投资行为 D.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外单位兼职取酬28.西方发达国家媒体主要采取哪些“编营分离”的措施?(BC)A.报业上市 B.发行人制度 C.激励约束机制 D.宣扬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29.广播电视新闻的引子与报纸新闻标题有什么不同?(ABCD)A.引子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B.引子应该自成一体C.引子与其他新闻或广告内容分离 D.制作人在引子里提出有待回答的问题30.在批评报道中,如何注意平衡?(ABCD)A.记者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 B.对报道中受到批评的当事人,给予答辩的机会C.报道语言平实,避免主观 D.标题更要紧贴事实,切忌主观色

17、彩(三)判断题1.为了公共利益,记者可以适当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新闻事实。(X)2.记者不能为个人或亲属的利益利用其职业关系获取任何机密信息。()3.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者。(X)4.为证明事实铁证如山,记者可以在手法上加大事件的冲突要素。()5.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语,避免出现倾向性的错误。可以适当以文学化的手法渲染事实发展的情节。(X)6.减少副词、修饰性词语的使用,多使用动词。除非可以出示确凿证据,不得使用“最大” 、 “最好” 、 “最坏” 、 “最多”等最高级形容词。()7.当采访对象的状况并不适宜接受采访时,记者应该揪住对方拼命发问,不达目的不罢休。(X)8.编辑

18、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X)9.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者。()10.为更好地烘托新闻事实,可对新闻图片进行合成和拼接。(X)11.必须准确记录与匿名消息来源和受访者的谈话,只要可能,录音更好。()12.记者如果要在微博中发布新闻,必须保证该新闻是在所在新闻媒体已经播发过的。()13.记者微博上转发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不受约束。()14.尽可能采访到被批评对象,尊重其辩护、辩解的权利。若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15.夹叙夹议的报道手法,可以使报道更客观、准确地记录新闻事件的过程。(X)16.对于论

19、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X)17.新闻报道与评论不分,会增加报道不实产生的对新闻当事人的诽谤等侵犯他人权益的几率。()18.记者可以就争议性的新闻或与公共政策节目有关的报道发表个人观点。(X)19.在新闻报道中,观点可以被描述成事实呈现给受众。(X)20.平衡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的事实和观点,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21.记者使用微博面对不真实甚至是恶意的指责时,要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观点。(X)22.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没有改变意思或基本没改变意思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引语。()23.“同学们纷纷表示:他平日里非常乐意帮助同学,他是我们的好班长。 ”此

20、句的引语使用没有错误。(X)24.直接引语更具现场感。()25.肢体语言不可作为引语。(X)26.在使用事实性的内容时,只用陈述的方式即可。()27.援引其他媒体信息时,须注意选择最初媒体来源,也可以从二手新闻转述。(X)28.使用消息源时,应该慎用单一消息源。()29.一篇报道中多次使用某消息源的话语时,第二次开始可以不用全称,只用姓名即可。()30.报道中引用本媒体过去报道过的信息和数据,则无需特别注明。()31.使用消息源时,可以出现“某某单位说”的用法。(X)32.网站转载某报纸报道全文时,不需注明来源。(X)33.使用匿名消息源时,记者需向编辑部说明,得到编辑部的同意。()34.政务

21、微博也可作为一种较权威的消息来源。()35.选择消息源时,只看重消息源的头衔、名气即可。(X)36.西方发达国家的“采编经营相分离”原则,主要是严格要求编辑、记者不能插手经营业务,不能去拉广告,但并不是完全切断采编和经营之间的关系。(X)37.新闻作者的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38.对于口头传播的新闻,由“谁说的”来衡量新闻的可信性。()39.记者在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不用再次核对。(X)40.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时,为了准确,记者应该将其身份全部写出和使用。(X)新闻记者培训 练习题防止虚假新闻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 1. 是新闻的生命。(C) A.市场性 B.奇异

22、性 C.真实性 D.趣味性 2.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的 原则。(B) A.趣味性 B.真实性 C.时效性 D.接近性 3.虚假新闻是媒体所报道的内容与 不符的报道。(D) A.受众需求 B.广告主的需求 C.媒体的需求 D.客观事实 4.大众传媒公信力是指公众与大众传媒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大众传媒赢得 信任的能力。(D) A.新闻界 B.企业 C.广告公司 D.公众 5.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B) A.新闻数量 B.新闻真实性 C.新闻时效性 D.新闻趣味性 6.在宏观层面上,虚假失实新闻损害了 生存与发展的根基。(D)A.新闻从业人员 B.广告公司 C.广告主 D.新闻业 7.记

