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考研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3013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考研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考研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考研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考研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考研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最基本的经验 就是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事业中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具体经验主要有 : 第一、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 ,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 ,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处理好民族问题。 第二 ,始终如一地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坚持和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祖国统一 ,维护社会稳定 ,反对民族分裂。 第三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生产 力 ,这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使各民族实现现代发展 ,达到共同繁荣。

2、第四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科技人才。 第五 ,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做好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工作 ,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关系。 第六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并结合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使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和文化观。 第七 ,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体系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

3、指导思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针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民族发展的规律,并形成自己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即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 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自己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树立了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重视和研究了民族问题规律。 到 19 世纪 40 年代末至 60 年代 ,欧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深入发展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解放运动兴起 ,欧洲和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也随之高涨。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 19 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

4、,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马克思恩格斯以极大的精力技人理论研究,他们广泛收集并研究了近代民族学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探索了无产阶级革命战争与被压迫民族解放的关系、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建国问题。 提出无产阶级应建立尽可能大的民主集中制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原则 ;并对联邦制提出原则上反对,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的思想。对民族自 决、民族平等、各民族自由联合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理论观点进行深刻、全面论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完全形成并成熟起来。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诞生是时代的需要 ,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就其条件而言 ,主要有 : 第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论基础

5、。 第二 ,近代积累的民族学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创立的知识基础。 第三 ,民族运动的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创立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列宁、斯大林对民族理论的发展 一、列宁主义民族理论思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时代。 1917 年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世界革命中心转移到俄国。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是沙皇俄国这个靠侵略扩张建立起来的、地跨欧亚两洲、拥有 130 多个非俄罗斯民族的殖民帝国的现实。这时俄国的民族问题是在反对沙皇政府的民族压迫,反对世界战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新生政权、维护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统一的大背

6、景下展开的,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族问题。 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俄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俄国的民族问题。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经济基础实力增强,民 族工业开始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与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尖锐冲突。 其次 ,无产阶级成长壮大 ,各国共产党纷纷建立 ,这成为十月革命后一些落后国家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根本变化。 第三 ,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空前增多 ,阶级斗争意识逐步增强。 列宁主义民族理论 ,其基本思想是 : 第一 ,历史、具体地分析和认识民族现象 ,认为 “祖国 ,民族 -这是历史的范围 “。 第二 ,论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内容。 第三 ,

7、提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革命的纲领 ,民族殖民地革命学说的完整体系。 第四 ,进一步发挥了恩格斯关于建立统一而不可分的民 主共和国 ,各地区有完全的自治权的思想。 第五 ,提出 “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的 ,因此 ,必须正确认识各民族的特殊性 ,采取特殊的民族政策 ,帮助那些后进民族越过资本主义阶级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 ,坚决反对民族主义、分离主义倾向 ,坚决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二、斯大林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 十月革命前后 ,尤其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 -东欧民族运动和西欧民

8、族运动的区别。 -民族问题是革命发展总问题的一 部分。 -总结了列宁的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帮助落后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对落后民族发展语言文字 ,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 ,提出许多政策 ,丰富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体系 ,其基本内容主要有 : 一、民族概念、民族基本特征古今中外人们都曾对民族从语言、地域、血缘、习俗、宗教、体质特点上 ,作过一定的研究。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 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

9、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民族语言、是指一个民族在交往联系中所使用的共同语言 ,它是民族最外露的一个特征。 共同地域 ,指一个民族共同居住、生活和生产的地区 ,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 ,这是民族形成的客观基础。 共同经济生活 ,指民族经济上些联系性和经济类型。 共同心理素质,指民族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作用于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现象。 民族的四个特征 ,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制约。这四个特征是在社会发展中自然形成的 ,是从物质、经济和文化要素方面提示了民族的本质属性。 二、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类之初并没有民族,民族是社

10、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类社会完成了三次大分工 ,终于促使氏族解体、民族形成。 民族形成后 ,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民族素质提高、民族特征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及历史类型演进,则表明民族不断摆脱落后状态向发达状态的发展。民族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程度 “。 二、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地理环境与民族发展关系密切 ,自然环境条件 ,如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 等 ,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 民族经济增长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 民族的发展还需要其政治文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 民族精神文化同样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内容,其实质是民族精神。 民族的发展还

