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复习题解汇.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2965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解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解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解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解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解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章 地球 测试题解参考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 、名词解释 1、 太阳辐射 : 太阳以电磁波形式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2、 地球内部的软流层 :上地幔上部大致在 60-250km 深度间,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温度超过物质熔点,物质因处于熔融状态而成为岩浆源地,为软流圈。 3、 地球圈层结构 4、天体 : 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肉眼可见的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慧星、流星等。 5、 科里奥利力 : 造成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原因,是由于物体都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力图保持自己的速率和方向。由于是法国数学家科里奥利(

2、 1792-1843)研究确认,后人将之称为科里奥利力,简称科氏力。 6、 回归年 :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其周期为一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地球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一个回归年。 7、 大陆岛和海洋岛 :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位于大陆附近并在地质构造上与相邻大陆有密切联系的为大陆岛。与大陆在地质构造上没有直接联系,也不是大陆 的一部分,称为海洋岛,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 。 二 、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60 空,计 30 分) 1、 距今约 6 亿年古生代的 寒武 纪 被 认为是地球 生命 大爆发的时代 。 2、地球的外部层圈包括:

3、 大气圈 , 水圈 , 生物圈 。 3、天体互相吸引、彼此绕质心旋转而构成了 天体系统 。一般情况下,次一级天体系统又围绕高一级天体系统旋转。目前认识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是: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星系群 星系团 超星系团 总星系 。 4、在太阳周围分布着 八 大行星,它们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5、行星的分布规律基本遵循提丢斯 波得定则 ; 行星的运动具有 近圆性 、 同向性 和 共面性 特征。 6、月球质量为地球质量的 1/81.3 ,月球线半径是地球半径 1/4 倍,月球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1/49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

4、重力加速度的 1/6 。月球重力 小 ,是造成它与地球完全不同的自然状况的主要原因。 7、恒星日是以天球上的 某恒星(或春分点) 作参考点,时间为 23 h 56m4s,是地球自转 的真正周期;太阳 日是以 太阳的 视圆面中心 作参考点,平均日长为 24h,是地球 昼夜更替 的周期;太阴日以 月球中心 作参考点测定的地球自转周期,平均值为 24h50 m,这是 潮汐日变化 的理论周期。 8、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太阳的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球,处于白昼状态,称 昼半球 ;背着太阳的半球,处于黑夜状态,称 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 晨昏线 。 9、地球自转,还导致地球上作任意方向水平运动的

5、物体,都会与其运动的最初方向发生偏离。若以运动物体前进方向为准,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右方 ,南半球偏向 左方 。 造成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原因,是由于物体都具有 惯性 ,力图保持自己的速率和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半球看起来是 逆时针方向 ,即自右向左转动;在南半球看起来是 顺时针方向 ,即自左向右转动。 10、地球的轨道平面与其赤道平面交角为 232621”.448 ,此角反映在天球上,即为黄道面与天赤道面交角,简称 黄赤交角 。 11、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统称为 年 。在天球上选择不同的参考点就有不同的年:如 恒星年 、 回归年 等。它们对应的参考点分别为: 恒星 、

6、春分点 。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 为 29.78km/s ,平均角速度为 0.99/ 日,亦即约 59/日 ;只有地球向径 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速度始终不变 。 1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地球是一个 正球体 地球是一个 扁球体 地球最一个 不规则的扁球体 的过程。 13、 海陆分布 是地球表面结构的基本形态,在 5.1 亿 km2 的地球表面面积中,海洋面积约占 70.8 , 海陆之别,且以海为主 , 这是地表结构的最大特点。海洋不仅面积广大,而且相互连通,组成 统一的世界大洋 ,而陆地却相互隔离,被海洋包围、分割, 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面积相差悬殊,因此,在任何地球大圆

