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最低缴费档次“受宠”问题的社会学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3367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保最低缴费档次“受宠”问题的社会学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农保最低缴费档次“受宠”问题的社会学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农保最低缴费档次“受宠”问题的社会学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农保最低缴费档次“受宠”问题的社会学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农保最低缴费档次“受宠”问题的社会学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农保最低缴费档次“受宠”问题的社会学思考摘要:新农保推进过程中,农民按最低缴费档次参保缴费现象日益凸显。本文从社会学理论角度紧贴农民养老需求,分析最低缴费档次受宠的深层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务实方案体系。 关键词:新农保;社会文化理论;组织社会学理论 一、引言 2009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标志着我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新农保对于逐步改变我国农村居民养老方式、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进步意义。据实践调研,农民参保积极性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高达 60%多的农民按最低缴费档次(100 元)来参保缴费,由于低的缴费水平将直

2、接导致低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水平,再加上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水平较低,目前尚无长效增长机制,从而可能使得新农保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最终影响其可持续发展。所以,探寻最低缴费档次“受宠”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之道就显得极其重要。笔者试图从社会学角度来进行相关分析和探索。 二、社会文化理论与最低缴费档次“受宠”关系的分析 (一)传统的“农村式”养老价值观念 社会学上关于文化的定义最经典的是以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和帕森斯为代表,即社会文化是强调意义、价值的观念形态,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公认的判断事物的标准。在我国农村地区,经过千年封建文化的洗礼,养儿防老观念形成并固化,决定了我国农村养老基本保

3、障形态是下一代保障上一代,新型养老政策冲击传统观念,因而会出现对其冷漠的现象。 价值观会在与具体的文化观念发生矛盾时帮助人们做出“正确”选择。在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尽管政府积极宣传养老保险缴费的三方承担原则,并强调有效补贴,但反映到个人的需求上,大多数人依旧捍卫“文化” ,排斥高档次的缴费。纵然社会的发展使这一观念面临很大的冲击,但农民对高档次养老金的需求依然远远低于对子女养老保障的需求,集中体现文化对价值观的决定性作用。 (二)政策启示与建议 根据文化变迁理论的实践,虽然价值观的改变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但在条件成熟时是必然发生的,只是各部分变迁的速度不一致,通常来说, “物质文化”先于“非物

4、质文化” ,特别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农村地区,因此促进观念转变对养老缴费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1.养老学习文化的培育与构建。现在的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年轻一代而忽视老一代的再教育和观念改造,造成了传统养老观念存在的顽固性,针对这一问题,培养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学校” ,进行引导教育促进家庭学习文化的形成,进而推动形成社会学习文化,是促进观念转变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家庭中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一代的引导会产生更为实质的效果,因为学习文化的形成直接影响因素是所在环境中对象的属性,农村熟人社会中,家庭是学习文化形成的直接载体,因此在对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年一代进行高缴费优越性宣传普及的基础上,以他们为媒介,

5、推动“高缴费不如靠儿养”观念的转变,农村养老保障的全面实现也指日可待。 2.积极务实的媒体宣传文化的构建。首先在宣传技巧上,应以家庭为依托,利益为准绳,让宣传更有针对性,具体可采用将养儿防老与选择高缴费的成本与防范风险能力对比,着重强调家庭养老在当前形势下的不确定性以及效果的短视性缺陷;或是配合简单的缴费回报率计算的讲解,杜绝宣传技巧的单一乏味,以此形成务实的宣传文化。 农村传统养老观念同时又包含着多种富有“中国式”农村价值观念的文化因素,它们贯穿于新农保缴费档次选择博弈的始终,成为阻碍高缴费档次选择的顽固性因素,社会文化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政策的顺利实施除去强制因素,最根本的要靠价值观的契

6、合,任何科学、理想的政策在得不到价值观的青睐时,便是空中楼阁,诚然,改变人们价值观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文化的构建相比于其他规范的制度方案会产生更为直接、实质的效果,让正确的观念真正走进农民的心坎里,高缴费档次的优越性才能真正被农民接受。 三、组织社会学理论与鼓励高缴费档次选择的分析 (一)现代组织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 组织作为研究社会学中社会结构的一种常见形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它是绝大多数社会活动的制度化形式,同时是社会秩序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就新农保而言,现代社会组织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于组织的中介作用,即承担着个人与社会互动的主要功能。 农民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在对一项政策

7、的利好判断与行为选择中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国家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在直接了解农民养老需求方面也存在现实困难,这时最需要的就是各种民间非正式组织与地方政府组织密切配合,发挥中介的积极作用,通过协助农民致富,引导农民提高养老金的缴费档次,转变养老观念这些有效手段,使农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以组织的视角补充或创新原有提高农民养老金缴费档次的传统手段,从更为具体的方面探求提高农民养老水平的新途径,将社会学已经形成完整体系的科学组织功能理论应用于新农保,在进一步巩固科学理论的同时,为农民养老提供新思路。 (二)政策启示与建议 既然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发挥他们在国计民生各

