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大湘南区域金融中心助推衡阳经济跨越式发展【摘要】衡阳悠久的金融发展史和工商业的繁荣史,以及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的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着衡阳金融业的再次辉煌。衡阳要通过建设大湘南区域金融中心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大湘南区域 金融中心 衡阳经济 经济是金融的基础,但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金融的支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衡阳,国家大湘南开发战略的产业转移承接区,如果没有金融的发展,其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长久的。 一、衡阳金融业繁荣的背景 (一)衡阳悠久的金融历史 自古以来衡阳就是全国的通商重镇,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就有了金融的繁荣。衡阳的官、私铸造的铁、铅、锡币及其合金币最早在唐宋
2、时期就已经四处流通,北宋就出现了纸币“小钞” ,道光年间就有了典当、钱庄等金融机构,经营质押放款、发行市票、兑换货币等金融业务。1908 年衡阳有了湖南省最早的第一家银行交通银行。1926 年 10 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第一家农民银行 “衡山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该行发行的布币是发行最早的革命货币。抗日战争爆发后,衡阳成为西南各省的物质集散地,一时商贾云集,银行骤增,成为次于重庆、昆明的全国第三大金融市场,有“小上海”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衡阳的金融业的发展更是极为迅速,相当一段时间里,衡阳不但是湘南的金融中心,甚至在全省、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 (二)衡阳现代经济的发展 解放以后,衡
3、阳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湖南的重要的工业基地的衡阳,其传统的中小工商企业一度占据湖南的三分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衡阳的经济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时期,衡阳大力实施“一化三基” 、 “四化两型”战略,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8%,全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兴产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化发展,产业链由低端扩张向高端延伸转变,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趋于完善,工业化率达到 3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 1903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为 32%。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
4、造业加速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快速推进,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随着衡阳纳入到国家级的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区,衡阳的经济发展必然会有个更大的发展。 二、衡阳金融业的发展现状 快速发展的衡阳经济,稳步增长的经济实力,不断积累的财富价值,财富衡阳成为了金融业发展的一片沃土,吸引了民生、招商、广发、交通、中信等 9 家股份制银行落户衡阳。同时也推动衡阳金融业重返历史的辉煌。截止 2012 年 12 月末,衡阳市共有金融机构 81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15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793.89 亿元,同比增长17.52%,贷款余额 920.53 亿元,同比增长 16.11%。存贷款余额在全省分别排名第
5、二和第四。保费总收入 38.55 亿元;证券交易额 995.49 亿元,期货交易额 1170.47 亿元,证券和期货交易额全省第二;2 家企业成功借壳上市,2012 年企业上市数量全省第二;直接融资额 112.16 亿元,全省第二;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额 32.96 亿元,担保余额 28.6 亿元,在全省市第二,担保公司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全省第一;小贷公司贷款余额 8.27亿元,已开业和获批筹建的小贷公司数量全省第二;典当余额 2.64 亿元。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业整体盈利,全市金融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融合与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区域金融
6、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重要。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衡阳,在金融发展的政策上又先行一步,政策优势更加突出,大湘南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指日可待。 三、衡阳金融业的繁荣助推衡阳经济的对策 (1)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不断增强衡阳经济的造血功能。一是要不断充实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力争实现衡阳招牌企业在境内境外的上市。二要大胆试行期货期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三要通过股权融资加大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力度。四要不断扩大基金规模,增加股权投资基金的数量。五要加大各类债券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形成政府债券,国家级高新区园区债、产业债,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各类债券结构体系,不
7、断增强衡阳经济的造血功能 (2)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针对性。一是要提高金融创新的针对性:围绕衡阳经济建设和大湘南开发建设的需求进行创新,把资金投向到最急需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围绕提高附加值创新金融产品,要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为社会和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围绕支持小微企业和城镇化建设和“三农”发展进行创新,围绕衡阳小微企业特点及农业现代化建设,创新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加大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和金融创新,实现金融服务地方民生的功能。二是各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状况进行金融市场的细分,制定各自明确的发展定位,防止金融市场的无序竞争。 (3)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集约化经营,确保信贷资金投
8、向实体经济及其薄弱环节。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则,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走集约化经营发展模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合理把握发展速度,发展节奏,全面提高发展质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重点保证国家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如小微企业、三农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化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做好对民生、消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自主创新等方面的信贷支持,不断加强信贷发展方式、产品和机制创新,拓展信贷服务领域。二是积极拓展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市场内的小客户,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拓展小企业集群客户。三是在服务县域经济振兴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切实提高对偏远落后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