11、体现在人口规模和不断提高的人口素质上。 简而言之 ,唯物史观认为民族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它有自己的规律并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 民族的发展变化 ,又会影响社会的发展。民族作为社会历史现象 ,有产生、发展就必然有其消亡过程。 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民族消亡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的民族特征、差异消失 ,实现民族大融合 民族消亡前 ,始终存在着民族 融合因素。 民族作为历史范畴 ,产生于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确立时期 ,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到共产主义社会以后逐步地最终消亡。这是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民族问题 ,一般指民族间

12、的矛盾问额,主表现于政治、经济、文件、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 ,贯穿于民族存在发展的全过程。 民族问题是发展变化的 ,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其内容性质不同。 民族问题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民族差别的存在。 民族问题还有其社会根源 ,主要指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 三、民族 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争取民族独立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民族问题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 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建立民族国家、统一国内市场 ,使资本主义获得完全胜利 ,促使民族意识觉醒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仍然长期存在 民族问题就主要表现为后进民族要求发展经济文化的问题

13、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发展问题的一部分。 四、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马克思主义还坚持辩证地看待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认为它们既相联系又相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阶级社会 里民族是由阶级组成的 作为民族 ,即作为属于一定的民族 ,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的劳动者受压迫。就是说被压迫民族人民往往遭受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阶级消亡后民族才消亡 ,所以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 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革命中首先提出的,但是资产阶级建立的国家都存在民族压迫 ,可见其“民族平等 “之虚伪。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 ,

14、赋予民族平等真实的彻底革命内容 ,并把它作为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含义是 : 第一、主张 一切民族平等。认为民族只有大小和先进后进之分 ,绝无优劣之分 ,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应该一律平等。国内各民族、世界各民族都应平等。 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第二 ,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即在国家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一律平等。反对任何民族特权 ,并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第三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前提条件。列宁指出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要消灭民族的和政治上

15、的 )压迫是不可能。为此必须消灭阶级 ,也就是说 ,要 实行社会主义。 第四 ,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 ,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 ,使他们充分享受法律赋予的平等权利。 马克思主义坚持民族平等 ,是为了达到各民族的团结 ,去战胜资本主义 ,完成无产价级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民族团结其含义是 第一 ,坚持各民族无产阶级的团结 ,就是 :“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 !“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只有以 “工人兄弟联盟来对抗各民资产阶级兄弟联盟 “,才能战胜资本主义。 第二 ,坚持各民族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团结 ,即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十月革命后 ,这成为国际间

16、民 族团结的中心内容。 第三、在多民族国家里 ,要求各民族团结、联合起来。列宁指出 “各民族的工人在统一的无产阶级组织 ,如政治组织、工会组织、合作社和教育组织中融合起来咐 ,“使各民族工人为统一的共同工作而团结起来 ,联合起来 ,融合起来。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和保障。 六、坚持民族自主原则处理民族问题 马克思主义坚持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 ,各民族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处理自己民族事务。但采取何政治方式 ,则要依据各民族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国情。 马克思主义主张民族自决权不是无条 件的 ,而是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 第一 ,坚持民族自决权是争取民主和社会主

17、义的斗争武器 ,是根据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兴起的事实 ,纳入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中的。 第二 ,坚持民族自决权的目的不是为了走向分裂 ,而是实现新的联合。 第三 ,坚持民族自决权 ,应根据不同民族、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来决定 ,它要服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 ,民族区域自治是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普遍原则。 建立多民族的民主国家 ,充分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保障各民族的特殊利益要求 ,保障国家的统一发展。 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的方法论 ,正确看待民族和处理民族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世界上一切事物 ,都在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一切

18、事物都在联系中 ,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必须坚持用发展、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坚持把一切事物放在具体环境中 ,放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看待分析。 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正确看待民族和处理民族问题 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民族和民族问题。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民族作为人们共同体 ,即是相对稳定的 ,又适应社会历史发展要求发展变化 ,而出现了不同历史类型的民族和同一类型 不同发展程度的民族。 总之 ,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 ,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民族和民族问题 ,分析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历史过程性 ,提供了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第二章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形成与

