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51967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潞安新疆煤化工 (集团 )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 - 1 - - 第一章 概 述 1.1 公司简介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矿为原哈密煤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井采公司二井, 2007年 9 月 28 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新疆哈密煤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原哈煤集团组建为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007 年 10 月 18 日原哈煤集团井采公司解体,原井采公司一井成立为一矿,原井采公司二井成立为二矿。本次生产能力核定是在 2008年 6 月进行矿井生产环节技术改造, 2011 年 8月矿井进行通风系统改造,矿井各系统能力均发生变化,且进行两

2、年的生产验证基础上进行的。 1.2 矿井生产建设历程 二矿最初做为一矿的接续井设计。 1986 年一矿由于多年开采形成工业广场岩体滑移,使主、副斜井井筒及工业广场建筑物均受到破坏,影响矿井后期的生产,甚至有报废的可能性。 1987年原哈密矿务局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在北泉井田划出一个 30 万吨的井型作为一矿接续井。 1987年新疆煤炭工业厅根据七月兴城计划会议和煤炭部领导对一矿新建 30万吨井型的指示精神及哈密矿务局的请求,责成新疆煤矿设计院提出北泉 30 万吨的方案设计。煤炭工业厅以 87新煤生字第( 580号)文审批呈报煤炭工业部,经同意后,由新 疆煤矿设计院做出北泉 30 万吨斜井初步设计

3、,以 88新煤基字第( 394 号)文报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经总公司批准立项,并列入 1989年国家建设计划。 矿井于 1989年 11 月 1日开工建设, 1991 年 2月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和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决定调审北泉煤矿设计,经审查认为:北泉井田内煤潞安新疆煤化工 (集团 )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 - 2 - - 层开采条件优越,甘肃河西走廊需煤量大,兰新铁路经复线改造后,运量增大,矿井已施工的井筒基本符合 60 万吨的技术要求,因此,以能投煤技( 1991) 96 号文批准矿井设计能力由 30 万吨改为 60 万吨,新疆煤矿设计院于 1991 年 6月完成北泉 60万吨初步

4、修改设计,设计修改后,井田境界定为:西部以 F2 号断层下盘 4#煤层断煤交线东推 2.0 2.7 公里为界,北部以 6#煤层露头为界 ,西部以 F2号断层下盘 4#煤层断煤交线为界并与一矿相邻 ,南部以 4#煤层 +700米底板等高线水平投影为界。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60 万吨,于 1995 年 10 月投入试生产,于 1996 年当年达产。 2004 年对矿井 818 水平下山采区进行了开拓, 2006年 3 月完工,保证了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生产能力变化,为保证矿井三量, 2008年 6 月开始矿井东翼采区设计工作,并于 2009 年 2 月开工,东 翼采区于 2011 年 4月形成

5、首采工作面 (N4304 工作面 ),该工作面已于 2012年 10 月回采完毕,现正安装东翼上山采区相邻接替面( N4303工作面),东翼下山的开拓巷道系统施工完毕后可增加 10 个回采工作面。 1.3 矿井技术改造及能力变化情况 矿井 设计生产模式一井一面 , 只 有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 两 个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实现采掘接续正常, 在“十五”期间对矿井进行了改造, 2007年 9 月企业重组后按山西潞安矿业集团与自治区政府签定的两个框架协议,对回采工艺、井下通风巷道进行改造, 2007 年 5月 14 日新疆煤炭工业管理局新煤行管发 2007261号文核定该矿生产能力为 150万 t

6、a, 2008年 5月 4日新疆煤炭工业管理局新煤行管发 2008355号文矿井生产能力核定为 220万吨 /a,通风能力核定为 250 万吨。 2007 年 10 月企业重组后开始矿井技术改造设计工作, 2008年 6月 8 日停产进行矿井技术改造,于 2008潞安新疆煤化工 (集团 )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 - 3 - - 年 7 月 2日改造完毕并联合试运转成功,在 2009 年矿井地面增加了一套动筛跳汰选煤系统,提高了矿井的煤炭筛选能力,矿井各环节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改造情况如下: 1.3.1 矿井生产模式由“一井一面”改造 为“一井两面”,新装备一个综采工作面,主要

7、设备:采煤机 MG-450/1060-MD、前部刮板输送机SGZ830/2 400、后部刮板输送机 SGZ830/2 400、转载机 SZZ960/400、采煤液压支架 ZF6000/17/33,过渡架 ZFG6500/19.5/34,顺槽胶带输送机为DSJ120/150/2 315,采煤工作面长度设计 240m。相应的生产布局由一采两掘改变为两采六掘,保证矿井生产接续的正常。 2008年 12 月份采购了一套综采设备,采煤机 MG-450/1060-MD、前部刮板输送机 SGZ830/2 400、后部刮板输送机 SGZ830/2 400、转载机 SZZ960/400、采煤液压支架ZF8000

