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3329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物化学复习重点 1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集锦 第一章 蛋白质 1 两性离子 :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 必需氨基酸 :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 氨基酸的等电点 :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 pH 值,用符号 pI表示。 4 稀有氨基酸 :指存在于蛋白质中的 20 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其它罕见氨基酸,它们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 5 非蛋白质氨基酸 :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氨基酸。 6 构型 :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

2、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7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8 构象 :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9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0 结构域 :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 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11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

3、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2 氢键 :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3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指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14 离子键 :带相反电荷的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也称为静电键或盐键。 15 超二级结构 :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 体。 16 疏水键 :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侧链避开水相而相互聚集而形成的作用力。 17 范德华力 :中性原子之间通过瞬间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弱的分子间的力。当

4、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为它们的范德华半径之和时,范德华力最强。 18 盐析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19 盐溶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少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20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 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 21 蛋白质的复性 :指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恢复其原有的天然构象并恢复生物活性的现象。 22 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失去水化膜

5、或被中和其所带电荷,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而沉淀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23 凝胶电泳 :以凝胶为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分离蛋白质或核酸等分子的分离纯化技术。 24 层析 :按照在移动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和固定相(可以是液 体或固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第二章 核酸 1. 单核苷酸 (mononucleotide):核苷与磷酸缩合生成的磷酸酯称为单核苷酸。 2. 磷酸二酯键( phosphodiester bonds) :单核苷酸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羟基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 3. 不对称比率( dissymmetry ratio) :不同生物的碱基组成由很

6、大的差异,这可用不对称比率( A+T) /( G+C)示。 4. 碱基互补规律 (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 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 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 GC(或 CG)和 AT(或 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就称为碱基配对规律生物化学复习重点 2 (互补规律)。 5. 反密码子( anticodon) :在 tRNA 链上有三个特定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由这些反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原则识别 mRNA 链上的密码子。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方向相反。 6. 顺反子( cistron) :基因功能的单位;一段染色体,它是

7、一种多肽链的密码;一种结构基因。 7. 核酸的变性、复性( denaturation、 renaturation) :当呈双螺旋 结构的 DNA 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链 DNA 便脱解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溶解”或变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散开的两条 DNA 链可以完全重新结合成和原来一样的双股螺旋。这个 DNA 螺旋的重组过程称为“复性”。 8. 退火( annealing) :当将双股链呈分散状态的 DNA 溶液缓慢冷却时,它们可以发生 不同程度的重新结合而形成双链螺旋结构,这现象称为“退火”。 9. 增色效应( hyper chromic effect) :当 DNA 从双

8、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 260nm 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 10. 减色效应( hypo chromic effect) : DNA 在 260nm 处的光密度比在 DNA 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 260nm 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和小得多(约少 35%40%) , 这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11. 噬菌体( phage) :一种病毒,它可破坏细菌,并在其中繁殖。也叫细菌的病毒。 12. 发夹结构( hairpin structure) : RNA 是单链线形分子,只有局部区域为双链结构。这些结构是由于 RNA 单链分子通过自身回折使得互补的碱基对相遇,形成氢键结合而成的

9、, 称为发夹结构。 13. DNA 的熔解温度( Tm 值) :引起 DNA 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熔解温度( Tm)。 14. 分子杂交(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不同的 DNA 片段之间, DNA 片段与 RNA 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15. 环化核苷酸 (cyclic nucleotide):单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分别与戊糖的 3-OH 及 5-OH形成酯键,这种磷酸内酯的结构称为环化核苷酸。 第

10、三章 酶与辅酶 1 米氏常数( Km 值) :用 m 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 m 值是酶反应速度( 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 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 M 或 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2 底物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通常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可分为三种类型: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 3 辅 基 :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与酶或蛋白质结合得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 4 单体酶 :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它

11、们不能解离为更小的单位。分子量为 13,00035,000。 5 寡聚酶 :有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寡聚酶中的亚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亚基间以非共价键结合,容易为酸碱,高浓度的盐或其它的变性剂分离。寡聚酶的分子量从 35 000 到几百万。 6 多酶体系 :由几个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称为多酶体系。多酶复合体有利于细胞中一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同时便于机体对酶的调控。多酶复合体的分子量都在几百万以上。 7 激活剂 :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激活剂,其中大部分是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8 抑制剂 :能使酶的必需基团或酶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