19、发展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实践 一、党的民族纲领 党的民族纲领 ,就是指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制定的解决民族问题总原则和行动的指南。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 ,就其基本内容而言经历了: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反对民族压迫 ,实行民族自决和联邦制。 建立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发展 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维护国家统一 ,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发展过程。 从时间上看 ,党的民族纲领经历了建党初期 ,抗日战争到新中

20、国成立 ,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样几个演化发展阶段 ,党的民族纲领日趋成熟。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实践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就面对多民族国家的现实 ,她就把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1922 年 7 月 ,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案里 ,提出了党的民族纲 领 :“消除内乱 ,打倒军阀 ,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 )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 ,成为民主自治邦 ;用自由联邦制 ,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咱这是党的最早的民族纲领 ,其中党提出 “自治 “、 “

21、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实践 1923 年 ,党的三大上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党纲草案中规定 :“西藏、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和中国本部的关系由各民族自决。 “在这里又强调了民族自决。在这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包 括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党的民族纲领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强调民族自决权 ,主张实行联邦制。 抗日战争以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 ,党的民族纲领逐步成熟。这是因为 : 第一 ,党领导的红军万里长征 ,纵横驰骋 ,走过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 第二 ,1935 年遵义会议召开 ,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三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基本策略 ,

22、就是分化中国。 第四 ,新中国成立 ,党更是面对全国范围内各少数民族解放、发展问题 ,维护国家统一 ,使各民族走社会主义道路 ,帮助各民族发展经济文化 ,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状态 等一系列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新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 1949年 9月 21日召开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按照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

23、大小 ,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凡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区域自治区内 ,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 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 ,均有按照统一的国家军事制度 ,参加人民解放军及组织地方人民公安部队的权利。 -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 新时期的民族纲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长期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 ,根据经济建设中心工作的要求 ,根据我国各少数民族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族纲领。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

24、帜 ,坚持党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 二、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 党的民族工作经历了建党初期 20 年代起始 , 三四十年代得到重视、初步发展 , 50 年代大发展 , 60 年代经历曲折 , 新时期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 展望新世纪 ,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党的民族工作将会更加辉煌 ,必将对祖国的统一、社会稳定、各民族的现代化发 展、共同繁荣发挥重要作用。 党的

25、民族工作基本经验 第一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高度重视民族工作 ,把握民族工作规律,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 第二 ,建设好民族工作职能部门 ,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工作干部队伍。 第三 ,坚持党的基本理论思想 ,保持民族政策的相对稳定、连续性。 第四 ,坚持依法管理民族事务 ,正确处理民族间纠纷。 第五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是一项重要的民族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民族识别政策 -少数民族社会改革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保障杂居散居少数民族权利政策 -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

26、区经济建设事业政策 -建立和发展民族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政策 -民族人口政策 -发展民族文化教育政策 -对少数民族爱国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政策 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遵循的原则 : 第一 ,以中国共产党解决社会总问题的战略方针、基本路线、总政策为根本指针。 第二 ,坚持民族平等飞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第三 ,坚持改革开放 ,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 活力原则。 第四 ,扶持照顾、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原则。 第五 ,把握各民族特点 ,把握发展机遇 ,充分酝酿 ,慎重出台原则。 第六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基本内容 一

27、、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 ,应归功于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民族理论的积极探索 ,在于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 ,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历史过程中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 ,走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 道路 ,形成自己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思想、纲领、政策。 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 第一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 第二 ,明确提出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我国革命建设的一部分。 第三 ,揭示了中国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族理论。同化中形成发

