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工作总结和 2018 年工作要点2017 年是全面推进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常熟文化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年。一年来,常熟市文广新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创新的发展思路和务实的工作举措,努力推动常熟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重点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打造精品,致力亮化文化品牌一是打造文化亮点。成功举办 2017 常熟江南文化节,圆满完成文化节系列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文化节期间,举办常熟博物馆成立 20 周年纪念活动、 “纪念王翚逝世三百周年虞山画派艺术学术研讨会”暨“山水清晖虞山画派精品特展” ;祭孔大典 9 月
2、28 在常熟文庙举行,学龄儿童“开笔礼”一齐举行;举办纪念庞薰琹诞辰 110 周年“中国现代设计之父”美术展;弘扬“虞山琴派”特色文化,积极组织好第 6 届中国古琴艺术节,活动包括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琴保护论坛、纪念吴景略诞辰 110 周年-“琴重虞山”中国古琴名家音乐会、金秋雅集、古琴进校园(常熟理工、常熟 UWC)等活动;组织实施 2017 年状元文化节。二是推出文艺精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结合当代条件,努力扶持推动更多契合时代的优秀作品的创作,以厚积薄发的精品展览和剧目扩大常熟地方文化影响。推出原创精品。精心打造原创中篇评弹芦荡枪声 ,剧本经不断打磨完善,于 4 月首演,得到领导专家和
3、广大市民好评。7 月于苏州昆剧院公演,同月于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公演。并首战告捷,一举获得了江苏曲艺最高奖项“芦花奖” 。短篇评话奔吴选送第三届江苏省政府“文华奖”展演,获“文华创作奖” 。短篇评弹招牌菜参评常熟市首届文学艺术奖获一等奖。圆满完成 2017 年度苏州市优秀群众文艺作品重点项目申报,白茆山歌小组唱呕哎歌等 6 个项目入选,获苏州市扶持资金 18 万元。举办首届常熟市群众文艺原创作品“星光奖”评奖活动并对优秀作品进行扶持。完成第二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评奖。复排传统经典。复排锡剧经典剧目双珠凤 ,上半年完成剧本修改、音乐制作。经紧张排练 9 月于虞山大戏院进行惠民首场演出,之后在全
4、市各镇(街道)进行巡演。举办精品展览。1 月, “苏风艺韵 守望虞山”中国书法之乡常熟书法篆刻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举行,展览被列为“苏风艺韵”2017 艺术轮展首展。 “方寸博雅常熟博物馆藏虞山印派篆刻特展”3 月在福建民俗博物馆开展,扩大了虞山文化流派影响力。4月推出“旧邦新命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展” 。美术馆完成温肇桐全集 常熟籍艺术家系列展:含英咀华郑济炎中国画作品集编撰。 “如此设计中国现代设计之父”庞薰琹展览开展。加强对外宣传。不断扩大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彰显文化自信。书画院 6 月在马来西亚历史古城马六甲举行“传承虞山派常熟市书画院作品展” ,常熟书画家赴马六甲与当地艺术家进行了
5、学术交流。组织白茆山歌、传统锡剧、江南舞蹈等文艺节目赴日本友城萨摩川内市参加芸能祭文化节演出。8 月, “居园画境常熟博物馆藏古代园林绘画展”在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展出。组织评弹、锡剧、山歌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演出,扩大常熟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传承特色文化。积极实施文化遗产的“解读”和“展示”,5 月常熟市第十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 5 处正式公布。成功举办首届常熟市“非遗”博览会,通过现场 70 多个非遗项目的集中展示、展销和展演,让广大市民感受常熟非遗的魅力和活力。创新举办“市民看非遗”公益体验活动,安排 3 条线路,涵盖全市非遗场馆、工作坊等,通过微信平台自由报名参与,让市民近距离了解常熟非
6、遗项目的工艺流程和发展利用;古琴、评弹、考古三对“名师带高徒”工程进展顺利,年底将新增文物保护与修复项目名师带高徒一对。出台 2017 名师带高徒目标签约考核文件,年底进行评审考核;出版常熟摩崖石刻。精彩江苏常熟编辑完成已在出版社印刷。琴重虞山中国古琴名家名曲集DVD 首发式暨虞山派古琴学子三年培养计划中期雅集活动作为 2017 年常熟市“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于 6 月举行。整理出版常熟花边经典作品图案集锦常熟非遗图典等非遗专著,编辑出版常熟非遗研究 2017 年刊。二、完善体系,全面深化文化惠民一是完善示范区建设长效机制。继续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2017 年“文化惠民村村行” 、 “
7、情暖常熟”和“评弹进百村”公益文艺巡演,至目前已完成演出 178 场。挖掘整合演出资源,编制巡演节目菜单,由各地群众根据观赏需求来“点菜” ,探索文艺下乡的“菜单式配送”新机制;合理布局,积极推进镇级文化设施建设。2017 年,尚湖镇文化艺术中心投资 560 万,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建成就绪,即将对外开放。东南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投资 1500 万元,建筑面积 7000 多平方新建落成,年底有望对外开放。虞山镇文化站全面完成搬迁改建,目前文化站设施面积 4250 平方米。海虞镇文化站搬迁改建工程今年落实启动。推进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去年已完成 80 家基础上,完成 76 家村