8、/18/34,过渡架 ZFG8500/20/34,顺槽胶带输送机为 DSJ120/150/2 315。为保证工作面搬家倒面不停产,于 2009 年 6月又定货一套 ZF8000支架的整套工作面设备,矿井综采设备达到三套,保证两个工作面的正常接续。 1.3.2 矿井主提升系统由原 DX-800 强力胶带输送机改造为DTL120/100/3 400 核实,电控采用变频器进行控制,保护系统齐全。机房改造为 841m2,新配置一台 10t电动单梁起重机。 1.3.3 地面生产系统:走廊带式输送机由原 TD-75 更新为DTL-120/1000/160 带式输送机 ; 振动筛由 2YAH1536 更新为

9、 2YAH2136 型 ;大块手选带由原来的 DT45-1000 改为 DT75-1400 型; 中块手选带由原来的DT45-800 改为 DT75-1000 型; 沫煤皮带机由 TD-75 改造为 DTII-120,改造更新两台铸石槽刮板输送机为 XGZ-1000 型耐磨钢刮板输送机,供电系统配置变压器、低压配电箱、高低压电缆等,控制系统采用集中控制。 1.3.4 井下运输系统 :原有 上仓 皮带 DSP120/2 160 胶带输送机的改为 DTL140/250/500; 原有 平 皮带 DTL1000/22 胶带输送机的 改为潞安新疆煤化工 (集团 )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 -

10、4 - - DTL120/150/55; 原有 下山一部 皮带 DTL120/80/2 160 胶带输送机的 改为DTL120/150/2 315; 原有 下山二部 皮带 DTL120/80/2 160 胶带输送机的改为 DTL120/150/2 500; 1.3.5 给煤机由原 K3 给煤机更新为 K4 多底板往复式给煤机 , 生产 能力为 200 1000t/h。 1.3.6 通风系统对主扇风机进行了改型,主扇由原 BDK54-6-18 对旋防爆轴流式风机改型为 FBCDZ-8- 26B,电机功率 2 355KW,风机额定风量 5400m3/m 12000 m3/m,根据通风能力与矿井产能

11、协调配备,加大了主扇的通风能力。为加强全矿井通风能力优化改造,满足适应矿井生产能力和矿井各个采区的通风能力系统,以全矿井不同采区工作面同时开采时最困难时期的通风状况,进行通风系统改造。一方面,通风方式由原来“二进一回”改为“三进一回”,在东翼采区新掘一处立风井,老回风井改为进风井,改善了副井、风井巷道超风速问题和矿井外部漏风量大难题;另一方面,优化了 巷道通风系统,对原有 +818 下山轨道巷、东翼皮带大巷和东翼回风巷等部分巷道进行了锚喷,减小了巷道通风时的沿程阻力和摩擦阻力,也抑制了暴露煤层的快速氧化,保证了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 1.3.7 供电系统改造:根据矿井各生产环节改造后装机容

12、量,对原有的地面供电系统、井下供电系统进行相应增容、改造与负荷调配。地面从电厂至二矿主供电 35KV 架空线改造为 185mm2;主变两台增容至 16000KVA;安装高压动态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安装计算机监控系统。对井下 +818 变电所的进线、联络开关柜增容更换和另新增设三台高压 开关柜,从主井筒新铺设三条长度 1350m,截面为 185mm2的井下进线电缆;新装备了下山采区变电所及 +818上山配电点。 1.3.8 2007 年矿井安装了压风系统,安装两套 SA-250A 型空气压缩机,原地面制氮系统的两个 400m3储气罐作为压风系统的压风包,现井下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均实现了风动湿式

13、打眼,采掘巷道排水采用风动水潞安新疆煤化工 (集团 )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 - 5 - - 泵。 1.3.9 2009 年 3 月在地面新建一套动筛跳汰选煤系统和块煤仓储及装车系统,使商品煤质量和块度筛选率都有较大的提高。 通过以上矿井各环节能力改造,矿井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400万 t/a,本次即在此基础上进行能力核定。 1.4 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 范和技术标准 本次生产能力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为: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 ; 煤矿安全规程 (2010 年版 )、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煤矿生产

14、能力核定标准;新煤行管函【 2009号文关于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应详细说明能力核定必备条件及所用参数来源依据的函、新煤行业管发【 2011】 99 号关于煤矿技术改造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 、新煤发行管【 2009】 465 号关于印发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评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资料。 潞安新疆煤化工 (集团 )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 - 6 - - 第二章 矿井基本概况 2.1 矿井基本情况 潞安新疆公司二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三道岭 矿区 中部,行政区划属哈密市管辖,矿区地理座标:东经 92 40 23 92 43 18,北纬 43 10 36 43 07 74。煤矿以北 4

