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巧家县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的必要性和建设构思摘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巧家地处金沙江右岸,境内地质结构复杂,立体气候明显,物种资源丰富,生态区位非常重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植被遭受破坏的程度较为严重,加之大范围内的开荒种地,陡坡地不断增加,造成土地沙化、石漠化问题突出,局部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森林及物种资源急剧下降。为此,笔者通过调研,分析了森林锐减和植被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在巧家开展陡坡地生态治理的必要性和建设构思,为巧家全面启动陡坡地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林业;陡坡地治理;必要性;建设构思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2、号:1674-0432(2013)-06-0194-3 1 陡坡地生态治理的重要意义 森林是绿地生态平衡的主体,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明确了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
3、社会发展服务” 。 2009 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并要求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确立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这是中央对林业建设方向作出的重大调整,是林业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转变。我国历史上曾
4、经是森林茂密的国家,大约经历了 100 年左右对森林的掠夺式采伐,到 20 世纪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生态的严重破坏产生了出乎预料的影响,报复了人们,使人们逐步地看到了森林在保持绿地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看到了森林在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中的巨大威力。除了开发和利用以外,日益重视森林更新和造林、营林问题。进入 21 世纪,我国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正在实现以生产木材为主逐步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转折。生态文明、森林碳汇已成为中国乃至整个社会对林业的第一要求,森林和草原的社会第一功能不再是满足林产品和畜牧业产品的需要,而是承担社会的生态需求,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5、。 云南省作为以高原地貌为主的山区、半山区省份,山地面积达 94%,坝区仅占 6%。截至 2010 年,云南省耕地面积为 9360.06 万亩,25 度以上陡坡耕地达 1200 余万亩,多为低产、不宜耕作的陡坡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治理和恢复任务艰巨。 “像这样一些地方,究竟是搞林业还是农业”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为实施绿水青山计划,抓好“森林云南”建设,云南省提出在退耕还林的基础上,以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林地面积、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农民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全面实施 25 度以上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提出从 2011 年开始,用 10 年时间实施 1000 万亩
6、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 新的观念需要新的方法,新的事物需要新的经验。该项目的实施,对加快云南森林建设、构建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加速生态修复、恢复森林植被、遏制水土流失,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 巧家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的必要性 2.1 从巧家特殊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 巧家地处金沙江右岸,金沙江流经巧家 138 公里,流域面积 2291.56平方公里,县城位于三峡水利枢纽、溪洛渡水电站上游,白鹤滩巨型水电站坝址所在地。是金沙江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门户,上承乌东德、中居白鹤滩、下启溪洛渡及向家坝四大水电站开发建设的关节点,是我省
7、出滇入川的便捷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巧家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已下闸蓄水的“三陕工程”安全运行和溪洛渡电站水库安全、使用寿命及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同时,巧家地处“云南昆明滇中经济圈”的边缘和“攀西经济圈”的腹地,又处于“长江经济圈”的一端,是云南昆明滇中经济圈和四川攀西经济圈的连接点,是内地与云南之间的“交通走廊” “文化走廊”和“经济走廊”的辐射地。目前,巧家至昭通二级公路已基本建成,小江二级公路、沿江公路和巧家至西昌公路已开始筹建,巧家建成出省大通道的进程明显加快,这些公路建设完成,巧家县城距昆明、成都、宜宾、重庆、西昌、昭通等中心城市都只在 200500 公里之间,且公路等级大为提高,