8、(社区)年度争创目标确认上报。举办 2017 年苏州市基层文化队伍服务能力提升常熟培训班,有 168 名基层文化干部参训。二是深化书香城市建设。4 月,第十届常熟市阅读节暨第七届常熟市少儿阅读节启动。本届阅读节与各乡镇阅读节有机整合,举办各类阅读活动 185 项。阅读节期间开展了“让革命英雄主义代代相传”读沙家浜小英雄征文比赛、举办“阅读点亮人生”我的阅读故事征文演讲比赛、 “金曾豪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诵读大赛”等活动。新建图书分馆、流通点、流通服务点 11 家,常熟市图书馆星光天地分馆、漫猫咖啡明日星城店流通点等场馆陆续揭牌投入使用,引导常熟市民浸润书香氛围、感受阅读魅力。启动“图书漂流”行动,
9、建起全市300 多个图书漂流小屋和图书漂流书架,通过“带走一本,放入两本书”的简单规则,供市民交流取阅。承办了 “江苏省农民读书节”的启动仪式。三是创新文化惠民。积极推动文化惠民质效提升。组织实施“我的舞台我的梦”常熟舞王大赛,共有 171 支城乡团队报名,700 多人参赛,经海选、晋级赛、PK 赛、半决赛等23 场比赛,10 月完成总决赛;继续举办 2017“非遗进校园”活动。文庙建成开放后,内设专门的文化互动体验区,供游客进行碑帖拓片、古建筑斗拱组装、书法篆刻临摹创作等文化体验活动,以鲜活的互动形式传承传统文化。图书馆承办的常熟市青年社区学校,常年面向全市青年提供免费文化艺术综合培训。文化
10、馆 2017 年举办了常熟市第七届摄影艺术展等公益展览,开展 2017 元旦、五一、国庆公益影院等公益演出,市民公益艺术培训中心做好了周一至周五京剧、越剧、沪剧、评弹、锡剧五个戏曲门类及老年舞蹈班面向市民的公益培训班等活动;“翁氏家风传习馆”今年正式开馆揭牌,向社会公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市锡剧团安全生产演出团巡演已完成 24 场、环保巡演至今已完成 13 场。三、全面推进,提升传承发展水平一是全力实施文物维修工程。文庙前沿琴川河牌楼言祠坊、泮宫坊建设工作序时推进,预计 11 月完成。琴川河驳岸(学前街段)维修工程全力推进,编制古运河琴川局部整治与修复保护方案 ,整治退让北侧及南侧的部分驳岸,拟
11、修补南侧及北侧驳岸 199.3 米。尊经阁整修工程 10 月启动,争取年底完成。完成王淦昌故居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于 2017 年 5 月王淦昌诞辰 110 周年纪念日当天正式揭牌并免费对外开放。二是积极开展文物管理工作。完成第十批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和公示、公布。加强环虞山古墓葬类别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及安全工作,与业余文保员签订“古墓葬保护责任书”。完成全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调研。编制兴福寺保护修缮方案,获省文物局批准。召开常熟市博物馆协会 2017 年度年会,加强全市文博场馆馆际合作,提升文博场馆服务质量。三是广泛开展文物保护宣传。组织开展“518 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精心策划实施第十二
12、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包括公布常熟市第十批文物保护责任单位,22 家乡镇和部门向市政府递交文物保护责任书。 “扬子清波-历代廉政文化展”入选江苏省文物巡回展在南京、连云港等各地展出,第六届常熟状元文化节, “翁氏家风传习馆”正式开馆揭牌,常熟文庙儒学文化展进校园社区等。四是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我局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做好总结与表彰,编制并发布常熟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全面开展地下文物埋藏区勘察。四、注重引导,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文创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第二届黄公望主题两岸文创设计大赛于 10 月在台湾启动。中国苏作红木研究发展中心揭牌仪式举行;组织“云裳
13、小镇”重点项目参加苏州市文创博览会。第六届苏州创博会上以“云裳小镇”为主题,通过视频影像、橱窗展示、模特走秀、虚拟试衣体验等方式,全方位生动诠释常熟服装文化;实施产业引导,发挥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作用。2016 年度常熟市服务业转型升级专项文化产业项目共10 个,资金合计 240 万元。其中,原创设计和文艺产品项目2 个,扶持资金 60 万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5 个,扶持资金 130 万元。非遗开发利用项目 2 个,扶持资金 30 万元。重点项目建设项目 1 个,扶持资金 20 万元。五、科学监管,引导文化市场稳步发展一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截至 10 月底,共出动执法人员3568 人次,检
14、查经营单位 1645 家次,办结案件 48 件,指导乡镇综合执法局(文化)办结案件 11 件,受理各类举报 523件。积极开展“黑网吧”查处取缔工作。分 8 批次查封 135 条宽带线路。同时组织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现场取缔“黑网吧”93 家次,扣押电脑主机 868 台、显示器 899 台,立案查处相关案件 13 件。全面开展“净网” “护苗”和“秋风”等专项行动和春节两会出版物市场专项检查。深入“扫黄打非”,认真开展省“扫黄打非”工作进基层示范点创评,完善市、镇、村三级网络,设立村(社区) “扫黄打非”联系点 329 个,实现联系点全覆盖。加强文化经营场所安全生产监管。4 月召开文
