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雕塑置入空间.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30249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雕塑置入空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雕塑置入空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雕塑置入空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雕塑置入空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雕塑置入空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当雕塑置入空间【摘要】我们正面临着一种新城市状态无处不在的网络互联。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设计,工程和规划的伦理基础一个依靠边界和围栏构造的世界正转化为逐渐被网络和流动所统治的世界,虚拟的公共生活正在挑战传统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必要性,网络生活正在“解构”传统社会公共生活过程。近年来,随着环境和景观美学的勃兴,以及中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艺术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势,也推动了艺术的个体性与城市的公共性之间的融合,城市本身就成为艺术品。 【关键词】公共艺术 雕塑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 中图分类号:J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共艺术作为当今城市中一种日趋重要的文化形式,起着愈

2、加彰显的文化载体和城市地标的作用,并成为城市的符号与象征。地标性公共艺术可以成为一个“点睛”之笔,凝聚城市特色、维系都市空间。城市地标是当代城市中重要的文化代表之一,具体表现为一些建筑、景观、雕塑等构筑物,它们往往占据人们视觉与心理的中心,帮助人们迅速辨认其所置身的场所,并感知到城市独特的品性之所在。 美国城市学家凯文林奇赋予了地标以指引方向的中心作用。诚然,在很大程度上,是那些意境幽深的公共艺术和人文荟萃的公共文化场景使人们加强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如同“艾菲尔铁塔”之于巴黎、“自由女神像”之于美国、城徽“母狼”之于罗马或“美人鱼”之于哥本哈根这些城市的视觉艺术形态不单体现本体的内涵,还更多赋有

3、文化的意义,它们或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质,或凝聚城市的形象与气质,或凸显城市的性格与个性,或承载公众的理想与需求,最终积淀成为城市的象征与符号。公共艺术在给城市及其公共场所带来鲜明视觉印记的同时,也陶冶着大众的文化个性和市民人格。 人类的聚居形成了城市,城市的生命体特征是城市应该具有活力的前提。人本的公共生活空间是研究主题,形成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与共鸣是城市活力研究的旨归。 我们正面临着一种新城市状态无处不在的网络互联。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设计,工程和规划的伦理基础一个依靠边界和围栏构造的世界正转化为逐渐被网络和流动所统治的世界,虚拟的公共生活正在挑战传统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必要性,网络生活正在“解

4、构”传统社会公共生活过程。 现代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发忽略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但是城市生活的本质是交往,城市文化属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只有激发人们的使用和互动,才能实现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处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不但能够满足功能需求,而且能够实现历史空间与现代空间的融合,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结合可以为公共空间注入活力。沟通空间构成视线通廊,激发人们对于公共家具使用的想象力,甚至形成独特的空间氛围。 公共艺术现象本身并不归属于现代主义艺术的范畴,它的根本宗旨并不在于对艺术体概念或艺术形式语言的改造,而在于艺术如何在社会公共领域中促进人们对共同事务和社会文化的公共参与,公共精神的张扬及公

5、共福利事业的建设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公共艺术的存在和创造,重在激发市民城市生活的热情。城市对公共艺术的需求与城市所具有的文化储存功能相辅相成。公共艺术品不只是借承载它的外在形式而存在,关键在于它被理解的状况、被参与和共鸣的程度,以及与环境共有的互动性。 如果说工业化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是“经济”的话,未来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可以说是“文化” 。那么未来的城市文化将如何体现呢?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艺术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艺术已全面进入社会日常生活,或者说公共生活逐渐走向了艺术化。城市是市民的共居地,是一个大的公共环境,将“公共”与“艺术”结合成特殊的领域,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艺术化的生存环

6、境。也就是说,走向“公共”的“艺术”将为城市的文化发展带来新的视野。 将公共、大众、艺术三者结合成一个新的综合领域是艺术走向大众的必然产物。艺术开始走向大众、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生活就是艺术”(波依斯) ,当代艺术越来越注重大众的参与,可以说公共艺术代表了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的取向。 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最终的目的并不是那些物质形态,而是为了满足城市人群的精神需求,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一个城市文化的意象。它是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路径与场景,是通过物化的精神场引导人们熟悉、了解自己城市的文化坐标。公共艺术在营造新的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景观的同时,也创造着城市的新文化,用人文精神滋

7、润我们的生活。 科技的进步使个人的私有空间功能越来越完善,人们不需要走出家门就能了解世界,获得信息;同时, “当代生活的私有化却使中心公共空间的功能过时了” (Chidister,1988)1,人们已经忽视了街道广场和公园,这导致了新的城市公共空间失去应有的功能,场地缺少活力。如何提升公共空间的活力,将人们从家里拉出来,带回到城市的公共空间中,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运用当代公共艺术作为提升公共空间活力手段的途径,达到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而且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交往和思考需求,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目标。公共空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交往的可能性和

8、深度。艺术的公共化、文化的公共化,实际上是在协调整个社会的完善。整个社会的完善很难从物质分配上去完成,但是文化是可以做到的。 怎样的城市公共艺术形态与设计能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就城市公共艺术方面而言,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激发手段有哪些?对能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公共艺术形态做出具体归纳,是本论文倡导探索与研究的核心所在。从公共艺术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大众化等多向度,建立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营造模式。 通过建构能够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公共艺术营造框架和设计原则,以及具体归纳营造公共空间活力的公共艺术设计手法,以期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提升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刘茵茵.公众艺术及模式:东方与西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卡特琳 . 格鲁著,姚孟吟译.艺术介入空间M.桂林: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 6钦忠.公共艺术与城市品牌的塑造J.雕塑,2004,01. 7吴娟,钱绍武,曾成钢.城市雕塑需融入城市空间J.环境导报,200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