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在古诗的情境中徜徉.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52232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着孩子在古诗的情境中徜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带着孩子在古诗的情境中徜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带着孩子在古诗的情境中徜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带着孩子在古诗的情境中徜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带着孩子在古诗的情境中徜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带着孩子在古诗的情境中徜徉古诗教学讲座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实验小学 林莹 老师们,下午好,多情自古伤离别,上节课的教学,让我们领略了一场离别,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这种情境的复现,就是把孩子带入境的古诗教学的魅力,其实,小学课本里许多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都是那样令人沉醉,很值得老师们好好品味,所以下面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也是与古诗情境有关带着孩子在故事的情境里徜徉。今天的讲座将分为三个部分:问题、入境、怎样入境。时间关系我将简单说前两点,重点谈谈最后一点。古典诗歌语言高度凝炼,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画面,并蕴含着无限的深情。情境其实就是古

2、诗意义在人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专业的说法是:情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即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一、未能入境的教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这部分简单讲)1、涵咏缺失情韵。课标对于各年段的古诗学习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尤其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如何在学生会读、会背、会默、会理解古诗字面意思的基础,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味和诗人的心境呢?诵读是很好的一个途径,可是,不能入境的结果是只动口而不动心。常言道:“诵读,最忌讳只动口而不动心。 ”只是一味孟浪而诵,并不怎么投入情感,不注重体验意蕴。没有让读诗的心,像鱼一样深入到文字的水中

3、去体会,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这一点我相信老师们深有感触。这种不能带学生入境的古诗诵读使涵咏缺失情韵。2、课堂缺失美感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采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 ,整个过程程式化,使原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许多教师翻译成一叠索然无味的小菜,而且这种不深入意境的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课堂上当然就缺乏美感,缺少“情”的涌动。 3、体验缺少灵动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词短情长。或诗中有画,或弦外有音,或力透纸背,或“醉翁之意不在酒” 。但是从学生学习古诗的现状来看,还往往仅局

4、限于理解。老师也盯着课本,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美好的意境被肢解成毫无生机的死记硬背,没了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缺少生命的灵动。 二、课堂教学中让意境步入课堂的重要性 :(这部分简单讲)1、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2、有利于学生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3、有利于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味和诗人的心境。三、古诗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入情入境?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师心入诗境要想带领学生入境,首先作为执教者本身应该先做到让所教的诗歌了然于心,了解诗歌的内涵,逐字逐句地了解,就像学生初学一般,知道每一个字的注解,诗歌写作时运用的手法,诗中包含的典故,作者写诗时的情境,字里行间蕴含的思

5、想感情,每一句时朗读的感情基调,同一个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不同诗人相同题材的诗作对比等都要用心体悟,用心与诗歌的作者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充分体验诗歌的灵魂所在,让师心与诗情相融合,再一遍遍大声朗读,直到自己能读出诗歌的独特韵味为止。只有执教者本身先对诗歌有感觉,进而爱上这首诗,情动之后,才能就这首诗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感情的对话,一切诗语皆情语,师心先入诗情,才能感染孩子,带领他们进入诗歌的情境。(二)众里寻他千百度了解诗人入境诗歌教学中许多老师都会用到一招,那就是向学生介绍诗作者,特别是作者写诗时的身世际遇,运用得当不但能化解教学难点,甚至会成为课堂上的亮点。例如在执教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

6、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中的“寒”与“孤” ,许多孩子在学习中都提出这个问题,怎么办呢?这时候如果插入介绍当时作者的遭际,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可以告诉孩子如下资料: “王昌龄怀才不遇, 因事被贬谪荒僻的岭南,次年北返长安时任江宁丞,丞为县令之“辅佐” ,无法施展抱负,王昌龄极为沮丧,但心中的郁闷、不满、苦楚又无人可诉,无处倾诉,因为,独在异乡的诗人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中。 ”那么因何觉得“雨寒、山孤”自然就不难理解了。同样的, 泊船瓜洲中的王安石为何吟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枫桥夜泊中的张继如何写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思中的张籍

