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培养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的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感主要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等等。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培养中,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教师要认识数感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将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不同的学段中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的目标。义务教育
2、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数的学生将来不会成为数学家,但每一个学生都应建立一定的数感,这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价值的。小学数学低年级教育中培养学生数感, 标准中指出:“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 “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从而学习用数来概括、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诱发数感。 (一)数感的建立是提高
3、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想,适应每一个人的需要。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数学素养不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本问题和解释实际问题来考查的。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一个小学生学习了那么些数学知识,但不能估算学生的操场有多大的面积。不能估计一篇2报纸有多少个字,不能用数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这样的数学教育是成功的吗?注重学生的数感的培养,下是针对以往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这种倾向提出来的。数感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
4、实问题,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一定会帮助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数学是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一方面是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和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和处理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学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估计一个学校 500 人左右,一个人一天吃 3 两大米,一天全校吃多少大米?一周呢?一学期呢?(三)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去探索
5、、去发现,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要一种以上策略,不只是简单地用分式解决固定的模式化的问题。要使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数感。如:小华有 50 元,玩具枪 10 元一把,买 3 把玩具枪要多少钱?学生就要从条件中选出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不被数学以外的信息所迷惑,从中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玩具枪10 元一把,买 3 把玩具枪”就是简单的数感的应用。二、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一)数形结合培养数感。数感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教师心中有数感,那学生的数感培养就在数学学习中潜移默化,逐步培养起来了。例如我在学生的三年级上册的一次练习中,有一个习题
6、:从甲地到乙地 495 千米,汽车每小时行 63 千米,4 小时大约行了多少千米?面对这样的问题,在学生估算后,我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地图,让学生用磁铁摆,此时汽车所在位置。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提高了,同时在介绍为会认为会在这里时,实际是对学3生数感培养。就是这样的一个练习,无声无息的让学生数感得到的培养。(二)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例如我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就在教学这个内容前,让学生有意识的先到操场上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 50 米、100 米、500 米的距离,用了多少时间等,在上学、放学的路途中感受 1 千米的路程;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寻找并掂量生活中物体,比如:食盐、
7、大米等。寻找哪些物体分别用“克” 、 “千克”作单位。并亲身感受这些重量,对这些重量单位更加的直观;同时也感受到这些单位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这种“亲数学”行为,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三)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培养数感。对运算方法的数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在小学生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在每一个计算内容的安排上,都是先口算,再是估算,然后是笔算?这种模式化的安排,与以前的教材比,可以看出对口
8、算和估算的重视。对学生数感培养的很重要作用的体现。(四)结合实际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计算。以往的数学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地重复练习没有意义的题目,学生不仅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不了解为什么要计算。在解决问题时,要与实际背景相结合。如西师版三年级下册84 页的练习题中的租船问题:4 人座 32 元/只,6 人座 36 元/只,三年级师生共 148 人,怎样租船比较合理?如果只选 4 人或只选 6 人座的,那么 6 人座4的更合适;如果选择 24 条 6 人座的船,其余 4 人租 4 人座的船,将更节约,更合理。让学生理解答案并非唯一的,要结合实际。了解计算的意义所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当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提供有助于学生数感培养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数感发展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