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风险评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476330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风险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实验室风险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实验室风险评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实验室风险评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实验室风险评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实验室风险评估和控制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 HBV 感染的高发区,约有 1.3 亿人携带 HBV,HBV 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 8%-20%;自 90 年代以来 HCV 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 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 23 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

2、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1.传播途径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1)皮肤破损:带有 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 HBV 和 HIV 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 HIV 的针头意外2穿刺皮肤后,HIV 感染的可能性在 0-0.9%之间

3、,平均为 0.4%。而对于 HBV,这个可能性在 6%-30%之间,平均为 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 1000 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 1 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 HIV 感染;而每 1000 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 45 例类似职业性 HBV 感染。由于 HBV 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 HIV 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 HBV 感染比 HIV多得多。(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 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

4、造成感染。(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2.危害因素(1)血源性危害:调查研究发现,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 2 位。最常见危害较大的职业传染病有以下 3 种:1)乙型肝炎: HBV 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 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高达 108-109拷贝/ml,检验人员感染率较高。HBV 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的传播,病毒携带者血液中 HBV 的浓度很高,针刺伤时,只需 0.004ml,带有 HBV 的血

5、液足以使受伤者3感染 HBV。2)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在血液中的浓度在 102-103/ml 左右,主要经血液传播,因此通过注射、针刺、含 HCV 血液污染的伤口和其他密切接触传播。丙型肝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有时会造成比 HBV 更严重的后果。3)艾滋病(AIDS):近年来我国 AIDS 的流行对检验人员造成了日益严峻的职业性感染威胁。HIV 在血液中的浓度通常在 100-104拷贝/ml,被 HIV 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比率为 0.3%。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到 2000 年底美国医护人员中已有 57 人被确诊感染了 HIV,

6、其中实验室技术人员 19 人。(2)呼吸道、接触及节肢动物叮咬危害因素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特别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操作的任何疏忽、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常见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肠道致病菌等。3防护措施(1)增强检验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检验工作人员应主动地从多方面了解关于HBV、HCV、HIV 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医院和检验科应高度重视,定期加强教育,让检验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2)规范操作程序: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及时4消毒后,再由卫

7、生清洁人员取走。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检验科应制定一套有关卫生防护的规章制度,人人都应自觉遵守。如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接听手机;在免疫学检验室和细菌室工作,要戴口罩和手套。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3)避免锐器损伤,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容器内;用过的针头不要套回针帽,避免

8、刺伤。锐器损伤后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可套橡皮指套(或橡皮手套),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并准确记录上报,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4)重视手部清洁:院内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戴医用乳胶手套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很好的保护。乳胶手套尽管不能避免针头造成的机械损伤,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皮肤与血液的接触。而且,当针头造成意外损伤后,乳胶手套还可以起到一种阻挡、封闭作用,减少进入伤口的血量,从而降低感染。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使手表面的暂居菌减少 1000 倍,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擦揉515s 以上,可

9、清除暂居菌或降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搓洗 15s,手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下降 77%,洗 2 分钟可降低 85%;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更好,搓洗 12s 便可去除 92%,洗 2 分钟可去除 97.8%。(5)职业暴露的局部处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现场急救处理非常重要,若黏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等污染物,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对伤口进行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和流水清洗伤口,用 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带手套等,发生意外伤害暴露后要立即进行伤口局部处理,

10、并立即报告预防保健部门,受伤者及患者进行 HBV、HCV、HIV 和梅毒等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尽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减少职业感染率的发生。二、实验室风险评估目的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评估的范围是科室所有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对化学、物理、辐射、电气、水灾、火灾、自然灾害和噪音等进行风险评估。科室管理机构要统筹安排。评估的结论要十分明确,包括危险程度极低的微生物。可以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仪器使用,打包评估。危害性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在使6用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阶段性再评估。当发生实验室意外

