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考试 大纲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传播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状况,理解传播的定义,明确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了解传播的各个主要层次及其特点,弄清楚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及新闻学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明确学习传播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 (一)传播现象的由来 1.传播现象的含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传播这一社会现象的关系。 2.传播理论的探索,迟于传播现象的产生。传播学在 20 世纪 40 年代到以后逐渐形成一门具有多科性、集纳型的边缘学科。 3.本课程集中讨论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及其规律。 (二)
2、什么是传播 1.“ 传播 ” 一词译自英语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的含义。 2. “ 传播 ” 的定义。 “ 传播 ” 定义的三种主要类型。 “ 传播 ” 的其他几种定义。本教材对 “ 传播 ”定义的界定。 (三)传播 活动的演变过程 传播活动不断演变的条件和古代、近代、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演变概况。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 传播学的含义。传播学的特点。 (二)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四)传播学的主要层次 1.自我传播的概念。自我传播的特点。 2.人际传播的概念。人际传播的特点。 3.群体传播的概念。群体传播
3、的特点。 4.组织传播的概念。组织传播的特点。 5.大众传播的概念。大众传播的特点。 第三节 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 (一)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区别与联系。 (二)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节 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 学习传播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理论价值 (二)对我国新闻实践的参考、借鉴作用 (三)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指导意义 (四)学习和研究传播学 三、考核知识点 (一)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 (二)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三)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 (五)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 四、考核要求 (一)传播 1.识记:( 1)传播现象的由来;( 2) “ 传播 ” 的含义;( 3)
4、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 2.领会:传播活动的演变和社会需求以及科技发展的关系。 (二)传播学 1.识记:( 1)传播学的含义;( 2)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4)传播的五个主要层次。 2.领会:( 1)传播学边缘学科的特点;( 2)传播的不同层次的相互关系。 (三)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 1.识记:( 1)大众传播学的含义;( 2)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关系;( 3)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关系。 2.领会:( 1)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具体区别;( 2)传播学和新闻学之间的具体区别和一定的联系。 (四)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 1.识记:学习传播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领会
5、:学习传播学于提高我国新闻队伍素质、推动新闻改革、促进大众传播事业发展的关系。 3.应用:联系新闻与大众传播事业的实际,认识学习传播学的重要意义。 2015年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考试 大纲传播学的兴起与学术源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传播学在西方的起源和产生的条件及原因,了解传播学的学科背景和奠基人所作的贡献;理解和掌握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主要的传播模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传播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一)传播研究的起源 传播史与人类史。传播现象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对 “ 传播研究 ”广义和狭义的理解。造成早期传播研究缺陷的主要原因。 (二)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三)传
6、播学诞生于美国 1.媒介背景。 2.学科背景。 第二节 多科性边缘学科的特色 (一)传播学的形成 传播学不同于传统学科的特点。 传播学的三大分支:大众传播学、人际传播 学、组织传播学。 (二)传播学的学术渊源 传播学和很多学科有关,其学术渊源包括关系密切的行为科学(群)与信息科学(群)两大类中的相关学科。 传播学主要的经典性研究成果。 传播研究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几项创举。 第三节 奠基人对创立传播学的贡献 (一)哈罗德 拉斯韦尔的主要学术成就和代表作 (二)库尔特 卢因(勒温)的主要学术成就和代表作 (三)保罗 拉扎斯菲尔德的主要学术成就和代表作 (四)卡尔 霍夫兰的主要学术成就和代表作 (五)
7、韦尔伯 施拉姆(宣韦伯)的主要学术成就和代表作 第四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概述: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二)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互动关系 (三)传播学在中国的普及和研究状况 三、考核知识点 (一)传播研究的起源 (二)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三)传播学诞生于美国的原因 (四)传播学 多学科边缘学科的特色 (五)奠基人对创立传播学的贡献 (六)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考核要求 (一)传播研究的起源 1.识记:传播研究和传播学的共同处及不 同处。 2.领会:( 1)传播现象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 2)造成早期传播研究缺陷的主要原因。 (二)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1.识记:传播学诞生的主观