12、而降低酶的催化活性甚至使酶的催化活性完全丧失的物质。 9 变构酶 :或称别构酶,是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催化活性受其三维结构中的构象变化的调节。 10 同工酶 :是指有机体内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11 诱导酶 :是指当细胞中加入特定诱导物后诱导产生的酶, 它的含量在诱导物存在下显著增高,这种诱导物往往是该酶底物的类似物或底物本身。 12 酶原 :酶的无活性前体,通常在有限度的蛋白质水解作用后,转变为具有活性的酶。 13 酶的比活力 :比活力是指每毫克蛋白质所具有的活力单位数,可以用下式表示: 活力单位数 比活力 = 蛋白质量( mg) 14

13、 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生物化学复习重点 3 第四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1 生物氧化 : 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 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 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 CO2 和 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 ADP 转变成 ATP。 2 呼吸链 :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

14、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 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3 氧化磷酸化 : 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 ATP 的主要方式。 4、 磷氧比 :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 ADP 磷酸化生成 ATP。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 ATP 的分子数)称为磷氧比值( P O)。如 NADH

15、的磷氧比值是 3, FADH2 的磷氧比值是 2。 5 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 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 ADP(或 GDP)磷酸化生成 ATP(或 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 化方式只产生少量 ATP。如在糖酵解( EMP)的过程中, 3-磷酸甘油醛脱氢后产生的 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激酶催化下形成 ATP 的反应,以及在 2-磷酸甘油酸脱水后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催化形成 ATP 的反应均属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另外, 在三羧酸环( TCA)中,也有

16、一步反应属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如 -酮戊二酸经氧化脱羧 后生成高能化合物琥珀酰CoA,其高能硫酯键在琥珀酰 CoA 合成酶的催化下转移给 GDP 生成 GTP。然后在核苷二磷酸激酶作用下, GTP 又将末端的高能磷酸根转给 ADP 生成 ATP。 6 能荷: 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 中 ATP-ADP-AMP 系统的能量状态。 能荷 =ATP+12 ADPATP+ADP+AMP 第五章 糖 代 谢 1 糖异生 :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2 Q 酶 : Q 酶是参与支链淀粉合成的酶。功 能是在直链淀粉分子上催化合成

17、( -1, 6)糖苷键,形成支链淀粉。 3 乳酸循环乳 :酸循环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环称乳酸循环。 4 发酵 :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 NADH 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如果将氢交给病酮酸丙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5 变构调节 :变构调节是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结合使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酶的变构调节。 6 糖酵解途径 :糖 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 代谢最主要途径。 7 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

18、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8 肝糖原分解 :肝糖原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9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 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 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10 D-酶 :一种糖苷转移酶,作用于 -1, 4 糖苷键,将一个麦芽多糖的片段 转移到葡萄糖、麦芽糖或其它多糖上。 11 糖核苷酸 :单糖与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的化合物,是双糖和多糖合成中单糖的活化形式与供体。 第六章 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复习重点 4

19、 1 必需脂肪酸 :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2. -氧化 : -氧化作用是以具有 3-18碳原子的游离脂肪酸作为底物,有分子氧间接参与,经脂肪酸过氧化物酶催化作用,由碳原子开始氧化,氧化产物是 D- -羟脂肪酸或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3. 脂肪酸的 -氧化 :脂肪酸 的 -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断裂,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 2个碳原子的乙酰 CoA 和比原来少 2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4. 脂肪酸 -氧化 : -氧化是 C5、 C6、 C10、 C12脂肪

20、酸在远离羧基的烷基末端碳原子被氧化成羟基,再进一步氧化而成为羧基,生成 , -二羧酸的过程。 5. 乙醛酸循环 :一种被修改的柠檬酸循环,在其异柠檬酸和苹果酸之间反应顺序有改变,以及乙酸是用作能量和中间物的一个来源。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有此循环,他需要二分子乙酰辅酶 A的参与;并导致一分子琥珀酸的合 成。 6. 柠檬酸穿梭 :就是线粒体内的乙酰 CoA 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然后经内膜上的三羧酸载体运至胞液中,在柠檬酸裂解酶催化下,需消耗 ATP 将柠檬酸裂解回草酰乙酸和,后者就可用于脂肪酸合成,而草酰乙酸经还原后再氧化脱羧成丙酮酸,丙酮酸经内膜载体运回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重新生成草