7、划分的两半球,其海洋面积都 超过 陆地面积。北半球的极地是 一片海洋 ,而南半球的极地却是 一块大陆 。海洋不仅在面积上超过陆地,而且它的深度远 超过 陆地的高度。海洋的平均深度达3729m ,而陆地的平均高度仅 875m ,大部分 (约 75 )海洋的深度超过 3000m ,而大部分(约 71 )陆地的高度在 1000m 以下 。陆地上的最高山峰是 珠穆朗玛峰 ,海拔为 8848.43m ,海洋最深处在西太平洋的 马里亚纳海沟 ,深度为 11034m 。 14、 地球上的海洋彼此沟通成为一个整体,称为 世界大洋 。依据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可把世界大洋划分为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 太

8、平洋 、大西洋 、 印度洋 和 北冰洋 。 15、按照面积大小,陆地可分为 大陆 和 岛屿 。最小的大陆是 澳大利亚 ,最大的岛屿是 格陵兰 。世界大陆共分为 6 块: 亚欧大陆 、 非洲大陆 、 北美大陆 、 南美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和 南极大陆 。 三、简 答 1、北半球夏季为什么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 1) 由于地球在其运动中始终保持这 66.5的倾斜角绕太阳公转,而且还北极点始终正对着 北极星附近,于是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只在南北纬 23.5之间来回移动。 你可以用一个球体的东西演示琢磨,就很容易明白了。 ( 2) 夏之日 (6 月 22 日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23.5N)上,北极

9、圈 (66.5N)以北的地区这一天 24 小时都被太阳照射,形成极昼。而南回归线 (23.5S)上,南极圈 (66.5S)以南的地区这一天 24 小时都见不着太阳照射,形成极夜。 3、想一想:北极地区是极昼,白天时间已经是最长的 24 小时了,从北极圈往南不可能白天的时间再长,当然只能越往南白天时间越短;相反,南极地区是极也, 夜晚时间已经是最短的 0 小时了,从南极圈往北不可能白天的时间再短,当然只能越往北白天时间越长。 2、 说明黄赤交角带来的地理效应 。 3、 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论述地球自然环境优越性的基本原因 ? ( 5 分) 4、 地球呈圆形的地理意义 ? 5、 假如地球的大小只有

10、月球那么大 ,地表的环境将会是什么样子 ? 6、 为什么说太阳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恒星? 四、简述 1、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2、简述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 3、 简述天体系统层次的基本内容 。 4、 简述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 5、 试论述地球 自转的地理效应 。 6、 试论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 。 名词解释参考: 1、天体 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肉眼可见的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慧星、流星等。 2、恒星 由炽热气体(等离子体)构成的,能自行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3、光年 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所走过的距离称为 1 光年。 1 光年

11、=94605108 (亿)Km=3108m/s (光速) 365 天 /年 24 小时 /天 60 分 /小时 60 秒 /分。 4、银河系 是指太阳所在的整个星系,是比太阳系更高层次的庞大天体系统,是由构成银河系的气 体、尘埃、恒星、星团以及星云所组成的密集区。 5、太阳系 由中心天体太阳及其巨大引力作用下,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慧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6、行星 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在太阳周围分布着九大行星。 7、卫星 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 8、人造天体 当今天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火箭、行星际飞船和空间实验室等,统称人造天体。 9、小

12、行星 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构成小行星带。少数小行星轨道可伸入到木星和土 星之间。在地球周围空间也有极少量的小行星在运行着。 10、慧星 呈现云雾状的独特外貌、以扁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质量较小的天体。 11、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形式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12、太阳活动 是指发生在太阳大气层局部区域的、在有限时间间隔内的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太阳射电等变化现象。其中,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明显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急剧猛烈的形式。 13、电离层 距地面约 80-150km 的大气层,在太阳

13、紫外线、 x 射线、粒子辐射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称为电离层。 14、慧星 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体积庞大、质量较小、呈云雾状(或带慧尾)的天体。 15、流星 在行星际空间,游荡着无数的尘粒和固体块,称为流星体。 16、哈雷慧星 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名字命名的平均回归周期为 76 年的彗星。 17、同步自转 月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它公转相同,天文学上称这种自转叫 “ 同步自转 ” 。所以人们总是只看到月球的半边脸。 18、日食 在日月会合运动中,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朔日)、且日、地、月三球恰好或几乎在一直线上时,月球遮住了太阳,在地球 上处于月影区域的观察者,看不见或看不全太阳的现象