7、怎会 “洛阳城里见秋风”呢?这些诗句的背后,都有故事,只有走进诗人的故事,了解了诗人当时的所思所想,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进入诗歌的情境就不难了。(三)未成曲调先有情“画与乐”中入境古诗有很强的音乐美和节奏美,并且许多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往往就是一首歌,一幅图。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手段上采取相应的音画措施,让形象可感的画面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自然是万语千言所达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长征一诗时,当教到“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为何用“寒” ,许多学生不理解,这时运用上“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影片片段,让孩子们目睹“铁索桥” ,红军当时怎么冒着枪林弹雨抓着铁链一步步爬行,当视频定格在“一个红军战士

8、爬行时不幸中弹失手掉入滚滚大渡河中,只有铁索飞架”的画面时,何为“惊险” ,何为“悲壮”自是不用言表,孩子们已经感受到的比用老师的描述当时的情景要深刻许多,这时如果让孩子们说“寒”的理解,他们会告诉你“苦” “难”“悲” “壮” “惊”,这样多元的理解之后再去读这句诗,当然能够入情入境,激越悲壮。音乐的运用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为许多老师所喜爱,如在教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时用上阳关三叠 ,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中走进朋友依依惜别的情境;在执教游子吟时用上烛光里的妈妈 ,让孩子们在泪光中体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人画面;在执教秋思时用上琵琶语 ,让孩子们感受秋风瑟瑟、思乡情切的动人情景;在执教泊船

9、瓜洲时用上月之故乡 ,在音乐声中便仿佛看到明月、江水和孤独的诗人(四)如此相看两不厌在对比中入境教学古诗,有的时候,相同的字眼,在对比中更能让学生进入情境,如在芙蓉楼送辛渐中引导孩子了解“雨寒” ,可以告诉孩子们:大自然的雨本身没有情感,他不会因为你的喜或忧他选择下或不下,同样的雨,因心不同,看到的雨也不同,不信你看,然后幻灯出示这样一组诗句进行对比: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因心喜而觉雨润)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因心醉而觉雨奇)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因心 ? 而觉雨寒) 在对比

10、中让孩子们了解杜甫”喜雨”这是因为刚刚经历逃难、干旱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杜甫在成都草堂最快乐的时光,所以听到夜雨“因心喜而觉雨润 ”;而徜徉在西子湖畔的苏轼,陶醉于山水间,自然“因心醉而觉雨奇” ,而王昌龄在当时孤独、烦闷、怀才不遇痛苦中,所以“因心 苦 而觉雨寒” ,如此再去读这句诗,当然时能与诗人的情合二为一。不仅不同诗人的同题材诗句可以进行对比,同一个诗人的同题材诗句也可以进行对比。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的“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时,就可以与杜甫的 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进行对比,同样是写“泪” ,但感觉却完全不同,一个是“因国破而悲戚落泪” ,一个是“收复失地喜极而泣”

11、,如此一对比,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便展现在孩子面前,再去读“剑外初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其中的情自然通过朗读喷薄而出。(五)千呼万唤始出来联系拓展入境古诗是十分凝练的语言,要让现在的孩子跨越时空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的确有点难,在这时候联系与拓展无疑会帮执教者大忙。例如在教回乡偶书 一诗的时候,带领孩子们读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时,孩子们怎么也读不出诗人对家乡的挚爱与回家乡的百感交集,这时候老师可以抓住“乡音无改”一词拓展开来说“诗人的家乡杭州萧山,当年他离开杭州到长安去,虽然路途非常遥远,可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家乡,试想:(1)虽然现在眼也花了,背也驼了,模样也改变了,但什么始终没

12、变?引读“乡音无改”(2)世事变幻,当年的懵懂少年,现在是京城的大官,身份变了,地位变了,生活条件变了,但什么始终没变?再引读“乡音无改”这时候再沿着“乡音无改”往下追问:试想一下,那些离开家乡的日子,1、当他看到异乡的山,贺知章会想 2、当他喝着异乡的水,贺知章会想 3、当他吃着异乡的菜,贺知章会想 这时候孩子们非常自然地回答出“还是家乡的山好、水好、菜好”不要以为此时已经可以入情入境了,还要继续联系相关的诗句,通过引读让孩子们更加理解诗人的心境,可以这么做:、当明月当空照的夜晚,他会像李白一样(指大屏幕引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明佳节来临的时候,他会像王维一样吟道(指大屏幕引读