21、酰乙酸,这样就可又一次参与转运乙酰 CoA 的循环。 7 乙酰 CoA 羧化酶系 :大肠杆菌乙酰 CoA 羧化酶含生物素羧化酶、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 BCCP)和转羧基酶三种组份,它们共同作用催化乙酰 CoA 的羧化反应,生成丙二酸 单酰 -CoA。 8 脂肪酸合酶系统 :脂肪酸合酶系统包括酰基载体蛋白( ACP)和 6 种酶,它们分别是:乙酰转酰酶;丙二酸单酰转酰酶; -酮脂酰 ACP 合成酶; -酮脂酰 ACP 还原酶; -羟;脂酰 ACP 脱水酶;烯脂酰 ACP 还原酶。 第八章 含氮化合物代谢 1 蛋白酶 :以称肽链内切酶( Endopeptidase),作用于多肽链内部的肽键,生成较

22、原来含氨基酸数少的肽段,不同来源的蛋白酶水解专一性不同。 2 肽酶 :只作用于多肽链的末端,根据专一性不同,可在多肽的 N-端或 C-端水解下氨基酸,如氨肽酶、羧肽酶、二肽 酶等。 3 氮平衡 :正常人摄入的氮与排出氮达到平衡时的状态,反应正常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 4 生物固氮 :利用微生物中固氮酶的作用,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将大气中的氮还原为氨的过程( N2 + 3H2 2 NH3)。 5 硝酸还原作用 :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催化下,将硝态氮转变成氨态氮的过程,植物体内硝酸还原作用主要在叶和根进行。 6 氨的同化 :由生物固氮和硝酸还原作用产生的氨,进入生物体后被转变为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过

23、程。 7 转氨作用 :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把一种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 -酮酸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 8 尿素循环 :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是将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转变成尿素的过程,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9 生糖氨基酸 :在分解过程中能转变成丙酮酸、 -酮戊二酸乙、琥珀酰辅酶 A、延胡索酸和草酰乙酸的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 10 生酮氨基酸 :在分解过程中能转变成乙酰辅酶 A 和乙酰乙酰辅酶 A 的氨基酸称为生酮氨基酸。 11 核酸酶 :作用于核酸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的酶,分解产物为寡核苷酸或核苷酸,根据作用位置不同可分为核酸外切酶和核酸内切酶。 12 限制性 核酸内切酶:能作用于核酸分子内部,

24、并对某些碱基顺序有专一性 的核酸内切酶,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酶。 13 氨基蝶呤 :对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起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化合物,与四氢叶酸结构相似,又称氨基叶酸。 14 一碳单位 :仅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如甲基( CH3-、亚甲基( CH2=)、次甲基( CH)、甲酰基( O=CH-)、亚氨甲基( HN=CH-)等,一碳单位可来源于甘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一碳单位的载体主要是四氢叶酸,功能是参与生物分子的修饰。 生物化学复习重点 5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1 半保留复制 :双链 DNA 的复制方式,其中亲代链分离,每一子代 DNA 分子由一条亲代 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25、 2 不对称转录 :转录通常只在 DNA 的任一条链上进行,这称为不对称转录。 3 逆转录 : Temin 和 Baltimore 各自发现在 RNA 肿瘤病毒中含有 RNA 指导的 DNA 聚合酶,才证明发生逆向转录,即以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4 冈崎片段 :一组短的 DNA 片段,是在 DNA 复制的起始阶段产生的,随后又被连接酶连接形成较长的片段。在大肠杆菌生长期间,将细胞短时间地暴露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中,就可证明冈崎片段的存在。冈崎片段的发现为 DNA 复制的科恩伯格机理提供了依据。 5 复制 叉 :复制 DNA 分子的 Y 形区域。在此区域发生链的分离及新链的合成。 6 领

26、头链 : DNA 的双股链是反向平行的,一条链是 5/ 3/方向,另一条是 3/ 5/方向,上述的起点处合成的领头链,沿着亲代 DNA 单链的 3/ 5/方向(亦即新合成的 DNA沿 5/ 3/方向)不断延长。所以领头链是连续的。 7 随后链 :已知的 DNA 聚合酶不能催化 DNA 链朝 3/ 5/方向延长,在两条亲代链起点的 3/ 端一侧的 DNA 链复制是不连续的,而分为多个片段,每段是朝 5/ 3/方向进行,所以随后链是不连续的。 8 有意义链 :即华森链 ,华森 克里格型 DNA 中,在体内被转录的那股 DNA 链。简写为 Wstrand。 9 光复活 :将受紫外线照射而引起损伤的细