23、者通过 来让公众认知。(A) A.新闻报道 B.个人魅力 C.所在媒体 D.行业状况 8.虚假失实新闻是对社会公众 的损害。(B) A.名誉权 B.知情权 C.隐私权 D.肖像权 9.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是一种 的关系。(B) A.此消彼长 B.相互促进(促退) C.相悖 D.没有关系 10.“纸箱馅包子”的案例属于 层面的虚假新闻。(D) A.新闻知识 B.新闻采写 C.新闻编辑 D.新闻伦理 11. 是媒体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B) A.设备方面的投入 B.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C.不断调整的战略规划 D.高额的经济利益 12. 是新闻真实与否的第一把关人。(A) A.记者 B.

24、编辑 C.广告主 D.受众 13.如何处理及时性和 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新闻从业人员减少虚假报道亟须解决的问题。(A) A.真实性 B.趣味性 C.显著性 D.接近性 14.大众媒体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新闻内容会 和消费化。(D)A.理性化 B.深刻化 C.严肃化 D.产品化 15.在进行选题把关时,新闻从业者应根据 进行取舍。(D) A.个人好恶 B.媒体利益 C.广告主利益 D.新闻价值 16.新闻自律是 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A)A.新闻工作者 B.政府管理部门 C.广告主 D.社会公众 17.新闻单位要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制度,保持新闻采编活动的 。(C

25、)A.全面性 B.活力性 C.独立性 D.趣味性 18. 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信息来源,调查新闻事件的基本权利和保障。(B) A.申诉权 B.采访权 C.批评权 D.出版权 19.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新闻从业者必须 。(B)A.与广告主及时沟通 B.加强对新闻的核实 C.服从媒体机构的利益 D.迎合受众的喜好 20.假新闻一旦发生,新闻单位要 。(D)A.沉默应对 B.拒不承认 C.推脱责任 D.积极面对,化解危机(二)多选题 1.虚假新闻可以从 角度来理解。 (ACD)A.新闻观 B.同行竞争 C.新闻伦理 D.新闻采编 2.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于 。(ABC)A.全部

26、与部分的虚假关系 B.出发点有一定差异C.都对社会有危害性,但失实报道更有隐蔽性 D.虚假新闻就是失实报道 3.新时期的虚假新闻出现的新特点有 。(BCD)A.虚假新闻的数量有所减少 B.虚假新闻开始入侵严肃新闻领域及传统媒体之间联动刊发虚假新闻C.报网联动为虚假失实新闻提供了新渠道以及虚假失实新闻题材呈现跨国性特点D.虚假新闻信息来源日趋社会化及其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和快速化 4.虚假新闻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ABC)A.损害了整个新闻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B.损害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C.损害了受众对新闻记者的信任 D.虚假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影响不大 5.虚假失

27、实新闻会产生哪些社会负面影响?(ABD) A.对报道对象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的侵犯 B.误导了受众的认知和行为C.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D.影响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 6.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国家产生哪些负面影响?(ABC) A.影响我国媒体的国际话语竞争力 B.败坏社会道德风尚C.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 D.虚假失实新闻在新时期有新特点 7.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观层面的表现形式有 。(ABC)A.道听途说、无中生有 B.网络拼料、旧闻翻新 C.数据和图片造假 D.采访不实 8.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伦理层面的表现形式有 。(ABCD)A.商业炒作、编造新闻 B.为了个人名利而策划

28、虚假新闻 C.为求典型、任意拔高 D.新闻敲诈、丢失客观 9.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 。(ABC)A.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与采访对象合谋策划虚假报道 B.记者为了个人名气炮制虚假新闻C.惯性思维导致典型报道的失真 D.信息源造假,无法识别 10.虚假新闻在新闻采编层面表现形式有 。(ABC)A.采访不实、缺乏核实 B.无法识别假信息源、编校失误 C.断章取义、理解错误 D.受利益驱动 11.新闻采编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 。(AC)A.媒体机构在新闻采编流程管理上的漏洞 B.记者应该加强自身内在修养C.一味抢新闻时效性导致的虚假失实新闻 D.媒体行业不需要自律 12.虚假

29、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主观维度上看有 。(BCD)A.外部环境的影响 B.采编流程管理漏洞,缺乏核实机制C.市场利益驱动,经营部门影响采编流程 D.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13.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客观维度上看有 。(AC)A.外部环境的影响 B.媒体机构受利益驱动 C.新闻体制尚不够完善 D.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 14.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主观维度上看有 。(AB )A.缺乏正确的新闻观 B.采访不细,主观编造填补 C.信息源造假,无法识别 D.媒体机构缺乏核实机制 15.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客观维度上看有 。(ABC)A.过分依赖不可靠新媒体信息源 B.对信