14、称为 “ 日食 ” 。 19、月食 在日月会合运动中,当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望日)、且日、地、月三球恰好或几乎在一直线上时,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在地球上处于夜半球地区的观察者,看不见或看不全月球的现象称为 “ 月食 ” 。 20、地平圈 我们观察天体出没升降的状况都是相对于当地的地平面而言的。人们把地平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地平圈。 21、晨昏线 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太阳的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球,处于白昼状态,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处于黑夜状态,称夜 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 22、月相 月球由于反射太阳光才被人们看见,当月球与太阳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时,从地

15、球上看来,月球的视形状就会发生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称为月球的位相,简称 “ 月相 ” 。 23、地方时 以本地子午面作起算平面,根据任意量时天体所确定的时间。如量时天体分别为春分点、真太阳、平太阳所测量的地方时分别为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地方平时。 24、时区 是指使用同一种时间制度的区域,理论上全球共分 24 个时区。 25、日界线 由于东 12 区和西 12 区各跨 7.5 合作一区,称为东西 12 区,并以 180 经线为中央经线。 1884 年起国际规定 180 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起止线 ),简称日界线。 26、区时 理论上各时区均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作为区内共同使用的标准时

16、,亦称该区区时。 1、 简述天体系统层次的基本内容 。 天体互相吸引、彼此绕质心旋转而构成了天体系统。一般情况下,次一级天体系统又围绕高一级天体系统旋转。例如,地月系绕共同质心旋转、并绕太阳旋转;太阳偕带太阳系成员又绕银河系质心旋转 。目前认识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星系群 星系团 超星系团 总星系 2、 为什么说太阳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恒星? 说它普通,是因为太阳的质量、体积在恒星中属中等大小,是处于壮年期的一颗恒星。 说它特殊,指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吸引周围天体,构成太阳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地球光热和生命之源,是研究其他恒星的标本。 3、 简述地球形

17、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在研究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时,可略去地球几何形状和真实形状之间的差异,而把它当作是一个正球体。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接受同一光源 (太阳 )的照射,而形成半球性的白昼和黑夜。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 距离很远,可以把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线视作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线照射到球形地表时,在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将具有不同的太阳高度。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这种高度有规律地从地球直射点向两极减小,在自转的地球上,就造成热量分布的纬度差异,从而引起地表上一切与热量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现象和过程,均具有纬向地带性。 地球的巨大体积(约为 1 万亿 km3,质量为 5.9810 21t ),使它具有

18、强大的地心引力吸引周围的气体,保持着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有了大气圈,才能保住水圈,形成生物圈。 地球的大小,对于人类的 经济活动也有影响。一方面,远距离和广大空间,曾经是人类活动的障碍,为了克服这种障碍,就必须运用最完美的技术成就;另一方面,地球的广阔面积,给人类提供 个辽阔的活动场所。 4、 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目前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只能靠间接的方法来推测,主要采用地震波分析法。在地震学里把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称为不连续面。根据地内不连续面,就可把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 地壳:是指地表至第一个不连续面之间的圈层,它

19、是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其莫霍洛维奇于 1909 年发现的。地壳的平均厚度约 24.4km,但厚度的变化很大,各地不同。 地幔:是指莫霍面至 2900km 深处的第二个不连续面之间的圈层。这个不连续面是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于 1914 年发现的,故取名古登堡面。根据地幔物质组成的差异,又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莫霍面到 1000km 深处的范围为上地幔,主要物质是橄榄岩,所以上地幔又称为橄榄岩带。其中 70-350km 范围的岩石温度可能接近熔点,或者有局部物质呈熔融态,这 层次称为软流圈。由 1000。 2900km 的范围,为下地幔,组成物质为镁、铁及金属氧化物, 硫化物增多,所以下地幔又称为金属