11、,或新发传染病,或严重疫情时,应特别注意要安排此项工作。紧急、意外事故应对方案提供以下操作规范:1. 防备火灾、洪水、地震和爆炸等自然灾害2. 意外暴露的处理和污染清除3. 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继续操作、人员紧急撤离4. 人员暴露和受伤的紧急医疗处理,如医疗监护、临床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三、风险评估内容(一)生物因子危害评估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概念:可能引起感染、过敏或中毒的所有微小生物体,包括基因修饰的、细胞培养的和寄生于人体的。(1)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环境

12、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2)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依据 2006 年 1 月 1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对医院检验科可能接触的病原体进行评估。7表 1. 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分类名录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编号 病原微生物分类大量活菌操作样本检测1. 炭疽芽孢杆菌 第二类 BSL-3 BSL-22. 布鲁氏菌属 第二类 BSL-3 BSL-23. 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类 BSL-3 BSL-24. 霍乱弧菌 f

13、第二类 BSL-2 BSL-25. 鼠疫耶尔森菌 第二类 BSL-3 BSL-26. 大肠埃希菌 第三类 BSL-2 BSL-27. 肺炎克雷伯菌 第三类 BSL-2 BSL-28. 沙门菌属 第三类 BSL-2 BSL-29. 志贺菌属 第三类 BSL-2 BSL-210. 肠杆菌属 第三类 BSL-2 BSL-211. 奇异变形菌、普通变形菌、普罗威登斯菌第三类BSL-2BSL-212. 小肠结肠炎耶 第三类 BSL-2 BSL-28尔森菌13. 铜绿假单胞菌 第三类 BSL-2 BSL-214. 不动杆菌属 第三类 BSL-2 BSL-215 黄杆菌属 第三类 BSL-2 BSL-216

14、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三类BSL-2BSL-217 肺炎链球菌 第三类 BSL-2 BSL-218 化脓链球菌 第三类 BSL-2 BSL-219 肠球菌属 第三类 BSL-2 BSL-220 嗜水气单胞菌 第三类 BSL-2 BSL-221 蜡样芽胞杆菌 第三类 BSL-2 BSL-222 淋病奈瑟菌 第三类 BSL-2 BSL-223 脑膜炎奈瑟菌 第三类 BSL-2 BSL-224 流感嗜血杆菌 第三类 BSL-2 BSL-225 嗜肺军团菌 第三类 BSL-2 BSL-22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第三类BSL-2BSL-227 星状诺卡菌 第三类 BSL-2 BSL-228 丹毒丝菌属 第三类

15、 BSL-2 BSL-229 非分枝杆菌 第三类 BSL-2 BSL-230 肺炎支原体 第三类 BSL-2 BSL-2931 沙眼衣原体 第三类 BSL-2 BSL-232 梅毒密螺旋体 第三类 BSL-2 BSL-233 酵母菌 第三类 BSL-2 BSL-234 丝状真菌 第三类 BSL-2 BSL-235 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类 BSL-2 BSL-236 艾滋病病毒 第二类 BSL-3 BSL-2举例: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与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一般有如下特点

16、: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率 83%,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菌血症、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骨髓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还产生溶表皮素、明胶酶、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等。(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10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 0.8m 左右,显微镜下呈单个、成双以及排列成葡萄串状。无

17、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衰老、死亡和被白细胞吞噬后的菌体革兰染色呈阴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 3537、最适 pH7.47.6。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 10-15%NaCl 肉汤中生长。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 反应弱阳性。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与诊断1.标本采集 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包括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痰液、脓液、创伤分泌物、尿液、粪便和呕吐物等。2.直接涂片镜检 直接涂片检查在正常情况下呈无菌状态的体液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若有检出革兰氏阳性,显微镜下呈葡萄状排列、无芽胞、荚膜,直径 0.5-1m 的球菌。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分离培养 可以选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血平板和高盐甘露醇平板,血平板用葡萄糖肉汤增菌培养基。该菌在普通肉汤中呈均匀迅速混浊生长;若接种于琼脂平板上 35过夜后可形成直径约23mm 的厚菌落、湿润有光泽、呈金黄色不透明圆形凸起。若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