28、展的普遍性。 第四 ,确立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指明这是社会主义史上的 “史无前例的创举 ”。 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 第五 ,实行社会改革 ,使少数民族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六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是解决民族问 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 第七 ,论证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第八 ,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 ,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繁荣时期 ,各民族必须实现现代化发展。 第九 ,汉族与少数民族是相依共存的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 ,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二、邓小平民族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29、业的伟大实践中 ,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而且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拨乱反正恢复了党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 ,并在新的实践中发展 、丰富了这些理论和政策 ,从而形成邓小平民族理论。 邓小平民族理论 第一 ,坚持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 我国已形成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三 ,坚持真正的民族平等。 第四,屯垦戍边,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 ,着眼于民族地区的发展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六 ,培养和提拔少数民族干部。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和丰富了邓小平民族理论。 第一 ,民族、宗教元小事 ,必须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30、第二 ,站在历史的高度 ,强调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特点。 第三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 义的民族关系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四 ,坚持改革开放 ,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活力 ,促进各民族全面进步。 第五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法律尊严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第六 ,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第七 ,实施西部大开发 ,推进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八 ,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 三、有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 1.民族有自己的发

31、展规律 ,坚持以历史唯物、辩证发展的 观点认识民族现象。社会主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繁荣时期 ,民族间共性因素增多 ,但民族特点、差别将长期存在。 2、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发展既符合民族演化规律 ,又具有自己特定发展的内涵。 3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它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特点 ,我国当代民族问题只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解决 4立足民族平等、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三、有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 5发展社会生产力 ,坚持改革开放 ,增强自我发展活力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6 民族区域自治 ,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 政策和基本制度 ,必须坚持与完善民

32、族区域自治制度。 7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坚强、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8、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9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关系 ,依法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 10支持一切被压迫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斗争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为推进入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基本特点有; 第一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 ,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从规律性意义上正确认识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 第二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立足中国和世界的发展 ,把中国民族问题纳入时代主题。 第三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与社会主义的本质高度统一 ,把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与改革

33、开放、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相结合。 第四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目标 ,基本思路、根本任务、基本制度、手段和基本保证。 第三章民族与国家 第一节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一、世界各国的民族结构 单一制单一民族结构 :即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在 95%以上的单一制主权国家。例 :德国、葡萄牙、意大利、丹麦、冰岛、爱尔兰、匈牙利、希腊、日本、朝鲜、孟加拉、马耳代夫、也门等。 单一制多民族结构。即众多的民族生 活在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内。例如 :中国、越南、巴基斯坦、菲律宾、缅甸、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肯尼亚、坦桑尼亚、阿尔及利亚、泰国、法国、罗马尼亚、瑞士、西班牙等等。 联邦制多民族国家。即

34、分立的单民族国家联合 ,在国家结构上实行联邦制的多民族国家。例如 :英国、美国、俄国、瑞士、印度等。 二、民族与国家的相互关系 民族与国家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国家对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民族则是国家存在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 ,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 一 )民族与国家联系性 第一 ,民族与国家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 阶段的社会历史现象 ,都属历史范畴。 第二 ,民族和国家都是人们共同体。 民族与国家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二民族与国家的区别性 民族与国家既有联系性、相互作用的一方面 ,同时在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有很大的区别性。 第一 ,民族与国家形

35、成的要素不完全相同。 第二 ,国家比民族更具政治性。 第三 ,国家的稳定性比民族更容易受社会治乱的影响。 第四 ,民族的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 ,对国家来说有共性一面 ,也有特殊性一面。 第二节多民族国家与民族问题 一、多民族国家及其特点 当代世界近 190 个国 家中 ,绝大多数是属于多民族国家 ,单一民族国家占不到其中的 1/10。 绝对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多民族国家一般都地域辽阔、人多势众 ,在国际上往往有较大影响。 多民族国家 ,经济、文化的多元性、互补性特点突出。 二、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 第一 ,国家的整合性与民族个性发展的矛盾。 第二 ,多民族国家保持国家与各民族问权益、利益合理分配 ,是民族与国家关系问题的主要内容。 第三 ,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贯彻实施是否正确 ,也是影响民族与国家关系问题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一、国家及其 形成和发展演变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各族干部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对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国家的统一和兴盛 ,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当代世界 ,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他们往往以民族冲突、宗教自由、人权侵害等为借口 ,破坏主权原则、主权平等原则 ,肆意干涉别国内政 ,甚至诉诸武力。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