27、菌用可见光照射,大部分损伤细胞可以恢复,这种可见光引起的修复过程就是光复活作用。 10 重组修复 :这个过程是先进行复制,再进行修复,复制时,子代 DNA 链损伤的对应部位出现缺口,这可通过分子重组从完整的母链上,将一段相应的多核苷酸片段移至子链的缺口处,然后再合成一段多核昔酸键来填补母链的缺口,这个过程称为重组修复。 11 内含子 :真核生物的 mRNA 前体中,除了贮存遗传序列外,还存在非 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12 外显子 :真核生物的 mRNA 前体中,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 13 基因载体 :外源 DNA 片段(目的基因)要进 入 受体细胞,必须有一个适当的运载工具将带入细胞内,并载

28、着外源 DNA 一起进行复制与表达,这种运载工具称为载体。 14 质粒 :是一种在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单元,一般由环形双链 DNA 构成,其大小从 1200Kb。 第十一章 代谢调节 1. 诱导酶 :由于诱导物的存在,使原来关闭的基因开放,从而引起某些酶的合成数量明显增加,这样的酶称为诱导酶 2. 标兵酶 :在多酶促系列反应中,受 控制的部位通常是系列反应开头的酶,这个酶一般是变构酶,也称标兵酶。 3. 操纵子:在转录水平上控制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包括启动子( P)、操纵基因( O)和在功能上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 4. 衰减子 :位于结构基因上游前导区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单位,前导区转录的前导

29、RNA通过构象变化终止或减弱转录。 5. 阻遏物 :由调节基因产生的一种变构蛋白,当它与操纵基因结合时,能够抑制转录的进行。 6. 辅阻遏物 :能够与失活的阻碣蛋白结合,并恢复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能力的物质。辅阻遏物一般是酶反应的产物。 7. 降解物基因活 化蛋白 :由调节基因产生的一种 cAMP 受体蛋白,当它与 cAMP 结合时被激活,并结合到启动子上促进转录进行。是一种正调节作用。 8. 腺苷酸环化酶 :催化 ATP 焦磷酸裂解产生环腺苷酸( cAMP)的酶。 9. 共价修饰 :某种小分子基团可以共价结合到被修饰酶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上,引起酶 分子构象变化,从而调节代谢的方向和速度。 1

30、0. 级联系统 :在连锁代谢反应中一个酶被激活后,连续地发生其它酶被激活,导致原始调节信号的逐级放大,这样的连锁代谢反应系统称为级联系统。 11. 反馈抑制 :在代谢反应中,反应产物对反应过 程中起作用的酶产生的抑制作用。 12. 交叉调节 :代谢产物不仅对本身的反应过程有反馈抑制作用,而且可以控制另一代谢物在不同途径中的合成。 13. 前馈激活 :在反应序列中,前身物质对后面的酶起激活作用,使反应向前进行。 生物化学复习重点 6 14. 钙调蛋白 :一种依赖于钙的蛋白激酶,酶蛋白与钙结合引起酶分子构象变化,调解酶的活性。如磷酸化酶激酶是一种依赖于钙的蛋白激酶。 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

31、 密码子( codon) :存在于信使 RNA 中的三个相邻的核苷酸顺序,是蛋白质合成中某一特定氨基酸的密码单位。密码子确定哪一种氨基酸叁 入蛋白质多肽链的特定位置上;共有 64 个密码子 ,其中 61 个是氨基酸的密码, 3 个是作为终止密码子。 2 同义密码子( synonym codon) :为同一种氨基酸编码的几个密码子之一,例如密码子 UUU 和 UUC 二者都为苯丙氨酸编码。 3 反密码子( anticodon) :在转移 RNA 反密码子环中的三个核苷酸的序列,在蛋白质合成中通过互补的碱基配对,这部分结合到信使 RNA 的特殊密码上。 4 变偶假说( Wobble hypothe