20、矿带。 地核:是指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球中心的圆层。地核又分为两层:内地核和外地核。 因为在约 5150km 深处存在一个不连续面,这个不连续面是丹麦地震学家莱曼女士在 1996 年发现的,叫做莱曼面,因此 2900-5150km 范围叫外地核,据推测可能是液态的。由 5150km 直到地心则为内地核,内核物质可能是固态的。组成地核的主要物质是铁、镍为主的金属。 5、 简述地球表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1) 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集结成对,如北美和南美,欧洲和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大陆, 每对组成大陆辨,大陆瓣都向北极区汇合,组成大陆星。 (2) 除南极大陆外,每个大陆都像底边朝北的三角形,即每个大

21、陆都是北宽南尖的。 (3) 某些大陆的东部边缘被一连串花彩状的岛屿所环绕,形成向东突出的岛弧。而在大陆西缘没有这这种岛弧。 (4) 南半球除南极大陆外,每个大陆的西部有凹曲,而在东部有突出。 (5) 每对大陆之间被所谓 “ 地壳断裂带 ” 分开,断裂带有很深的海洋和众多岛屿。如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地中海,以及亚洲和大洋洲之间的海洋和群岛。 (6) 大陆表面中央部分比大陆边缘低,反之,海洋中 的中央部分都是高于边缘的高地。因此,整个岩石因由南北向的高地带和低地带交替组成。门 )北极地区的海域 (北冰洋 )恰好与南极大陆的面积相抵消。 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尚待进一步探索。 6、 试论述地球自转的地

22、理效应 1天球的周日运动 ( 1)天球的周日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人们把天球上的日月星辰自东向西的系统性视运动叫做天球的周日运动。 “ 天旋 ” 只是假象,实质就是 “ 地转 ” ,而现象与本质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天球周日运动的转轴 (天轴 ) 是地轴的无限延长,天球周日运动的方向 是地球自转方向的 反映,天球周日运动的周期 是地球自转周期的反映。 (2) 不同纬度的天体的周日运动 我们观察天体出没升降的状况都是相对于当地的地平面而言的。人们把地平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地平圈。 在极点,地平圈与天赤道重合,天轴与地平圈垂直。天体的周日圈与地平圈 (天赤道 )平行,处在地平圈以上的

23、天体,永不下落,称为恒显星;在地平圈之下的天体,永不可见,称为恒隐星。 在赤道上,天轴与地平圈重合,周日圈垂直于地平圈。天体从东方垂直升起向西方垂直落下,全部星体都有出没现象称为出没星。 在其他纬度地区天轴及周日 圈均与地平圈斜交。仅有两个周日圈与地平圈相切,其中 个在地平圈之上,另一个在地平圈之下,在这两个周日圈以内的 (即球冠上的 )星体,分别为恒显星和恒隐星;在这两个周日圈之间的 (即球台上的 )星体均为出没星。 2、昼夜的交替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使得昼夜半球和晨昏线也不断自东向西移动,这样就形成了昼夜的交替。有了昼夜的更替,使太阳可以均匀加热地球,创造了较好的生存环境,也使地

24、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和各种物理化学过程,都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 3、地球坐标的确定 地球表面地理坐标的确定,是以 地球自转特性为依据的。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各点连成的大圆就是赤道,而线速度为零的两点则是地球的南、北极点;在地球内部自转线速度为零的各点连成的直线就是地轴。两极和赤道构成了地理坐标的基本点和基本圈。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确定地表的经纬线,从而建立地理坐标系统。 4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地球自转,还导致地球上作任意方向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其运动的最初方向发生偏离。若以运动物体前进方向为准,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向右方,南半球偏向左方。 造成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原因,是由于物体都

25、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力图保持自己的速率和方向。由于是法国数学家科里奥利( 1792-1843)研究确认,后人将之称为科里奥利力,简称科氏力。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转,是受科氏力水平分力作用的结果,这个水平分力叫做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对许多自然地理现象产生深远的影响。 7、 试论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 1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古人根据黄道上夜半中星(在黄道上与太阳成 180 的恒星)自西向东的周年变化,推测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并且大致日行一度。事实上,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是地球公转 在天球上的反映: (1)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 (黄道 )。是地球轨道在日心天球上的投影,黄赤

