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学生须能读书 ,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7 页“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57 页“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 ,是我校承担的县级教学研究课题,在县教研室专家的指导、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完成了预期的任务,现将研究情况作简要汇报如下:一、 研究背景1、作文教学杂乱费差的现状需要改革作文教学。众所周
2、知,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而且低效的,尤其以作文教学最为突出。就作文批改而言,传统的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方法和观点严肃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使得教师整天被压在作业堆里,这一直是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沉重负担。为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可谓费心费力,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然而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就学生作文的现状而言, “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的现象极为严肃,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再加上,作文讲评时教师“一言堂” 、 “目中无人” 。这正是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作文教学费杂乱差的严重局势,迫使我们研究如何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2、低效乏味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传
3、统的作文教学,其基本程序是:“指导作文批改讲评” 。从信息论角度看,展现了学习的全过程:“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评价信息” 。但从信息反馈的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属于单向的信息反馈;而且从指导到讲评,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错过了“信息即时反馈”的最佳期,信息反馈的周期越长,效率就越低。更严重的问题是:从作文到批改严重脱节,许多师生错误地认为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仅仅是教师的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无动于衷。我们认为:应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并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低效乏味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的作文教学
4、模式,必须扬弃。3、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指出:21 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早在 1978 年发表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日、美等国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教会学生学会思索、学会学习,这已是共识。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途径。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
5、评改,融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我评改、小组评改、同学相互评改、师批生改为一体,学生通过“习作评价修改再评价再修改”的多次信息反馈,知道了自己学习的结果,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增强学习的信心,强化学习的动机。这样的评改,既充分利用了信息反馈的功效,又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教给了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认真作业、反复修改的良好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教学手
6、段的辅助作用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二、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9、32009、4)制订形成并论证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选择实验班,作好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前测。第二阶段:调查实施阶段(2009、52010、5)其主要任务是深入调查研究作文批改现状,修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开题工作。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展开实践,紧密围绕本课题开展研究活动,并收集相关的实验资料。探究作文批改方法,开展教学实验研讨,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写教研体会及成果,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0、6)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整调、完善目标体系、途径和方法
7、。2、将前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3、撰写结题报告、个案分析、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展示成果,形成报告集,完成结题工作。三、研究目标及预期成果开展本课题研究,我们追求的目标是:1、寻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新做法。2、探求扎实高效的作文批改新方法。3、创新富有个性的作文批改新经验。4、构建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批改的新模式。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主要阐述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途径及策略。2、研究案例主要总结在实验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四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策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逐步形成了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
8、教学模式,作文教学取得了些许实际效果。我们所采取的基本思路与策略如下:1在思想观念上,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重新熟悉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强化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意识,启发教育学生要有这种思想观念,并激发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内在的驱动力,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准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要将“因教论学”的教育变成“因学论教”的教育。在教与学之间,学是第一性的,这是因为学生是以学为本的学,学决定了教。教是第二性的,这是因为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教是为了学。在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的矛盾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教师
9、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最高明的教是教学生会学,最后达到不需要教而能自学,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准确认识作文评改。传统的理解:“评”是对学生作文的优劣进行评价并分析原因;“改”是修改文章,删补调换。这种理解仅着眼于评改内容,没有涉及本质,而且孤立了“评”与“改”的关系。囿于这种理解,评改就成为教师的工作,讲评成为一次作文训练的终结,其结果必然是“高耗低效” 。其实,作文评改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前指导的继承和深入,是对指导效果和学生习作情况的检查和评价,也是作后讲评的基础与预备,是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心理的指导。因此,作文评改是学生写作文到修改作文之间的指导训练过程
10、,是老师指导、学生训练的一个过程。 “评”是对学生作文的理论上的分析、理解和评价,是获得写作知识的过程,是理性认识。 “改”是对学生作文的实践性的操作,是训练修改能力的过程,是感性体验。两者关系密切, “改”必须以“评”为理论指导和依据,“评”要通过“改”来体现实践意义;“评”对“改”具有导向作用, “改”是对“评”的验证。因此,必须以“评”导“改” , “评” “改”结合。 “作文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已成公论。至于“在哪儿改” 、 “怎么改” 、“为什么要改” ,这是作文评改所要解决的要害问题。2在方式方法上,由教师一人的批改、讲评转化为教师指导下的全体学生的自我评改。遵循语
11、文学习的客观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扶到放,教给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本领。指导和帮助学生评价作文、修改作文、写好作文,培养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成功与进步的经验,点燃写作爱好的火花,唤起写作的激情。引导学生从心理上乐学,从方法上会学,重点消除“不愿改、怕改”的怠惰心理。另一方面向学生指明该修改的内容和修改的要求、方法,使学生既得到具体的指导,又得到实在的训练。在评改实践中,既教其知,又授其法。重点消除学生“不知何处改,怎么改”的盲目心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习游泳的本领。”3在训练步骤上,向学生展现
12、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体现训练的过程,循序渐进,由易而难,从简朴到复杂,从段到篇,从单项到综合,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例如:语文教育教学引论中就这样指出:“文体写作指导的训练程序是:从记叙文训练到说明文训练,再到议论文训练,当中可以穿插应用文训练。按文体不同特点进行指导训练,在不同年级还有不同的指导和训练重点,因此,教师还应依序进行指导,安排好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由局部训练到整体训练、由口头训练到书面训练、由阶段训练到全程训练的程序,做到既有阶段性又有联系性,既有计划性又有科学性。依体指导训练和依序指导训练,可以既相互联结,又有交叉,形成一个阶梯螺旋式推进的循环反复的过程。 ”五、研究内容1、作文批改有效性的现状调查研究;2、作文批改的途径研究;3、作文批改的方法研究;4、作文批改有效性的典型案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