30、息源缺乏鉴别力C.知识结构差异造成事实理解的偏差 D.道德缺失,真实让位利益 16.外部环境对虚假失实新闻的形成有哪些影响?(BD) A.媒体从业者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判断能力 B.大众消费主义影响受众需求,新闻趋于产品化C.外部环境的改变对虚假失实新闻没有影响 D.受市场逻辑和商业利益的影响 17.从新闻记者个体层面看,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具体措施有 。(AB) A.专业精神的培养 B.强调新闻自律约束 C.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D.加强与广告经营部门的互动 18.记者责任意识的培养主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ABD) A.培养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 B.加强自身内在修养 C.记者个人利益出发 D.

31、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 19.记者的业务知识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BCD) A.加强媒体的管理 B.新闻知识和法律法规修养C.经济、科技等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修养 D.掌握基本社会科学方法 20.在媒体机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面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具体措施有 。(AB)A.完善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严格聘用制 B.建立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机制C.与记者个人的发展没有太大关系 D.以媒体利益为主 21.在媒体采编流程方面预防虚假失实报道产生的具体措施有 。(ABD) A.加强采访环节管理 B.建立记者采编活动信用记录体系C.采编流程方面的虚假失实报道无法避免 D.完善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从业

32、资格制度 22.媒体在加强采访环节管理时应注意 。(BCD )A.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可不与其沟通 B.保护记者采访权的实现和约束记者滥用采访权C.培养和协助记者提高采访能力 D.媒体要求记者采访必须遵守现场原则、采访作风扎实原则、平衡原则 23.媒体在加强编辑环节管理时应注意 。(ABD)A.力求信息全面,保证整体真实 B.认真核对单个新闻报道,保证微观准确C.媒体可放松对编辑环节的管理 D.建立编辑部门的核实机制和事后处理制度 24.媒体在对新闻来源的求证核实过程中应注意 。(ABC)A.尽量采用权威稿源的稿件 B.避免使用模糊新闻来源C.选取与新闻事件相关度较高的信息源 D.难以核实可以不进

33、行核实 25.对信息源的核实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ACD)A.对网络信息源的核实 B.对采访内容的核实C.对社会自由撰稿人消息源的核实 D.对其他媒体信息源的核实 26.媒体在建立事后处理相关制度方面应注意 。(BCD)A.对责任人尽量从轻处理,主要从制度、机制建立并严格执行新闻从业人员信用记录,构建一个“制度打假”的氛围和机制B.媒介要建立起更正与答辩制度 C.根据假新闻分布的特点,对假新闻实行分类监管D.不能只从媒体自身利益考虑进行处理 27.新闻单位要加强对媒体经营工作的管理,应做到 。(ABD)A.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制度 B.防止媒体被企业利用,参与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C.坚持采编合一制

34、度 D.媒体工作人员不得以采访为名到地方和企业索要钱物 28.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公众产生哪些负面影响?(AC) A.虚假失实报道是对公民知情权的损害 B.影响媒介公信力C.虚假失实新闻误导公众的行为 D.扰乱社会秩序 29.虚假失实新闻的传播途径包括 。(ABCD)A.人际传播 B.组织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30.虚假失实新闻会对 产生影响。(ABCD) A.国家 B.社会 C.个人 D.媒体 31.媒体机构缺乏严格的虚假失实新闻惩治机制容易导致 。(ABC)A.造假新闻和有偿新闻 B.媒介公信力下降 C.公众知情权的丧失 D.社会秩序混乱 32.部分记者为了获取个人或组织利益,将新闻

35、职业道德弃之不顾,表现在 。(BC)A.社会责任感很强 B.迎合商业机构的宣传,故意编造广告式的虚假新闻,蒙骗受众C.以负面新闻相要挟,从报道对象单位获取丰厚利益,搞有偿新闻 D.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积累 33.防止虚假失实新闻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ABD) A.新闻记者个体层面 B.媒体采编流程层面 C.社会发展层面 D.媒体机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面 34.影响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是由 等外界因素决定的。(AB )A.经济利益 B.人际关系 C.个人利益 D.个人修养 35.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应做到 。(ABCD)A.避免迎合商业机构的宣传,故意编造广告式的虚假新闻,蒙骗受众B.不应一味追求轰动、新奇的传播效果而故意夸张歪曲事实 C.不带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