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提高培训绩效的若干思考 以北大远程培训为例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蔡可2011年 12月 绩效原是管理学概念, “绩 ”指 “业绩 ”,即工作达成的最终结果; “效 ”指 “效率、效果 ”,即目标或结果的完成程度。 在教师培训中引入 “绩效 ”理念,目的在于考察教师培训的适切度和效度。 引入 “绩效 ”,是为了解决培训面临的问题 教师远程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课程内容方面,如呈现形式过于单一、各种媒体运用不合理、需要更多可选择性的课程、需要符合当地实际的课程、学习资源中教学案例设计不足; 2.硬件软件条件限制方面,如硬件条件不足、学员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3.网络课程学习支服务建设不足
2、,如学法指导针对性缺、个性化学习需要被忽略、回应不及时、答疑不具体、交流不充分; 4.用户体验方面,如缺乏情境化与多样化设计、无视教师参与诉求; 5.管理方面,如难以组织参训者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无法确定是否学员本人参与、无法杜绝抄袭作业现象、辅导教师遴选机制尚需完善; 6.培训评价体系方面,如缺乏网上网下结合的全程质量管理与监控,或是一味强调上线率与参与率,忽视有效学习等等。 以上问题主要是站在管理者、组织者立场上的考虑。 如果站在教师立场,会发现问题的表述方式发生变化 培训内容与教学、教研的结合度不够;培训时间与教师繁重的工作存在矛盾;培训形式缺乏教师参与;培训任务与教师所面临的各项琐碎考
3、核缺乏整合;分类、分层、分岗培训难以实现;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的成果难于在培训中运用等等。 种种问题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对这些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选定的学员, 怎样让他们从 “要我训 ”转变到 “我要训 ”,怎样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内驱力。 重视学员自身立场,提升其参与培训的内驱力,不仅是培训得以顺利进行的需要,更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指向的是教学,如果培训内容不考虑教学实施的多种因素,不针对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融合和课程目标的整合以及课程评价,培训就很难见成效。然而 “现场 ”千变万化,接受固有内容已经不太可能穷尽所有问题。 一个完美的问题解决过程应该是:在教学
4、回顾中发现现象;在现象观察中提出问题;在问题分析中获得认识;在认识运用中反馈教学。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螺旋发展,不断上升。 在教研中,这个过程需要自我反思与集体反思,所谓个体反思,是个人对教学的回顾思考;集体反思,是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或同事的教学,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互动式的对话、讨论,合作学习,分享成功,共同提高。 在培训中,在自我认识形成后,亦离不开“共享发现、建构彼此的观点,学习者在学习者共同体中活动时建构自己的知识。” 实践性知识 “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 实践性知识的主体是教师,在遭遇到问题情境时被激活,在行动中反思中被更新。 指向实践性知识的研修 ” ( 1)与授课专家同等重要的,是让参与研修的老师也能够成为研修主体; ( 2)与授课课程同等重要的, 是设计研修全过程中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