32、sis) :克里克为解释 tRNA 分子如何去识别不止一个密码子而提出的一种假说。 据此假说,反密码子的前两个碱基( 3端)按照碱基配对的一般规律与密码子的前两个( 5端)碱基配对,然而 tRNA 反密码子中的第三个碱基,在与密码子上 3端的碱基形成氢键时,则可有某种程度的变动,使其有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碱基配对。 5 移码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 :一种突变,其结果为导致核酸的核苷酸顺序之间的正常关系发生改变。移码突变是由删去或插入一个核苷酸的点突变构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突变点以前的密码子并不改变,并将决定正确的氨基酸顺序;但突变点以后的所有密码子都将改变。且将决定错误

33、的 氨基酸顺序。 6 氨基酸同功受体( isoacceptor) :每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多过一个 tRNA 作为运载工具,这些 tRNA 称为该氨基酸同功受体。 7 反义 RNA( antisense RNA) :具有互补序列的 RNA。反义 RNA 可以通过互补序列与特定的 mRNA 相结合,结合位置包括 mRNA 结合核糖体的序列( SD 序列)和起始密码子 AUG,从而抑制 mRNA 的翻译。又称干扰 mRNA 的互补 RNA。 8 信号肽( signal peptide) : 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 mRNA在翻译时首先合成的是 N 末端带有疏水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它被内质网膜上

34、的受体识别并与之相结合。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随即被位于腔表面的信号肽酶水解,由于它的引导,新生的多肽就能够通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最终被分泌到胞外。翻译结束后,核糖体亚基解聚、孔道消失,内质网膜又恢复原先的脂双层结构。 9. 简并密码( degenerate codon) :或称同义密码子( synonym codon),为同一种氨基酸编码几个密码子之一,例如密码子 UUU 和 UUC 二者都为苯丙氨酸编码。 10.核糖体( ribosome) : 核 糖体是很多亚细胞核蛋白颗粒中的一个,由大约等量的 RNA和蛋白质所组成,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每个核糖核蛋白体在外

35、形上近似圆形,直径约为 20nm。由两个不相同的亚基组成,这两个亚基通过镁离子和其它非共价键地结合在一起。已证实有四类核糖核蛋白体(细菌、植物、动物和线粒体)它们以其单体的、亚单位的和核糖核蛋白体 RNA 的沉降系数相区别。细菌核蛋白体含有约 50 个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和 3 个不同的RNA 分子。小的亚单位含有约 20个蛋白质分子和 1 个 RNA分子。大的亚单位含有约 30 个蛋白质分子和 2 个 RNA 分子 。核蛋白体有两个结合转移 RNA 的部位(部位和部位),并且也能附上信使 RNA,简写为 Rb。 11 多核糖体( polysome) :在信使核糖核酸链上附着两个或更多的核糖体。

36、12 氨酰基部位( aminoacyl site)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进入的氨酰 -tRNA结合在核蛋白体上的部位。 13 肽酰基部位( peptidy site) :指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当下一个氨酰基转移 RNA接到核糖核蛋白体的氨基部位时,肽酰 tRNA所在核蛋白体上的结合点。 14 肽基转移酶( peptidyl transferase) :蛋白 质合成中的一种酶。它能催化正在增长的多肽链与下一个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在细菌中此酶是 50S 核糖核蛋白体亚单位中的蛋白质之一。 15 氨酰 -tRNA 合成酶( amino acy-tRNA synthetase) :催化氨基酸激活的偶联

37、反应的酶,先是一种氨基酸连接到 AMP 生成一种氨酰腺苷酸,然后连接到转移 RNA 分子生成氨酰 -tRNA 分子。 16 蛋白质折叠( protein folding) :蛋白质的三维构象,称为蛋白质的折叠。是由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所决定的。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氨基酸顺序,也就各自按 照一定的方式折叠而成该蛋白质独有的天然构象。这个蛋白质折叠是在自然条件下自发进行的,在生物体内条件下,它是在热力学上最稳定的形式。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面延长,一生物化学复习重点 7 面自发地折叠成其本身独有的构象。当肽链终止延长并从核糖体上脱落时,它也就折叠成天然的三维结构。 17 核蛋白体循环( polyr

38、ibosome) :是指已活化的氨基酸由 tRNA转运到核蛋白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 18 锌指( zine finger) :是调控转录的蛋白质因子中与 DNA 结合的一种基元,它由大约 30 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与锌螯合形成的指形结构,锌以 4 个配位键与肽链的 Cys或 His 残基结合,指形突起的肽段含 12-13 个氨基酸残基,指形突起嵌入 DNA 的大沟中,由指形突起或其附近的某些氨基酸侧链与 DNA 的碱基结合而实现蛋白质与 DNA 的结合。 19 亮氨酸拉链( leucine zipper) :这是真核生物转录调控蛋白与蛋白质及与 DNA 结合的基元之一。两个蛋白质分子近处 C 端

