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摘要】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步入软驱动替代硬驱动的新阶段。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不仅是提升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软实力”之一,而且越来越成为一种强大的产业实体,它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否显著及贡献程度等问题。 【关键词 】文化产业,经济增长 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应正日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金相郁、武鹏 (2009)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 2005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的文化资本存量水平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了文化资
2、本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面影响的观点。王林、顾江等(2009)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使用 1992 年-2006 年长三角地区 14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即使在当前准入门槛较高、允许社会资金进入的领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依然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正是基于文化产业日益重要的影响,本文将进一步研究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以及影响程度。 一、指标的选取 在经济增长指标的选取上,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来描述我国经济增长,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在大多数研究中,均将用GDP 的变化来描述经济增长。 在文化产业发
3、展水平相关指标的选取上,首先,选取文化事业机构数来代表我国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状况,也反映了我国文化事业的普及程度,一般说来文化事业机构越多,基础设施越完备,普及程度越广;其次,选取文化产业事业费用总支出来代表我国文化产业经济的状况,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情况;最后,选取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数这个指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可供国家和社会利用的文化资源储备大小。 综上,我国经济水平发展所采用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Y)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采用的指标是:文化事业机构(X1) 、文化事业费用总支出(X2) 、国家综合档案馆藏档案数(X3) 。其中,Y 与 X3 的数据是来自2011
4、年中国统计年鉴 ,X1 和 X2 的数据来自 2011 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 二、单位根检验 本文主要采用 ADF 与 KPSS 进行单位根的检验。ADF 检验中,当 P 值小于所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则拒绝原假设,即所检验的变量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 KPSS 检验中,当 t 统计量值小于显著性水平 下的临界值时,则不能拒绝原假设,即所检验的变量为平稳序列。对变量的原数据与一阶差分数据均是非平稳的, X1 和 X3 二阶差分后的 ADF 检验的 P 值分别为 0.0554、0.0036 均小于 0. 1,所以拒绝原假设;Y 和 X2的二阶差分后的 KPSS 检验中对应的 t 统计量分
5、别为 0.0967、0.0777 均小于 =0. 1 下的 t 值 0.1190,不能拒绝原假设。 因而,在显著性水平 为 10%的条件下, Y、X1、X2 和 X3 均是二阶单整的,可进一步做变量间的协整检验。 三、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 Johansen 检验中的最大特征值检验(Maximum Eigenvalue Test)来确定变量间协整方程的个数以及存在协整时变量间的线性组合形式,检验的结果如下: 在协整方程的个数为 1 时,P 值大于 0.05,这意味着变量 Y 、X1 、X2、 X3 之间存在着一个协整方程。此外,协整方程中 Y、X1、X2、X3的系数均不为零,且 Y 可以表示为其他
6、变量的线性组合,因此协整方程的形式为: 对其进行回归,最终的协整方程为: 四、总结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我国的文化事业机构数、文化事业费用总支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本文的协整方程系数表明: 我国的文化事业机构数对 GDP 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的文化事业机构数每增加 1 个,平均来说,将导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1.79 亿元; 在文化产业市场方面,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程度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系数为0.035; 在文化资源储备方面,我国的文化资储备量大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数每增加 1 万件,平均来说,可以使得 GDP 增长 8.98 亿元。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文化产业可以通过文化事业基础设施、文化产业市场发展水平与文化资源储备等因素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状况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驱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金相郁,武鹏.文化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9(2). 2王林,顾江.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来自长三角地区14 个城市的经验证据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