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更美好的教育不断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上海市民立中学发展规 划( 2018 2021 年) 曹 斌 上海市民立中学 2018.5 2 目 录 第一部分:规划基础与背景分析 . 6 一、办学基础分析 . 6 (一)学校事业发展的概况 . 6 (二)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 . 8 (三)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 9 二、规划背景分析 . 10 (一)十九大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 . 10 (二)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战略新定位 . 11 (三)静安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思路 . 11 第二部分 办学思想及目标体系 . 12 一、指导思想 . 12 二、办学理念 . 13 三、发展目标 . 15 (一)办
2、学目标 . 15 (二)育人目标 . 17 四、办学思路 . 18 (一)整体思路 . 18 (二)建设民立教育新时期的 “四梁八柱 ” . 19 3 五、学校的 “一训三风 ” . 20 第三部分 核心任务与主要措施 . 21 一、构建更有系统实效,更富体验内化的德育体系 . 21 (一)德育工作的基础 . 22 (二)德育理念和目标 . 22 (三)德育课程体系:诚谨书院课程 . 23 二、丰富更有质量品位,更富吸引挑战的博雅课程 . 28 (一)课程建设的基础 . 28 (二)课程建设目标 . 28 (三)博雅课程建设的深化举措 . 29 三、打造更有思维含量,更富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 .
3、 34 (一)高效课堂的基础 . 34 (二)高效课堂的目标 . 34 (三)促进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建设措施 . 35 四、应用更有时代特征,更富创新支持的技术设施 . 40 (一)技术支持教学的基础 . 40 (二)新时代新技术的应用目标 . 40 (三)深入应用彰显数字时代特质的技术设施 . 41 (四)提升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 . 43 4 五、建设更有学识情怀,更富发展活力的教师队伍 . 44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 . 44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 44 (三)建设活力教师队伍的措施 . 45 六、健全更有效能效益,更富人文关怀的管理机制 . 50 (一)学校管理工
4、作的基础 . 50 (二)学校管理工作的理念和目标 . 50 (三)健全学校管理工作机制的主要措施 . 51 七、营造更有 民立特色,更富凝聚激励的学校文化 . 55 (一)学校博雅文化的基础 . 55 (二)博雅文化的塑造目标 . 55 (三)博雅文化品质的提升 措施 . 56 八、塑造更有辐射影响,更富卓越声誉的教育品牌 . 61 (一) “体育民立 ”的品牌基础 . 61 (二) “体育民立 ”的品牌理念 . 61 (三) “体育民立 ”品牌的深化打造举措 . 62 第四部分 规划实施及保障措施 . 63 一、规划实施的基本策略 . 63 (一)价值引领、愿景驱动 . 63 5 (二)整
5、体推进、分段实施 . 64 (三)教学中心、质量为基 . 64 二、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 64 (一)组织领导 . 65 (二)管理保障 . 65 (三)科研支持 . 65 (四)后勤保障 . 65 (五)监督评估 . 66 6 为更美好的教育不断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上海市 民立中学发展规划( 2018 2021 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深化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
6、0 2020 年 )、上海市静安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上海市静安区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年),结合本校上一轮发展规划的督 导评估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规划基础与背景分析 一、办学基础分析 (一)学校事业发展的概况 7 1903 年,祖籍福建的上海望族苏氏兄弟秉承父辈“教育救国”的遗愿和“为民而立”的办学宗旨,在南市安仁里旧居,创办了区别于教会和官办学校的一所属于中国老百姓自己的学校 民立中学。从此,民立就以教育救国培养栋梁之材为己任。这块育人的沃土成为诸多名家大师的人生驿站,诸多先驱志士、文化名流、科技精英启航的
7、港湾。 目前,民立中学是静安区一所公办完全中学,静安区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校百余年来,学 校始终秉承“为民而立”的办学宗旨,以“勤学笃行”为校训,培养了一大批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著名“左联烈士”殷夫、原中顾委委员、中纪委书记李昌、作家周瘦鹃、中科院院士叶培大、香港实业家邵逸夫、国家游泳队原总教练陈运鹏、油画家陈丹青、奥运游泳冠军乐靖宜和“游泳王子”沈坚强等都曾在民立求学。 进入 21 世纪以来,学校融合时代元素,确立“博雅教育”的办学思想。以市级课题“用学科德育提升教学价值的实践研究”为载体,与多所高校合作,精心打造博雅课程体系,为满足全体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拓展学习视野提供了强大的依托,为