8、方面的功能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定位好多种组织在农民养老保障中的角色,各司其职,引导农民选择高档次缴费水平,为农民养老贡献力量。 1.在研究农民为何选择最低档次的问题上,一个关键核心的原因集中到农民的收入相对偏低,因此,在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上,少不了农村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经济等一些增收的模板式方法,但须明确一点,在短期内农民的知识水平、地方财政预算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下,大谈“实业兴民” ,缺乏现实的考量,这时发挥社会中各种组织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优点便会显现出来。农民养老金的补助是收入增加的另一种有效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政府补贴的资金少,达不到效果,却带来财政压力的弊端,将目光投向

9、于新型的公益组织,是极具前景的道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益组织日益兴起,功能也日趋多元化,公益组织已经不仅局限于关注弱势群体,或集中于生活必需品和基础设施的投入,现代公益组织愈发成熟,出现了许多关注农民群体,特别是集中关注农民生活与精神质量的组织,在建立农民养老资助体系中应重视这类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民群体性公益组织在资金帮助农民时,将资金分配的一部分投入到农民养老,给予补助,这样缴费档次会最低提高一档,未来的养老金领取也会增加一档,这样资金补助方向的适当调整,为农民养老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同时,借鉴西方社会养老体系发展的经验,未来社会的发展不可能全面依赖政府,社会组织的作用只会越来越突出,社会

10、的发展是靠全体国民民主、参与意识提高的推动,而且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前提下,这种组织只会越来越多,因此这条道路方兴未艾。 2.在无法直接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大学生这一组织群体的力量不容小觑,特别是在农村,一个家庭很可能只出了一个大学生,大学生在农民心中的形象是非常正面和积极的。利用大学生群体在寒暑假的空闲时间,最好由学校牵头,安排他们就近到相应农村,参与到新农保试点工作当中,同时农村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公益性、宣传性岗位,通过学生与农民交流不同缴费档次与农民养老的关系,解读利弊,使农民对新农保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使其主动选择更高档次的养老金水平。 3.如果将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也看成是一个庞

11、大的正式组织,在发挥这一主力军作用的时候,政府提高补贴,完善政策制度设计固然重要,但制度的完善,财政的及时跟进需要长时间的探索才能实现,因此注重政策的灵活性、短期可操作性是政府需要集中提高的,因此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以柔性管理方式走出最低档次受宠的怪圈。 例如,当年纪较大的农民不愿选择高档次费用时,政府应灵活转移视线,可采用子女代缴的方式,强调子女代缴的本质是将未来对父母的经济赡养方面的部分负担以保险形式分担到现在,这种做法从长远看,无论对父母还是子女都是有益处的,避开空洞的说教式强迫农民选择高档次,以更加灵活的策略执行政策,若出现大多数不配合的情况,可适当增加地方法制规范的辅助功能,二者形成合力

12、。 又如,农民随大流选低档次时,村主任这一群体的示范作用便可有用武之地,让村主任或领导干部群体发挥带头作用,选择较高档次水平,以起到有效引导作用。 在具体的配套措施中各级政府也必须跟进,消除农民对新农保缴费不信任的各种客观不利因素,例如银行账户的属地开户,就近开立,让金融服务全方位覆盖,最大限度方便农民;适当的激励机制,对缴费时间长,金额高的个人或家庭根据本村实际予以奖励,奖励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完善多元化的筹资机制,积极引入社会参与机制,鼓励有能力的村集体为农民提供参保支持。 新农保不同缴费档次的设计本是鼓励农民多缴费,但在实行过程中遇到了最低档次“受宠”的尴尬局面,本文在农民不愿意选择高档

13、次水平的现实背景下,以转变价值观念为核心,紧扣农民养老的真实需求,让各种社会群体、组织发挥应有作用,各方形成合力,共同促使农民养老观念的转变,进而选择更高的保障水平,同时,在方法建议上,借用社会学的理论时刻关注农民真正的养老需求,将各项政策细化,让新农保真正造福于民,同时必须认识到,最低档次受宠观念的形成或改变绝非一朝一夕,农民养老工作的艰巨性依然存在,新农保制度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小春,梁永郭,于媛媛.河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实证考察J.商业时代,2011(19). 2张红梅,杨明媚,马强. 现阶段阻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农户参保意愿的实证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3). 3罗遐.政府行为对农民参保选择影响的实证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本文系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项目编号:HB12SH034) ”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李铁铮,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学生;王小春,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