8、条件和客观条件。 2.领会:传播学的诞生是可能与需要的结合。 (三)传播学诞生于美国的原因 1.识记:( 1)美国的媒介背景 媒介与经济、政治、社会的相互作用;( 2)学科背景 适宜于开展科学研究的各种因素。 2.领会:媒介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冲击和影响,由此引发对传播的利用的研究。 (四)多科性边缘学科的特色 1.识记:( 1)传播学学科特色、形成年代与主要分支;( 2)学术渊源中密切相关的两大学科群及其具体学科;( 3) 8 项经典性的研究成果;( 4) 4 项具有象征意义的创举。 2.领会:( 1)传播学不同于传统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2)传播学以大众传播学为主要分支学科的特点。 (五)
9、奠基人对创立传播学的贡献 1.识记:( 1 )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和施拉姆的学术成就。 2.领会:奠基人的历史功绩对传播学的推动作用。 (六)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识记:( 1)传播学研究取得的成绩与 存在的问题 ;( 2)传播学引入中国后的发展情况。 2.领会: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互动关系。 3.应用:分析传播学对我国实现现代化所起的作用。 2015年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考试大纲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 2015-01-22 16:37 自考 365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从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的必要性,掌握传播过程的理论要点,明确传播理论与模式、方
10、法的关系,认识和了解各种主要的传播模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从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 (一)传播过程的含义 (二)伯洛的有关见解 第二节 传播理论与模式、方法的关系 (一)理论模式化 理论模式化是传播学的一个特点。 理论和模式的含义及其关系。 传播模式的 3 种类型。 传播模式的作用。 (二)理论和方法的相互促进 传播学由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两个部分组成。理论为主,方法为辅。理论指导方法,方法为理论服务。 第三节 传播过程基本模式述略 (一)线性模式 1.拉斯韦尔模式,即 5W 模式。模式中含有的 5 个环节(或要素)。 拉斯韦尔同时把 5W 规定为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传者(传播者) 控制分
11、析,讯息 内容分析,媒介(渠道) 媒介分析,受者 (受传者或受众) 受者分析,效果 效果分析。 2.申农 -韦弗模式。 申农 -韦弗模式的着眼点和特点。 (二)控制论模式 “ 反馈 ” 的概念。 1.德福勒模式及其特点。 2.奥斯古德 -施拉姆模式及其特点。 3.“ 传播单位 ” 模式及其特点。 4.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及其特点。 5.丹斯模式及其特点。 (三)社会系统模式 从线性模式到控制论模式, 完成传播结构认识史上的两次飞跃,基本上解决了传播的要素(内部结构)问题;社会系统模式则是第三次飞跃,解决了传播的条件(外部结构)问题。 1.赖利夫妇模式及其特点。 2.马莱茨克模式及其特点。 对
12、传播模式的总体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 (一)从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和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 (二)传播理论与模式、方法的关系 (三)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 (四)控制性模式 (五)社会系统模式 四、考核要求 (一)从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和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 1.识记:( 1)传播 过程的含义;( 2)伯洛的传播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2.领会:从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的主要意义。 3.应用:根据伯洛的观点分析具体的大众传播现象。 (二)传播理论与模式、方法的关系 1.识记:( 1)传播模式的含义;( 2)传播模式的类型;( 3)传播模式的作用。 2.领会:( 1)传播理论模式化的原因;( 2)传播理论与模
13、式、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 1.识记:( 1)拉斯韦尔模式的内容;( 2)申农 -韦弗模式的内容;( 3)噪音的含义。 2.领会:( 1)拉斯韦尔模式的主要贡献;( 2)申农 -韦弗模式的特点。 3.应用:( 1)根据拉斯韦尔模式分析报纸、广告、电视的传播过程;( 2)结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实际认识申农 -韦弗模式的特点。 (四)控制论模式 1.识记:( 1)德福勒模式内容;( 2)奥斯古德 -施拉姆模式的内容;( 3)反馈的含义。 2.领会:( 1)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的特点;( 2)丹斯的螺旋形模式的特点;( 3)传播单位的含义。 3.应用:( 1)认识新闻传播的
14、反馈机制;( 2)运用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分析大众传播的讯息 传递过程。 (五)社会系统模式 1.识记:赖利夫妇模式。 2.领会:( 1)马莱茨克的模式的主要特点;( 2)三大类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的特点与不足。 2015年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考试大纲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传播研究的一般方法论,明确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要领,了解控制实验法的一般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 (一)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1.科学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2.操作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3.综合化与定量化的含义。 (二)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 1.历史观点的含义及其要求。 2.机率观点的含义及其要求。 3.系统观点的含义及其要求。 (三)传播学研究的建构类型与一般程序 1.传播学理论建构的四种类型和方法。 2.传播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选择课题;( 2)确定研究客体;( 3)研究设计;( 4)搜集资料;( 5)分析资料;( 6)结论。 第二节 抽样调查法 (一)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法的含义及其特点。 抽样调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类。它们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