26、交角也正是地球轨道面与其赤道面夹角在天球上的反映。 (2)太阳在黄道上的不同位置。是地球在轨道上不同位置的反映,太阳视圆面最小时,表明地球恰她于远日点上;反之,则位于近日点上。 (3)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方向。是地球公转方向在天球上的反映,二者均为自西向东。 (4)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角速度。是地球公转角速度在天球上的反映。在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大,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角速度也大;反之,在远日点 附近,二者角速度则变小。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可以通过每天测定太阳的黄经差导出 (精确值,须用中星仪测定夜半中星的黄经差导出 )。 (5)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是地球公转周期在天球上的反映。在地心天球上,日心连

27、续两次通过黄道上的同一恒星或春分点或同一个黄白交点的时间间隔,所对应地球的公转周期分别是:恒星年、回归年和食年。 2四季的变化 (1)太阳回归运动与四季形成。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天球上自西向东沿黄道的周年视运动,必然导致太阳在南、北半天球 ( 2326) 之间,以回归年为周期作往返运动;与天球 上太阳的南北运动相对应的则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 (=2326) 的南北往返运动;人们把这两种南北向的往返运动,统称太阳的回归运动。 太阳的回归运动是形成地球四季交替员根本的原因。本课程讨论的四季性质纯属天文四季。天文四季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而引起太阳高度以

28、及昼夜长短两大天文因素的周年变化所导致的。 (2)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表达式 定量说明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与季节变化: h 90 - - 。 使用此式时应注意: , 。的取值均为北正南 负。当 h0 时,表示太阳在地平之上;当 h0 时,表示太阳在地平之下 (实为极夜现象 )。 从公式可以推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及季节变化有如下规律: 1) 无论任何季节,在纬度 等于太阳赤纬 。处的正午太阳高度 h为最大值 (90) ,自该纬度向两极方向降低。 2) 在半球范围内同一时刻,任意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这两地的纬度之差。 3) 任意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平均值等于该地纬度的余角。

29、4) 在 2326 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呈单峰型,极大极小值分别出现在二至日 (北半球夏至最 大,冬至最小;南半球反之 )。 5)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呈双峰型。有两个极大值 h 90 ,两个极小值:主极小值 h 6634 - ,次极小值 h 6634+ 。 (3)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产生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出昼长表达式为: cost -tg tg 。 上式中, t 为半昼长, 2t 才是昼长。 当: (-tg tg 。 ) 1 时为极夜现象。 当: (-tg tg 。 ) -1 时为极昼现象。 从昼长表达式可推知,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 化

30、有如下规律: 1) 当太阳的赤纬 。为正值时 (春分 秋分 ),越北昼越长,越南昼越短;当太阳的赤纬 。为负值时 (秋分 春分 ),越南昼越长,越北昼越短。 2) 春秋二分,全球昼夜平分,无纬度变化;冬夏二至,昼夜长短达到极值: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昼最短;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昼员短。 3)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无季节变化。 4) 无论何时,极昼极夜总是出现在 ( 90 - 。 )的纬线圈之内。 5) 昼长的年较差 (一年中某地最长的白天与最短的白天的差值 ),随着 的增大而增大。 6) 任意 纬度的昼长年平均值均为 I2h。 (4)四季的划分 我国天文四季是以四立为季节的起点

31、,以二分二至为季节的中点。因而,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秋二季的昼长与正午太阳高度均介乎于冬夏两季之间。我国四季的天文特征甚为显著。 西方天文四季的划分,更强调与气候四季的对应,以二分二至为季节的起点,四立为季节的中点。 3五带的划分 太阳回归运动是地球五带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天文五带是所有自然地理要素纬度分带的基本因素。 (1)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 直射阳光,此处为热带; (2) 南、北极圈之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分别为南、北寒带; (3) 南、北半球的极圈与回归线之间,既无直射阳光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分别为南、北温带。 201