39、肽段各自形成两性 -螺旋, -螺旋的肽段每隔 7 个氨基酸残基出现一个亮氨酸残基,两个 -螺旋的疏水面互相靠拢,两排亮氨酸残基疏水侧链排列成拉链状形成疏水键使蛋白质结合成二聚体 , -螺旋的上游富含碱性氨基酸( Arg 、 Lys)肽段借 Arg 、 Lys 侧链基团与 DNA 的碱基互相结合而实现蛋白质与 DNA 的特异结合。 20 顺式作用元件( cis-acting element) :真核生物 DNA 的转录启动子和增强子等序列,合称顺式作用元件。 21 反式作用因子( trans-acting factor) :调控转录的各种蛋白质因子总称反式作用因子。 22 螺旋 环螺旋( hel

40、ix-loop-helix) :这种蛋白质基元由两个两性 螺旋通过一个肽段连结形成螺旋 环 螺旋结构,两个蛋白质通过 两性螺旋的疏水面互相结合, 与 DNA 的结合则依靠此基元附近的碱性氨基酸侧链基团与 DNA 的碱基结合而实现。 生物化学复习 基本事实(一句话,什么是什么) 糖化学 1. 糖原是肝脏、肌肉中的贮藏性多糖,其合成和分解都始于非还原端。 2. 糖原或淀粉分解中起始步骤的产物是 G-1-P; G 分解中起始步骤的产物是 G-6-P。 3. -淀粉酶可水解淀粉、糖原内部的 -1,4 糖苷键。 4. 动物体内分解糖原分支点 -1,6 糖苷键的酶是分支酶。 5. 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

41、淀粉遇碘呈紫色。 6. EMP、 HMP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 7. 一般认为 , EMP 途径的终产物是乳酸 ,产生 2ATP,三个关键酶分别是磷酸果糖激酶(最关键的限速酶)、丙酮酸激酶(次重要的调节酶)、己糖激酶(第三重要的调节酶)。 8. EMP 中第一个耗能的步骤是:葡萄糖激酶(或称已糖激酶)催化 G G-6-P。 9. EMP 调节中磷酸果糖激酶是最重要的限速酶,该酶受 1,6-二磷酸果糖的激活,为正反馈调节, ATP 是该酶的变构抑制剂。 10. 在 EMP 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 ADP 磷酸化成 ATP 的高能化合物是 1,3-二磷酸甘油酸和 PEP。 11. 丙酮酸脱氢

42、酶复合体包括 5 种辅因子,分别是 TPP、硫辛酸、 CoA、 FAD 和 NAD+。 12. 在 PEP 转化生成丙酮酸代谢步骤中经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了 ATP。但在有氧条件下 EMP 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是丙酮酸,净产 生 2ATP; 由于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其能量几乎全由 EMP 提供。 13.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包括三种酶、 5 种辅因子( TPP、硫辛酸、辅酶 A、 FAD、 NAD+), NAD+是底物脱下的 2H 的最终受体。 14. EMP-TCA 途径中的氢受体主要是 NAD+ 和 FAD,磷酸戊塘途径的氢受体主要是 NADP +;在肌肉、神经组织中,通过 EMP 产生的 NAD

43、H 通过甘油 - -磷酸穿梭作用转化形成线粒体内的 FADH2 进入而 进人琥珀酸氧化呼吸链,故这些组织中 1mol 葡萄 糖产生 30ATP,其他组织中通过 EMP 产生的 NADH 通过 苹果酸 穿梭作用转化为线粒体内的NADH 而进人 NADH 呼吸链,故这些组织中 1mol 葡萄糖产 生 32ATP。 15. EMP 中产生的 NADH+H+的去路是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但有氧条件下则经甘油 -磷酸穿梭或苹果酸穿梭进入线粒体氧化。 16. EMP 中醛缩酶催化 6C 糖 1, 6-二磷酸果糖 转化为 3C 糖 3-磷酸甘油醛 和 磷酸磷酸二羟丙酮 。 17. 成熟红细胞缺乏全部细胞器,其

