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主要内容,背景,历史悠久、惠及大众,背景,品种多、管理混乱目前获批的中成药品种近万种,但临床常用中成药不过几百种,中成药品种低水平重复及无序竞争问题突出。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收录2855个品种。中成药剂型40余种,科别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科。随着我国中药制药企业的发展,中成药的品种越来越多,应用日益普及,不合理应用亦凸显出来。,背景,不合理使用现状,散剂、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滴丸剂、胶剂、栓剂、丹剂、贴膏剂、涂膜剂等,固体制剂,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液体制剂,煎膏剂、软膏剂、凝胶剂等,合剂、口服液、酒剂、
2、糖浆剂、注射剂等,气雾剂,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中成药概述,中成药剂型,中成药概述,中成药分类按中成药的功效可分为以下20类: 1.解表剂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2.泻下剂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3.和解剂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4.清热剂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退虚热、气血 两清。5.祛暑剂 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6.温里剂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7.表里双解剂 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8.补益剂 补气、补血、气血
3、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9.安神剂 重镇安神、滋养安神。10.开窍剂 凉开、温开。,11.固涩剂 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脱、涩精止遗、敛肺止血、固崩止带。12.理气剂 理气疏肝、疏肝散结、理气和中、理气止痛、降气。13.理血剂 活血(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温经活血、养血活血、凉血散瘀、化瘀消癥、散瘀止痛、活血通络、接筋续骨)、止血(凉血止血、收涩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14.治风剂 疏散外风、平熄内风15.治燥剂 清宣润燥、滋阴润燥。16.祛湿剂 燥湿和中、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17.祛痰剂 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18.止咳平喘剂 清肺止咳、温肺止咳
4、、补肺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19.消导化积剂 消食导滞、健脾消食。20.杀虫剂 驱虫止痛、杀虫止痒。,中成药不良反应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中成药概述,(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3)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
5、中药材的 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中成药概述,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多种类型:,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中成药概述,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 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反映出药物在影响
6、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提出了以病证寒热作为用药依据的基本治疗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在选择用药前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二者缺一不可一是病情证候的阴阳性质;二是拟用药物的寒热属性;中医病证临床证型较多,若分证太细,不利于西医人员临床应用,所以临床强调需抓住本质,分清病证“寒”、“热”属性。,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寒证:患者恶寒喜暖,面色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迟或紧。热证:患者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色红赤,四肢灼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数。,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辨
7、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既要看到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又要看到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同病异治:感冒,由于四时受邪不同,外感风寒、风热、挟暑、挟湿的区分风寒感冒,治宜发汗解表、疏散风寒。可选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风热感冒: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可选银翘解毒、金链清热、芎菊上清丸等。感冒挟湿,治宜解表祛湿,可选用九味羌活丸等;感冒挟暑挟湿,治宜解表化湿祛暑,选用藿香正气丸(口服液)等。小儿外感挟食、挟痰、挟惊,治宜解表、消食、化痰、定惊,可选用小儿宝泰康颗粒
8、。,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异病同治如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现代医学诊断为高血压、糖 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支气管哮喘、复发性口疮等属于中医肝肾阴虚证,则均可选用本品治疗。逍遥丸,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现代医学诊断为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抑郁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属于中医肝郁脾虚证时,均可选用本品治疗。乌鸡白凤丸,更年期、痛风、肝病,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
9、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目前上市的不少中成药在主治病治的西医病名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证候属性,对此类药物可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证候分型:瘀血阻络、气滞血瘀、寒凝心脉、心气不足、气阴两虚。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在明确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的证候表现不同对证选药。(1)瘀血阻络证,症见胸部刺痛,痛有定处,心悸失眠,舌质紫暗,脉沉涩,可选用银杏叶胶囊、灯盏花素片、注射
10、用丹参多酚酸盐等。(2)气滞血瘀证,症见胸部憋闷,刺痛,心悸失眠,舌见瘀斑,脉沉弦等。可选用丹蒌片、心可舒胶囊、血府逐瘀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3)寒凝心脉证,症见胸闷心痛,形寒肢冷,舌质淡,有瘀斑。可选用麝香保心丸、冠心苏合丸等。(4)心气不足证,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刺痛,心悸自汗,气短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可选用柏子养心丸、补心气口服液等。(5)气阴两虚证,症见心悸气短,胸闷心痛,神疲倦怠,五心烦热,夜眠不安,舌红少苔,脉细数。可选用生脉饮、益心舒胶囊等。,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3. 合理选择适
11、宜的剂型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蜜丸分为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的含蜜量较少;水丸崩解较蜜丸快,便于吸收;糊丸释药缓慢,适用于含毒性成分或药性剧烈成分的处方;蜡丸缓释、长效,且可达到肠溶效果,适合毒性和刺激性较大药物的处方;浓缩丸服用剂量较小。 滴丸剂服用方便,可含化或吞服,起效迅速。,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煎膏剂:系指将药材加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制剂。适用于慢性病或需要长期连续服药的疾病,传统的膏滋也属于此剂型,以滋补作用为主而兼治疗作用。酊剂:系指将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而制成的澄清
12、液体制剂。有效成分含量高,使用剂量小,不易霉败。小儿、孕妇及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如藿香正气水。注射剂: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4. 合理选择使用剂量 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基
13、本原则,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回顾,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回顾,6. 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14、,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十八反、十九畏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例如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又兼见肾阳不足,腰膝冷痛者,可用补中益气丸配合金匮肾气丸。 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如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常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中成药,以增强散风寒、和脾胃之功。,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联合用药原则,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如火毒上攻
15、,咽喉肿痛,可内服一清颗粒,外用冰硼散吹喉,共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筋骨折伤者,可内服舒筋活血丸,外敷七厘散,共奏活血伸筋,疗伤止痛之效。,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联合用药原则,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针对具体疾病制定用药方案时,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位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 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可以联合应用,给药途径相同的,应分开使用。应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也应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联合用药原则,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妊娠期妇女使用中成药,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根据中成药治疗效果,
16、应尽量缩短妊娠期妇女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孕妇用药原则,可以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中成药,多为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组份,为妊娠禁忌 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孕妇用药原则,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等副作用,属于妊娠慎用药物。 通经祛瘀类 桃仁、红花、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 行气破滞类 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 辛热燥烈类 干姜、肉桂 滑利通窍类 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孕妇用药原则,儿
17、童使用中成药应注意生理特殊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理特点,选择恰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法,儿童中成药用药剂量,必须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宜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儿童专用中成药一般情况下说明书都列有与儿童年龄或体重相应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推荐剂量选择相应药量。一般情况3岁以内服1/4成人量,35岁的可服1/3成人量,510岁的可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儿童用药原则,含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或者含有对小儿有特殊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应充分衡量其风险/收益,除没有其它治疗药物或方法而必须使用外,其它情况下不应使用。儿童患者使用中成药的种类不宜多,应尽量采取口服或外用途径给药,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根据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儿童用药原则,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