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 单 元 散文 (1)第 13课 沙田山居第三 单 元 散文 (1)当我死 时 , 葬我 , 在 长 江与黄河之 间 /枕我的 头颅 , 白 发 盖着黑土 /在中国 , 最美最母 亲 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 , 睡整 张大 陆 /听两 侧 , 安魂曲起自 长 江 , 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 乐 , 滔滔 , 朝 东 /这 是最 纵 容最 宽阔 的床 /让 一 颗 心 满 足地睡去 ,满 足地想 余光中 走近作者 余光中 (1928 ),男,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 苏 南京。曾入金陵大学、厦 门 大学学习 。 1949年到台湾, 毕业 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在 军 中服役数年。 1958年赴美国 进
2、 修, 获爱 荷 华 大学 艺术硕 士学位。返台后,任教于台湾 师 范大学英 语 系。 1973年,任政大西 语 系主任。 1974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75年,兼任中文大学 联 合 书 院中文系主任。1985年,任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 长 。1949年在厦 门 大学 时 开始 发 表 诗 作。 1953年,与覃子豪等组办 “ 蓝 星 诗 社 ” ,主 编 蓝 星 诗 刊。主要作品有 舟子的悲歌 莲 的 联 想 左手的 缪 斯 望 乡 的牧神 听听那冷雨 等。 评论 集有 掌上雨 分水岭上 ,评 著有 梵谷 传 等。 背景呈 现 余光中在 1964 1985年二十多年
3、间 ,在美国、台湾、香港 频繁迁移 ,这 段 时间 也是其 创 作从早期到晚期的重要 过 渡 时 期。在美国 时 期,余光中 不 仅 未被异国文化所同化,相反,他体 现 出 对 故国 亲 情 深深地眷念, 对 文化冲撞深切的体会,对 本土文化不容置疑 的回 归 。在台湾 时 期, 飘 离大 陆 的余光中体 现 了在工 业 化 时 代 到来 时对 原始自然的回 归 ,在 变幻的政治 时 空中 希 图 精神 释 放,在放逐状 态 中 寻 求个体的皈依,力 图 超越 现实 生存, 寻 求 终 极的精神 归 宿。在香港时 期, 处 于北望 东顾 状况下的 余光中一方面凝 视 大 陆这 一心灵中的梦土,
4、一方面 对 台湾 这 一宝 岛 有着深深地眷恋,另一方面在表面安 顿 的沙田生活中有着深深地焦 虑 。他于 1974年至 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文章就是他 “ 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黄昏 ” 十八个月之后写成的。本文 发 表 时 香港 还 没有回 归 ,作者站在他那似家非家的阳台上,望着 “ 大 陆 的莽莽 苍苍 ” ,心潮澎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 蕴 ,诗 一 样 的 语 言,写出了 对 祖国及祖国文化的 热爱 ,表达了眷恋故土、情 牵 祖国的 乡 愁情 结 。文章含蓄、深沉,留 给读 者深 远 的回味,全文不着一字 乡 愁,却多 处 是 乡 愁。 知 识链 接 1余光中 诗 歌的
5、特点:余光中是个复 杂 而多 变 的 诗 人 , 他的变 化 轨 迹基本上可以 说 是台湾整个 诗坛 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 归 。在台湾早期的 诗 歌 论战 和 70年代中期的 乡 土文学 论战 中,余光中的 诗论 和作品都相当 强 烈地 显 示了主 张 西化、无 视读 者和脱离 现实 的 倾 向。 80年代后,他开始 认识 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 对创 作的重要性,把 诗 笔 “伸回那 块 大 陆 ” ,写出了 许 多 动 情的 乡 愁 诗 , 对乡 土文学的 态 度也由反 对变为亲 切。2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抒 发 主 观 情感 为 出 发 点 , 以空灵 飘逸 见长 ,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 语 言运用。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 发 主 观 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 发 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 兴 、象征、 拟 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ffpnbnpnbnfnPnzizixin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