15、化市场综合监管工作会议暨安全生产专题培训,与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二是科学推进广电管理。做好第三轮农村广播复整相关工作。会同江苏网络常熟分公司对梅李镇等苏州市级“智慧社区镇”的建设验收。依法取缔非法电台 6 处。农村电影放映确保质量,有序推进,至 10 月放映 5000 多场。积极做好各镇固定放映点建设,达到一镇二个固定点建设目标,提升村民观影质量。三是不断优化行政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江苏政务服务“一张网”要求规范制作文广新局行政权力清单梳理、办事指南信息标准,及时对我局的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动态调整并报市编办。根据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只见一次面”或“不见面”的改革目标要求
16、,将文广新局全部权力事项开通在线申报功能,在全市率先完成了 90%以上的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同时依托市政务服务平台完成了在线审批事项的旗舰店建设。对各镇(街道)进行行政许可委托工作实行一对一对接指导并编写文化市场行政许可、现场勘察注意事项 。再次精简行政审批申请材料目录,便利市民;探索文化市场诚信管理机制:开展文化市场年报工作,推动成立常熟市游艺行业协会并对其日常运行进行合理监督和积极指导。今年截至 10 月底,文化市场科(行政许可服务科)共受理各类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168 项。四是加强新闻出版管理。改进年审手段,如期完成全市出版物经营单位年检换证 199 家和印刷企业年检 366 家。组织
17、参加首届江苏印刷业创新博览会。成功承办第七届江苏农民读书节启动活动暨农家书屋纳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推进会。重新确立了 22 家版权重点单位。苏州市(常熟)版权工作站 5 月成立。2018 年十项重点工作任务:1、 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江南文化节系列活动。 (书法名家言恭达先生书法展。纪念虞山印社成立 30 周年“常熟常州常德篆刻展” 。文庙祭孔大典暨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祭祀言子并推动言子文化研究的相关活动。第二届常熟市“非遗”博览会。邀请天坛皇家礼器特展来常等精品展览。举办纪念陆抑非先生诞辰 110 周年“崇兰草堂”捐赠作品展。2018 状元文化节。文化惠民公益演出 150 场以上、电影 4000
18、 场。 )2、 积极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推进“言子旧宅”维修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做到既符合历史格局风貌,又尊重古城控制性详规,努力留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物工程。3、启动“中共常熟党史馆暨李强故居”修缮工程,具体承担规划立项、方案设计及论证、环境评估、稳定评估、经费概算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配合动迁 28 户居民住户及内部展陈设计。4、精心保护琴川河风貌,完成南、北侧两部分驳岸维修、拓宽工程,切实保护古迹形象和河岸石壁安全。修复一批文保单位和名人墓葬等。提升工作要求,积极推荐申报新一批省、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全市碑刻普查,着手建立全市“碑刻数据库” 。5、完成市图书馆屋顶、外墙等维修工程,改善
19、市民阅读环境。根据市委市府部署,开展前期规划论证博物馆新馆、常熟非遗展示中心等建设方案。6、组织广大市民参与“我的舞台我的梦常熟市民才艺秀” ,发现文艺人才,提升市民境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江南云水合唱团”等艺术培训、惠民演出、国学讲堂等公共文化服务,继续推进第三批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发挥各级文化设施的效能。7、提高常熟文化对外传播能力,锡剧团经典锡剧双珠凤力争进入保利剧院院线巡回演出。复排经典剧目珍珠塔并下乡巡演。拟组织常熟文艺至美国联合国总部、日本广岛演出。组织精品文物在北京、天津等地展览。在井冈山红色根据地举办“不忘初心”常熟市书法展览。组织评弹、锡剧、古琴等赴外地演
20、出,扩大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8、推动常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扩大实施古琴、评弹、篆刻、考古、刻碑拓碑、书画古籍修复等文艺名家“名师带高徒”工程。支持文创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发挥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作用。组织重点项目参加苏州市文创博览会,支持第二届黄公望主题两岸文创大赛,配合筹建市文旅集团工作。9、认真组织策划第十一届常熟市阅读节、市少儿阅读节等系列活动。根据市区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市民图书馆、图书流通点、24 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布局,组织服务好市民的读书、朗诵等活动。10、完成曾朴文集 (10 卷)终审出版。启动大型常熟文库的编撰工程,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策划编纂的总框架和目录,探索课题招标,推进地方文化研究。推进“珍贵古籍回家”工程。常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