8、培养具有“ 精深广博之学问,高尚儒雅之举止”的当代中学生开拓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学校现为上海市首批二期课改实验基地、中国创造协会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游泳)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8 号。 目前学校坐落于威海路 681 号 (总部,威海路 870 号分部) ,共有初、高中七个年级, 1000 余名学生。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扎实、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初步形成了一批在区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名师、学科带头人等 教育教学骨干力量。近年来,在全体教工的辛勤努力下,学校
9、坚持走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之路,毕业生的优良率、升学率一直稳定保持在区重点中学较高水平,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在新的征程中,民立人将努力发扬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以“博雅教育”办学思想为指引,以“具有鲜明人文教育特色”为办学方向,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全力打造“博雅教育”品牌,实现“勤学以致博,笃行而达雅”的民立梦。 (二)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 通过前几轮规划的导引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奋斗,民立中学在继续保持“传统游泳特色品牌”的同时,在德育实践与创新 、课程开发与实施、队伍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学校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学科育德机制基本成型 为贯彻“用学科德育提升教学
10、价值”,我校把各学科教学融入学生的育德活动之中,发挥这些学科的知识特点和独特的育人功能,更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博雅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中,发挥部分学科的学科优势,开设过“艺术修养课堂”、“国际视野课堂”、“风采礼仪课堂”、“健康生活课堂”等德育校本课程以及“南京考9 察”“上海自然博物馆”等社会实践校本课程。在学科德育的理念指导下,形成学科德育管理制度体 系,完善了班主任对学科教师的协调机制,制定了学生对学科教师德育功能的评教制度,开展年度博雅教师评选,保障了学科德育得以落实。 2博雅课程特色日益彰显 在全体教职员工辛勤耕耘下,学校“博雅教育探索”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作为二期课改的实验
11、学校,我校大力推行国家与地方课程的二次开发,到目前为止,学校通过教师自主开发、教研组内联合开发、跨教研组合作开发与学校 行政指导性 开发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数十门校本课程,逐步将人文学科统整为综合文科,将自然科学统整为综合理科,以彰显我校“博雅教育”的特色。 3师资队伍发展成效显 著 为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我校从上一轮规划起重点探索推行教研组项目管理模式,加强备课组与教研组的课程研究能力,强化备课组与教研组的团队研究,丰富备课组与教研组的研究成果表现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课程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校在近四年中,新晋升特级校长 1 名,特级教师 2
12、 名。 (三)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总体来说,作为百年老校的民立中学,在面向时代的教育的新征程中,学校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均已经搭建起来,我们现在整体上已经进入了全面施工、内部装修的阶段。 这一阶段学校发展10 面临的挑战是: 1 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对协同化育人水平提出新要求 在合并后的新静安区的高中梯队中,民立中学的生源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学生整体的认知能力与学习习惯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学生之间能力特点不同,同一学生也存在各种能力的不均衡发展。民立中学在不挑生源、全员接纳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研究学生的成长需求、引领学生的发展追求,进一步提升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协同育人水平,以办好静安人民满意的
13、中学教育。 2 完中管理的复杂性对一体化发展水平提出新要求 长期以来,学校扎实办学,在特色立校、立德树人、博雅课程 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学校是初高中一体化办学,学生涉及 7个年级,身心发展、认知发展、行为发展的水平差异较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如何将这样的管理挑战转化为办学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在高考、中考等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探索建立在初高中德育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教学一体化、评价一体化、师资配置一体化等基础上的初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贯通模式,成为我校在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的新的挑战。 二、规划背景分析 (一)十九大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 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