32、1-2012 学年第 二 学期第二章 地壳 测试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名词解释:( 12 选 7,每题 3 分,计 21 分) 1、 地壳 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最外层,它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地球外部圈层的联系最为紧密。是地球硬表面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 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为 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度为 5km。 2、 矿物 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带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3、 断口 矿物在受力后 ,并不是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而是沿 任意方向破裂 ,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 ,这种断面称为断口。 4、 岩石 是矿物的集合

33、体,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壳物质。岩石的化学、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产状都与地质作用有密切的因果关系。 5、 岩浆岩结构 岩浆岩的矿物 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 和 矿物之间结合的形态 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上的特点称之为 岩 浆岩 结构 。 6、 变质作用 岩浆岩、沉积岩或者先成变质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并使之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这种变化和改变的作用 称为 变质作用 ,所形成的岩石即是 变质岩 。由岩浆岩和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岩石分别称正变质岩 和 负变质岩 。 7、 层理 沉积物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示的成层特征称

34、为层理构造。 8、 假整合 地壳运动使 沉积中断 ,形成 时代不连续 的岩层,这种关系称 不整合接触 。 9、 构造运动 地球 内部动力作用 所引起的 地壳结构改变 和 地壳内部物质变位 的 机械运动 ,称为 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对于古今自然地理及其环境变化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10、 大洋中脊 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 .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中脊呈 “ S” 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 3 支,呈 “ 入 ” 字形。 11、 地盾 地台一般具 有 双层结构特征 ,但也有些长期上升的部分,由于没有沉积,就不一定有双层结

35、构,只见褶皱基底直接裸露于地表,地台的这些部分称为 地盾 ,如我国的 胶辽地盾 ,北美的 加拿大地盾 等。 12、 相对年代法(古生物地层法) 指 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 。 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 不表示各个时代单位的长短 。 二 、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50 空,计 25 分) 1、岩浆岩的构造有:块状构造, 斑杂构造 , 流纹构造 , 气孔构造 , 杏仁状构造 等。 2、岩层产状三要素有: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3、褶曲要素有:核,翼,轴面, 枢纽 , 倾伏端 , 轴 。 4、矿物的物理性质 主要包括矿物的 光学性质 和 力学性质 。 矿物光学性

36、质 包 括 颜色 、条痕 、 透明度 、 光泽 。 矿物力学性质 含 硬度 、 解 理 、 断口 、 延展性 、 脆性 等。矿物 其他物理性质 还有 比重 、 磁性 、 挠性 等。 5、 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 解理 ,裂开的光滑平面称 解理面 。 6、矿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当前常用的是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分为 5 大类: 自然元素矿物 , 硫化物 , 卤化物 , 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 , 含氧岩矿物 。 7、 按成因,岩石可以分 岩浆岩 (火成岩 ) 、 沉积岩 (水成岩 ) 和 变质岩 三大类。 8、岩浆活动包括 2 种方式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

37、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 内压力,使之停滞在地壳中冷凝 、 结晶,称 岩浆的侵入作用 。 由此作用形成的岩石称 倾入岩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即 喷出作用 或 火山作用 (挥发成分大部逸失 ),这种作用形成的岩石称 喷出岩 ,又称 火山岩 。 9、 地壳 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最外层,它与 大气圈 、 水圈 、 生物圈 等地球外部圈层的联系最为紧密。 10、 斜长石 NaAlSi3O8-CaAl2Si2O8是由 纳长石 NaAlSi3O8 和 钙长石 CaAl2Si2O8 所组成的 类质同象 混合物,两者之间可以 任意 比例组合 。 三、简述:( 8 选 4,每题 7 分,计 28 分) 1、何为地质构造,其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特征如何。 地质构造是指 地壳 中的岩层 地壳运动 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的形迹。引起地质构造的力主要有压应力、张应力和扭应力三类。主要有水 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四种类型。表现特征略。 2、 按不同分类方法将 褶皱类型进行划分。 按轴面及两翼产状而分的褶皱类型 :对称褶曲、倾斜(不对称)褶曲、倒转褶曲、平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