15、km 有 312国道通过 ,南 18.5km处有兰新铁路通过 ,交通方便。 93 93 巴里坤沙泉浞泉公路河流便路湖泊43 铁路村镇勘探区队部矿区县镇三堡巴92 七角井大步桔泉尔43 盐池大南湖头堡大石泉红光哈密 黄田骆驼圈子94 库南山口口门子山伊吾94 交通位置图十三闻房图 2-1 交通位置图 企业性质 :属国有独资企业,潞安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二矿为潞安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下属的一重要生产矿井。 地形地貌:该井田 地处巴尔库山南侧戈壁平原,地势较平坦,地形北高南低,坡度千分之二十左右,海拔高度 +980m 1150m,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 井田内除保留有浅而干

16、涸的冲沟和风积丘岗外,均为平坦戈壁。 2.2 井田基本情况 井田位置: 三道岭煤田位于天山褶皱带中的山间盆地,吐哈盆地东边,潞安新疆煤化工 (集团 )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 - 7 - - 西山伏背斜南翼,主要构造线是东西向,本区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第三系、侏罗系和石炭二叠系等,层间关系均为不 整合。 井田位于三道岭矿区中部,行政区划属哈密市管辖。 二矿井田东西走向长 2.0 2.7km,南北倾斜长 2.05 2.95km,西部以F2逆断层下盘断煤交线为界,东部以 F2逆断层东推 2.0-2.7km 为界,南部以 4#煤 +700 煤层等高线底板为界,北部以 6#煤层露头线为界,井田

17、面积:6.3032 km2。西邻一矿井田 ,东邻沙枣泉井田。 矿井采矿许可证的证号: C6500002009121120052985,有效期: 2009年 12 月至 2019年 12 月,发证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矿区范围拐点座标: 序号 X Y S1 4778634.10 31473985.30 S2 4778018.11 31474149.29 S3 4776881.13 31475135.28 S4 4777723.11 31476879.25 S5 4778701.10 31476282.26 S6 4779090.09 31476913.25 S7 4780653.0

18、7 31475938.27 安全 生产 许可证 号: (新 )MK安许证字 2011011Y2G3。 2.3 井田煤层及可采煤层地质情况 2.3.1 地层 三 道岭煤田位于天山褶皱带中的山间盆地,吐哈盆地东边,西山 倾 伏背斜南翼,主要构造线是东西向,本区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第三系、侏罗系和石炭二叠系等,层间关系均为不整合。 ( 1)第四系( Q):地层有冲、洪积砾石层,下部有粗砂、亚砂、亚粘土及砾石。厚 0- 24.60m,平均厚度 17.0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 2)第三系( E):全厚 185.02m。根据岩性特征,由上到下分为五组,北泉井田仅见其中四组,分别为:砂砾岩、泥岩互

19、层组( E4):以厚层砂砾岩为主,平均厚度 67.46m,呈东厚西薄之变化。 潞安新疆煤化工 (集团 )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 - 8 - - 含钙砂质泥岩及泥 质砂岩组( E3):主要为红色泥岩层,平均厚度16.09m,分布较均匀。 砾状灰岩组( E2):由杂色砾岩、灰白色钙质砂岩、含大量钙质结核的泥质砂岩及砾状灰岩组成,平均厚度 10.71m,分布较均匀。 底砾岩组( E1):以杂色砂砾岩为主,夹有数层红色泥岩,胶结疏松,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平均厚度 8.45m ,分布均匀。 ( 3) 中下侏罗统( J1-2Sh ) 自上而下分为三组: 西山窑组( J2X):以暗红色、黄绿色

20、及杂色砂岩、砂砾岩为主,中夹黄绿色砂岩、黑色泥岩、炭质泥岩等,厚 198.40m。 三工河组( J1S):以灰绿色、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为主,中夹粗砂岩、薄层砂砾岩及菱铁矿结核,包括 K3-K5标志层。厚 118.38m。 八道湾组( J1b):为本区含主要可采煤层地层。根据是否含可采煤层,以 K3砾岩标志层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灰色、灰绿色泥岩、砂岩及砾岩组成韵律比较清晰之旋回结构;下部含煤六层,煤层间由砾岩、砂岩及灰黑色、灰色粉砂岩、泥岩等组成,具旋回结构,含植物化石。厚度353.89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 4)石炭二迭系( C-P) 由流纹岩、石英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21、等中酸性火山岩组成,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厚度不详。 据已有地质资料及多年来井下的采掘现场揭露,均未发现岩浆岩及陷落柱的存在。 2.3.2 矿井地质构造 三道岭矿区属中下侏罗纪煤田,位于巴尔库山与觉罗塔克山之间,毗接巴尔库山南麓之戈壁平原上,整个煤田处于天山褶皱带内,其构造形态受纬向构造的控制,区内主要褶曲和断裂的走向均大致呈东西方向。二矿潞安新疆煤化工 (集团 )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 - 9 - - 井田位于三道岭煤田的西山倾覆背斜南翼,整体为一单斜构造形态。 据已有精查地质报告,二矿井田内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平缓,走向及倾向方向变化不大,整体煤层为一稳定的单斜构造,平均倾角 8,只是煤

