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感 染(infection),感染是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生活中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的过程。来自宿主体外的微生物,通过一定的方式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引起的感染则为传染。,微生物的致病性的强弱程度,称为微生物的毒力。测定毒力的传统方法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表示。即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或感染的最小微生物或毒素的量。,http:/ 细菌性感染不同种类的细菌或同一种细菌在宿主的不同状态下,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可以不同。一、细菌的致病机制(病原菌的毒力)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一)侵袭力概念: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定居、繁殖
2、和扩散的能力。组成: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菌体的表面结构和释放的侵袭蛋白或酶类)等。感染步骤:细菌粘附与定植 侵入 繁殖与扩散,http:/ (1)细菌形成的微菌落和生物膜(包括生物医学植入膜)有利于粘附;微菌落:肉眼看不到的细菌集落,一般为一个克隆,通过菌体表面粘附性结构物质使菌细胞粘连在一起。生物膜:是以微菌落为基本结构单位的有序性“社区”结构,可为不同种属的细菌共同形成,大小在300700m。,(2)粘附性结构物质(普通菌毛、荚膜、微荚膜、支原体顶端结构等)能介导细菌粘附;细菌体表的粘附结构的组成成分主要为蛋白质、糖蛋白或多糖、脂多糖等 细菌的这些粘附性结构物质均作为配体与宿主细胞表
3、面受体相互作用而介导粘附作用的发生。,(3)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的静电吸引及疏水作用,阳离子桥联作用和配体-受体相互结合。细菌配体与宿主细胞受体相互结合:是主要的和关键的,是感染的真正起点(二者距离10nm) 。大多具有组织趋向性。也具有种属特异性。,2)侵入某些毒力强或具有侵袭能力的病原菌主动侵入非吞噬细胞的感染过程。这些被侵入的细胞主要为粘膜上皮细胞。,http:/ http:/ 某些细菌仅对某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有组织趋向性,初步定植后,再向周围扩散。局部深层扩散 细菌虽可进入皮下或黏膜下组织,但可被免疫机制阻挡于局部淋巴结。,(2)全身扩散细菌突破皮肤或黏膜后,主要经血流扩散到特定的靶位的感
4、染。毛细血管床血流缓慢,易于细菌粘附侵入。,(二)毒素概念:细菌生长繁殖中产生和释放的毒性成分。作用:可直接或间接损伤宿主细胞、组织和器官,干扰其生理功能。种类:两种(外毒素和内毒素),http:/ http:/ 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 患病及带菌动物2内源性感染 传染源: 宿主机体内正常菌群 潜伏下的微生物重新感染,(二)传播途径呼吸道 经空气飞沫传播消化道 粪口途径皮肤 皮肤的机械损伤、烧伤、咬伤血液 输血注射及使用血制品性传播 人类自身的性行为传播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 经节肢动物为媒介,三、细菌性感染的类型(一)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细菌感染没有造成伤害,不出现明显症状。(二)显性感染 传
5、染病细菌感染造成的病理损伤使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三)全身细菌性感染1毒血症2脓毒血症 3内毒素血症4败血症5菌血症,第二节 病毒性感染一、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一)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1. 杀细胞效应 主要见于无包膜、杀伤性强的病毒。在体外实验中,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细胞病变作用(CPE)。,2. 稳定状态感染不具有杀细胞效应的病毒所引起的感染称稳定性感染。(1)细胞融合 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合胞体(2)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3. 包涵体形成 诊断依据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
6、构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有的在胞质内,有的在胞核内。有嗜酸性的或嗜碱性的。本质:病毒颗粒的聚集体 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 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反应物,4细胞凋亡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属正常的生物学现象。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病毒的基因组整合至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可致细胞转化,而转化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型超敏反应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型超敏反应3免疫抑制作用 某些病毒感染可抑制免疫功能,甚至使整个免疫系统全部缺陷。,二、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 病原体在人群中不同个体间的传播。(经呼吸道、消化道、创伤感染、接触感染、血液传播
7、、性传播、节肢动物媒介等多种途径),2垂直传播 病原体通过胎盘或产道从宿主的亲代到子代的方式。此外还有产后哺乳和密切接触、微生物基因经生殖细胞的遗传等途径。先天性感染:产前在宫内的胚胎或胎儿被感染以及经生殖细胞的基因遗传。,三、病毒感染的类型(一)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1. 隐性病毒感染(亚临床感染)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隐性感染者也叫病毒携带者。,2显性病毒感染有临床症状即发病。(1)急性病毒感染(病毒消灭型感染)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病后常获得特异性免疫。,(2)持续性病毒感染病毒可在机体持续存在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长期带毒。慢性感染 如乙肝、丙型肝
8、炎潜伏感染 如疱疹病毒属的全部病毒凡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均可激活这些潜伏的病毒复发感染。如唇疱疹、带状疱疹,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可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在症状出现后呈进行性加重,最终患者死亡。如HIV感染、多发性硬化病,库鲁病。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病 如SSPE,第三节 真菌性感染真菌与人类疾病和健康关系的问题在现代医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真菌在机会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1浅表真菌感染 主要由致病性强的外源性真菌引起,如皮肤丝状菌、癣菌等。在皮肤局部大量繁殖,引起炎症和病变。,2真菌机会性感染主要由寄生于宿主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引起,如白假丝状酵母菌、曲霉、毛霉。前者感染可累及内部各器官组织。,3深部真菌感染主要为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新生隐球菌,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1)真菌中毒 与食品受潮霉变、摄入大量真菌及其毒素有关。(2)致肿瘤 已肯定的有黄曲霉毒素5超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