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岁月匆匆,几度花开花落,他会像刘著一样感叹(指大屏幕引读“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到这个时候,老师动情地说“这一口乡音,这一路走来,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孩子们已经可以脱口而出“热爱、思念”这时候再读“乡音无改鬓毛衰 ”,何尝不能读出那份思念、热爱、百感交集呢?(六)它山之石可攻玉以诗解诗入境同一个作者,在不同的阶段写下的不同的诗作,如果能恰当运用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芙蓉楼送辛渐中,许多孩子对“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不甚了解,自然无法入情入境地读,如果此时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王昌龄(这首诗,表现了

14、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 )问孩子们“在这里,一片冰心指什么?” ,孩子们很容易理解是为国,为民,是希望国泰民安,是一片拳拳的爱国心。之后再幻灯出示: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报君恩。 王昌龄留别司马太守( 作者以“黄鹤青云展翅高飞”比喻昂扬向上,宏图大展;以“河蚌吐珠”比喻将以全部精华报效朝廷的忠心。 ) 在让孩子们了解这是王昌龄在被贬途中遇到相同命运的司马太守,分别时留诗鼓励对方所作,再问孩子们“此处一片冰心又指什么?”孩子们回答道 “忠心耿耿,报效朝廷。 ”就这样层层递进,孩子们自然而然走进“一片冰心”的诗境。(七)犹抱琵琶半遮面在想象中入境引导想

15、象,让孩子们的思维在你的引导下自由驰骋,走进诗歌所营造的氛围,再入情入境地读就不难了。如执教长相思中的“故园无此声”一句时,引导孩子们想象 “故园有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故园有草翠花开,春日融融 ”;“故园有儿女绕膝,尽享天伦” ;“故园有父母慈祥,关爱有加” ;“故园有妻子款款深情 ”:“故园有同窗知己吟诗作赋,其乐融融。 ” 如此想象中的画面是那么美好,那么温馨,与帐外“寒风朔雪”比较,纳兰性德的“思乡情浓”愈加显见,孩子们此时再去读词,自是入情入境。想象还可以诉诸笔端,如教学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在孩子们了解了“一片冰心在玉壶”具体所指之后,引导孩子们写:如果你是洛阳亲友,听到王昌龄

16、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声 的时候,你会对王昌龄说什么?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尽情书写对王昌龄的敬佩、感叹,等到停笔汇报的时候,课堂上的高潮出现了,入情入境便水到渠成了。(八)绝知此事要躬行角色扮演入境角色扮演在阅读课中许多老师常常用到,同样在古诗教学中它也不失为情境创设的良好策略,运用得当将是带孩子入境的捷径。例如教学回乡偶书的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时,怎么让孩子走进此时诗人的内心,入情入境地读出来呢?试教中试过很多方法都不理想,后来想到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试试看,于是在课堂上老师扮演起贺知章,几个孩子来演村口的儿童,展开下面一段对话:贺知章:你好,小朋友。孩子:你好,你是谁

17、呀?你从哪里来?我怎么从没见过你呀?贺知章:我姓贺,从京城来的,我也是这个村子的人,我在这儿长大,那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呢?你可以叫我贺太爷爷,对了孩子,你姓什么呀?孩子甲:我姓黄(随机)贺知章:想必是黄老太爷家的曾孙子,你的太爷爷可是我的好朋友,他现在怎么样了?孩子甲:他已经不在了。贺知章:哦,多好的一个人呀,太可惜了!那么你呢?你有姓什么?孩子乙:我姓孙。贺知章:哦,那么你的太奶奶还健在吗?孩子乙:她也已经不在了。贺知章(忧伤地说):哦,真是访旧半为鬼,唯我独偷生呀,没想到我的好朋友都已经离开我了,现在只有我孤独地在这世上,唉!这时候,老师问孩子:此时贺知章心里的感受?孩子们纷纷举手说:“忧伤,无奈”那么再让孩子去读这两句,自然就能读出诗人的心情来。我想诗歌的教学是门艺术,只要用心带领孩子们充分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让诗情之美在孩子们心中飘逸,那么不论多少年之后想起,那情境依然,这便是成功的诗歌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