22、厚呈西厚东 薄,南厚北薄的变化趋势。井田内大型褶皱和断裂皆位于边界附近,现分述如下: ( 1)褶曲 砂枣泉背斜位于北泉井田线和砂枣泉井田线间,轴向近于东西,以线 229 号孔附近隆起最高,北翼倾角 4 -12,南翼倾角 5 -7。东西延伸约 3km。轴部地层由于后期侵蚀作用,一般仅保存有接近基底的静水湖相地层,煤层全部或部分被侵蚀掉,故在线两侧形成了较大的、号煤层的无煤区。此外,在背斜轴部还发现地层和煤层厚度变薄或尖灭(如号煤),而向斜轴部增厚的现象,说明该褶皱为一由于基底隆起而形成的同沉积褶皱。 ( 2)断裂 1) F1号逆断层:位于井田南部,由小黄山露天经北泉至砂枣泉井田线以东,走向近于

23、N50 E,倾向 NW,为一落差大于 100m 以上的逆断层。该断层位于二矿井田的南部,由于其存在,致使煤系地层被断至距地表 600m以下。 2) F2号逆断层:该断层为二矿与一矿的自然边界,位于两井田中间。该断层由南向北走向由南北向渐变为东西向,倾向也由西倾渐变为南倾,倾角 20 -54,落差 18-94m,位于二矿井田的西部。 1998 年下半年二矿上山采区作了 2.2km2的三维地震勘探 ,勘探的技术成果与原精查报告相比 ,地层的起伏形态 ,煤层 的厚度等均没有大的变化 ,但断层的发育与展布规律变化较大 ,在二矿 +818 水平上山采区未开采区域共发现断层 36 条 ,其中正断层 32条

24、 ,逆断层 4 条 ,落差大于 20m 的 2条 ,落差 10-20m的 1条 ,落差 5-10m的 10 条 ,落差小于 5m的 23 条 ,其中 DF1经北潞安新疆煤化工 (集团 )有限公司二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 - 10 - - 补 20,北补 21 两个钻孔验证 ,确实存在 ,且落差相符 ,DF18及 DF16经皮带上山及轨道上山实际揭露 ,基本验证。二矿煤矿从 98 年采掘至今,对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成果一直在对比验证,实践证明,三维地震勘探所判定的落差在 5m 以下的小型断层准确性不高,对生产的指导意义不大,但 落差在 10m以上的大中型断层其准确性则较高,对矿井的开拓及采区、工作

25、面的布置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例如 DF1、 DF2、 DF3、 DF4、 DF5、 DF6、 DF12、 DF16、DF18等 9条断层的存在就直接改变了矿井工作面布置的原设计方案,出现了W4103、 W4104、 E4104等小工作面及 W4105、 W4106、 W4107和 E4015、 E4106等阶梯状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同时,众多断层的存在也造成了大量的构造损失及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煤层块段的呆滞煤量,从而使矿井的实际可采储量减少。 2.3.3 煤系地层及煤层 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统下含煤组,共含煤层六层,从上到下依次编号为 、号煤, 煤层间由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具旋回结构

26、,平均可采总厚 11.51m,其中北泉井田、号 煤为可采煤层,号煤层局部可采。现将各煤层特征分述如下: 号煤层:多呈断续的煤组出现,结构复杂,煤层有效厚度小( 0.30-1.80m)而变化大,为极不稳定煤层。 号煤层:平均厚度 1.45m,分为 1-3 个分层。结构复杂,极不稳定,仅在少数钻孔见到。 -号煤层平均间距 10.43m。 号煤层:不含或含 一层夹矸,结 构简单,平均厚度 0.55m。北泉井田仅在线以东有零星的凸镜体分布,为极不稳定煤层。 号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最大厚度 14.71m,最小厚度 3.50m,平均厚度 8.72m,结构简单 -较复杂,厚而稳定,一般遵循着由西向东逐渐变薄、由北向南增厚的规律。该煤层内普遍含有 1-2 层含鲕状铁质结核、灰分达 30%的薄分层,常以此特征作为本区对比标志,属稳定煤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