44、能量来源主要依靠血糖 (每天 25 克左右 )进行糖酵解获得 。 18. 发酵可以在活细 胞外进行。 19. 磷酸戊糖途径中存在两种脱氢酶,它们分别是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20. UDPG 是糖原合成时葡萄糖活化的主要方式。 21. 糖异生作用是指由非糖物质(乳酸、甘油、丙酮酸及某些氨基酸等)转化为糖的过程,需克服 EMP 三个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其他反应步骤则是 EMP 的逆过程,仅发生在动物体内。 22. 糖异生途径的特异酶分别是丙酮酸羧化酶、 PEP 羧激酶、果糖 -1,6-二磷酸酶、磷酸酯酶。 23. 糖异生过程中由丙酮酸羧化酶和 PEP 羧激酶催化的

45、代谢历程称为丙酮酸羧化支路。 生物化学复习重点 8 24. 联系糖原异生作用与三羧酸循环的酶是丙 酮酸羧化酶。 25. 在 EMP 和糖异生中都发挥作用的脱氢酶是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 26. 由 2 丙酮酸或 2 乳酸合成 1G 共 消耗 6ATP(其 中 4ATP, 2GTP)。 27. 利用乳酸合成糖原,每增加 1 个葡糖单位,需消 耗 8ATP: 2 丙酮酸 2 草酰乙酸 消耗 2ATP; 2 草酰乙酸 2PEP 消耗 2GTP 2 甘油酸 -3-P 2 甘油酸 -1,3-2P 消耗 2ATP; G-1-P UDPG 消耗 2ATP 28. 利用丙酮酸合成糖原,每增加 1 个葡糖单

46、位,需消 耗 8ATP 和 2NADH: 29. EMP 是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共同具有的呼吸途径,催化第 1 个氧化 -还原反应步骤的巯基酶是甘油醛 -3-磷酸脱氢酶。 30. 合成糖原和蔗糖时葡糖供体是 UDPG,合成淀粉时葡糖供体是 ADPG。 31. EMP 中第 1 个消耗 ATP 的步骤是由葡糖激酶(或称为己糖激酶)催化 G 转化为 G-6-P;第 2 个消耗 ATP 的步骤是由果糖磷酸激酶 1 催化 F-6-P 转化生成 F-1,6-2P。 32. TCA 循环(即柠檬酸循环)是分解与合成的两用途径;是糖、脂、蛋白质彻底分解的共同途径, TCA 中循环催化氧化脱羧的酶是异柠檬酸脱

47、氢酶和 a-酮戊二酸脱氢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是 GTP。 33. 催化葡萄糖或丙酮酸进行有氧分解的酶系中,需要硫辛酸作为辅酶的酶系有丙酮酸脱氢酶系和 -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 34. 一分子葡萄糖有氧分解可净获得 30 分子 (甘油 -a-磷酸穿梭作用 )和 32 分子 (苹果酸穿梭作用) ATP,与乙醇发酵净得 ATP 数量之比接 近 16:1。 35. 乙醛酸循环的 2 个关键酶分别是 异柠檬酸裂解酶 (催化异柠檬酸裂解为乙醛酸和琥珀酸)和 苹果酸合成酶 (催化乙醛酸与乙酰辅酶 A 合成苹果酸)。 脂肪化学 1. 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2. 肪肪(包括植物

48、油和动物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的反应称为 皂化反应。 3. 生物体中的脂肪酸绝大多数是偶数碳原子脂肪酸。 4. 常见脂肪酸 16: 0、 18: 0、 20: 0 分别称为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 16: 1、 18: 1、 18: 2、 18: 3 分别称为软脂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5. 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 ,因此这二种脂肪酸被称为必需脂肪酸。 6. 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顺式结构。 7. 含有胆碱的甘油磷脂称为卵磷脂,其分子的亲水端为磷酸胆碱,疏水端为脂肪酸。 8. 含有乙醇胺的甘油磷脂称为脑磷脂,其分子的亲水端为磷酸乙醇胺,疏水端为脂肪酸。 9. 甘油磷脂的磷酸基亲水,其余的部分亲脂。 10. 脂肪酸氧化分解主要途径是 -氧化, 需辅因子 NAD 、 FAD、 CoA 等。 11. 20 碳或 22 碳脂肪酸在过氧化酶体内氧化,其酰基载体为辅酶 A。 12. 脂肪酸的 -氧化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有几点需要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