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减负”背景下优化化学作业设计的策略化学作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在认识上存有偏差,不少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认为完成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些教师布置的化学作业内容简单重复,形式机械呆板,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一、化学作业设计应体现自主性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回归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
2、样化的需求。同样,化学作业的设计也应依据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具体情况,体现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设计分层性作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学作业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事实上,面对着原有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基本技能水平不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学习习惯不同的鲜活个体,高度统一的作业严重地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所收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高度统一的作业不仅导致学优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 ,还有可能出现作业的低效问题。比如,学生要重复许多机械的、单调的作业,往往会感到无聊,便草草完成应付了事;有些学生面对繁杂
3、的作业,疲于奔命,甚至“忙不过来” ,结果就只好抄袭了。所谓“减负” ,就是要减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消除那些机械的、重复的、盲目的、无用的劳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设计的化学作业既要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还要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在作业数量上,要有弹性,不搞“一刀切” ,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具体做法是:(1)对学生进行分层。首先,分组时,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标准。具体而言,学生的认知能力包括接受、理解以及反应能力等。其次,分层次时,教师要
4、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切忌出现“学习差,能力低”等教学忌语。另外,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 (2)对作业量及难度进行分层。首先,教师应将作业分成 a、b 两个层次,其中 a 层次作业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而设计的作业,b层次作业是针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设计的作业。通过这样的安排,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 b 层次作业,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学困生,教师也可以采用一对一配对的方式,让学优生与学困生坐同桌,让学优生利用课间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而对于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困生边听教师评讲,边完成作业,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效
5、率。 (3)对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分层。教师要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进行分层。比如,要求 a层次学生按时交作业,b 层次学生则可以宽限两天。这样分层可以保证学困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4)对作业评价进行分层。教师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对于 a 类学生严格要求,如果出现错误或者字迹潦草的情况,就不能评优。而对于 b 类学生,只要作业的完成质量较好,就可以给一个好的评价,鼓励其继续努力,如果学生做错,则可以再设计同类题型让他们补做。这样,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就可以从日益提高的学习成绩上切身体会到成功的滋味,从而产生化学学习欲望。2
6、.设计自主性作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赞可夫也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们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作业设计的问题上,学生也应该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增效减负”的最大着力点。学习能力的提高,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效率提高必然使负担减轻,这样就给学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如教学自
7、然界中的水一课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给自己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学生们兴致勃勃,有的学生准备设计一个电解水简易装置进行实验,有的学生准备写一篇关于生活用水的科普小短文,有的学生准备创作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有的学生准备用废旧的物品做净化水的装置,还有的学生准备以水为主题出一份手抄报。这种自主设计的作业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激发了个体所蕴藏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个体的发展。3.设计整合性作业,注重学生的主动建构研究表明,在认识、理解一个新事物的过程中,只有当现象在人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时,才能摆脱具体的事物,通过概括抽象过渡到思维的中间
8、环节,从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学生的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也需要经历这样一个内化的过程。知识整合性作业为知识的内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知识整合性作业主要是在学完一章或一单元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对本章或本单元涉及的知识进行连贯性的整理。学生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分类组合的形式。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学生提出对知识的疑问和困惑,理清解题策略,归纳知识要点,从而学会如何学习。例如,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常常感到多、杂、散,记忆较为困难。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把各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元素及化合物性质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再按照它们性质差别的大小顺序找出
9、递变规律。学生主动建构化学知识可以使其学得有信心,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二、化学作业设计应体现合作性由独立走向合作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1.设计互动性作业,注重学生的交流沟通有效的化学作业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化学作业的重要方式。这要求化学教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化学活
10、动经验。如在学习完酸碱盐之后,笔者布置了“小组作业”:利用厨房中可以找到的物质去鉴别食盐和纯碱,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找出除去热水瓶中水垢的方法。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后,找出相应物质并在家中实验所选物质,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此类作业要求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获得超出个人思维所能得到的新知识。另外,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如学生的社会调查、校外实践活动等一些复杂的作业,需要家长的配合。在这种配合中,家长的人生经验、价值观念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设计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一定要
11、充分考虑化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并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化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化学融为一体。这样的化学作业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化学、热爱化学,让化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教师可设计再现真实情境,贴近生活、注重实践的化学作业。如小调查、小研究等与实践结合的作业要求学生将动手动脑的过程有序地记录下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经历,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另外,化学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把化学作业的触角延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3.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提倡学生的
12、作业应由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封闭性的学科作业,走向以师生共同建构、创新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的开放性作业。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以下开放性作业:(1)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如教学完“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中溶质、溶液的关系”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这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及数学公式的变形自己设计作业题,这样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让学生借助网络来学习。比如,学生对分子、原子、化合价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可以使他们深刻地理解深
13、奥难懂的分子、原子理论。 (3)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思考与交流,或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学习燃烧与灭火一课时,笔者布置了下列作业: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组成小组,通过询问他人、走访消防部门、查阅报纸、杂志、上网查询等方法,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采用的灭火方法,了解附近地区发生的火灾事故及起火原因,调查附近的企业和公共场所所采取的防火措施。调查之后,写出调查报告,向家人和邻居宣传消防灭火的知识,并与同学交流、讨论所调查的内容。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得以培养;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
14、和语言表达能力得以锻炼。同时,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得以增强,真正体现了化学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目的。三、化学作业设计应体现探究性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而探究性作业就是再现这样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发现和体验生活中的化学原理,通过化学实验揭示内在的化学基本规律。在化学总复习阶段,学生往往会对学习感到枯燥,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可事先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能不能设计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对于这个问题,化学教师可提示学生从颜色变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现象来设计方案,并画出实验装置图。经过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究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选出有效方案,然后根据这些方案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上述设计作业的方式是相互交错、相辅相成的。化学教师应该在课后利用一定的时间来系统地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能真正符合具体学生发展特点的,能真正起到“增效减负”作用的就是最合适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