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成果有哪些?其中哪些成果在近代传入中国?轮船,火车,电报,电话,电影等等。新的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出现光绪二年( 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位记者在 申报 上写文章说: “ 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 ”“ 先闻摇铃之声 ”“ 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 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 ”中国人对火车的反应中国人对火车有哪些反应?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好奇 疑惧或疑惧 支持或反对人们接受新事物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
2、程。中国人对火车的反应请同学们分别扮演慈禧太后、洋务派、保守派、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黄包车夫等,体验当时中国人对火车等先进文明传入中国的态度。 角色体验火车,这个最初被慈禧太后看成会喷火吐烟的怪物。“ 这个怪物整天跑不累啊,它吃得是什么呢? ” 老佛爷慈禧发话了, “ 我们有牛车、马车、人力车,还要火车干什么? ” 保守派认为火车这种喷火的大蟒,决不能贸然引进。他们认为,铁路容易伤地脉,你遇到山就要开隧道,你把山神地神全都惹怒了,会带来大灾难。他们历数修铁路的种种弊端,比如说火车叫声,会让老百姓害怕,扰民。 拖着辫子的洋务派们,不想轻易地放弃他们在西方曾经见过的隆隆奔驰的火车。他们纷纷向深藏在宫
3、闱里的慈禧老佛爷递送奏章,试图改变她对火车的看法。 中西方文明的从碰撞到交汇发生变化的原因1840年,英国发行世界上第一张邮票黑便士邮票。1878年,清政府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案是一条大龙,这套邮票被称为 “ 大龙邮票 ” ,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事业的起源。到了民国时期,邮政事业逐渐发展起来。民国时期的接线员1882年,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电话局。到了 20世纪 30年代,拨打号码的自动电话才逐渐代替了人工接线电话。根据英文的译音,人们称电话为 “ 德律风 ” 。 还有哪些日常用品称呼的来历类似于电话? 想一想,我国古代有那么多世界领先的发明,为什么近代的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从当时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找原因。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沙发、麦克风、卡通片等。 渔光曲蔡楚生 年的作品 1935年 2月, 渔光曲 参加了苏联电影工作者俱乐部为纪念苏联电影国有化 15周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并获得 “荣誉奖 ”。成为 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 新的文化生活方式正在演出的艺人围着西洋镜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