8、巧家将成为出滇入川和出川入滇最为便捷的大通道。特殊的地域环境决定了巧家生态区位的重要性。为此,巧家县委、政府按照“三季巧家、避寒胜地、水上天堂、西部三亚”的定位,提出了用 10 年时间,在全县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 32 万亩的目标。 2.2 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仍然严重 巧家属典型的亚高山深切割地貌,高大的山体和深切的河谷构成了显著的立体气候特征。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立体气候的影响,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巧家五针白皮松、珙桐、南方红豆杉、攀枝花苏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金雕等。但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利用手段也日趋先进,只砍不造或砍多造少的现
9、象长期突出,毁林开荒、毁林取薪、毁林采矿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森林不断减少,荒山逐渐增多,砍伐后的山地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立地条件急剧恶化,更新困难,因而大部分山地沦为荒山,森林资源曾一度遭到破坏,过度垦殖,土地沙化、石漠化问题突出,局部地方水土流失仍然非常严重,地质灾害频繁。 3.2 强化科技措施,提高科技含量 林业周期长,生态用材林周期更长。不如农业、牧业、渔业乃至其他行业,可以立竿见影。发展林产业,林农往往认为“要命长的才等得” 。群众缺乏必要的市场经济观念和现代林业的经营理念以及生产、经营中的科学态度,大多数人还守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老观念,生态意识不强,缺少科学的营林理念,只种不管或
10、管理粗放是长期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造成林业经济效益不突出,特别是林产业发展不突出,科技含量不高,主要问题是出在绝大多数林农对发展林产业思路不清,观念落后,思想不解放,创新意识不够,没有用市场经济的理念去发展林业生产、经营,还是走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要达到森林三大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加强科技措施,加强对项目区农户的科学技能培训,教会林农科学营林,科学管理,适时间伐、施肥、防治病虫害;指导农民群众采取嫁接改良、低产林改造,劣质林换优等一系列科技措施,缩短树木生长周期,实现林木早挂果,快见效,让广大项目区群众真正从陡坡地生态治理建设中得到实惠,从而调动广大林农主动参与陡坡地生态治理的积极性
11、。 3.3 合理采用造林模式 3.3.1 生态林与经济林兼用的造林模式 为了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致富三者利益的协调,根据巧家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坡耕地未治理的实际,按照巧家不同气候水文条件以及土地类型进行合理规划。在环境恶劣、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频繁的高二半山区,大量设计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重点体现其生态效益;在气候较为干燥、土壤沙化严重的干热河谷区大力发展耐干旱树种(如蚕桑、膏桐等) ,重点恢复原生植被;而在雨量充足、生物生长量高的中二半山陡坡地大力发展核桃、花椒等特色经济林果,使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既体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3.3.2 林草间种和林药
12、套种模式 为弥补陡坡地生态治理农民因土地减少造成的收入减少,改正过去以粮为纲的传统,而形成林粮畜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可在种植生态林、经济林的同时,林下种植优质牧草,帮助农民发展养殖业。牧草种植是一种复合农业,由于不需要开花结果的时间,一次播种后,林下的牧草 3045 天便能开始收割,每年可割 56 次,正常情况下多年生草种下后可存活 10 年左右,每亩林地每年可产草 20004000 公斤,可养一头牛或三只羊。同时,可在林下发展天麻、杜仲、黄柏、板蓝根等中草药材,通过陡坡地生态工程建设,农民通过牛羊的饲养和在药材销售上获得收入,可以帮助农民发家致富。3.3.3 公司加农户的蚕桑生产模式 巧家有
13、多年栽桑养蚕的历史,由于巧家光照充足,有“天然温室”之美誉。独特的气候条件,最适宜蚕桑生长,通过多年的发展,蚕桑产业已成为巧家继烟、糖产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在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建设中,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大量发展蚕桑产业,并由长江丝绸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由政府出台收购政策。农户产出的蚕茧由于有公司作龙头,有政府出台保护价,有科技含量较高的培训和良好的市场营销机制,农户在种植蚕桑过程中既学到了远较种低产粮几十年也学不到的知识,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对农户的科技脱贫和生活奔小康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 创新经营机制,推行多种方式造林 陡坡地生态治理要打破过去传统的造林方法,要创新经营机制,
14、鼓励公司、大户、专业合作社等通过承包、合作、租赁等多种方式与农户联合经营,实行规模化推进、产业化经营。必要的时候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入陡坡地生态治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采用集资、融资、合资、林业贴息贷款等多种渠道的资金投入到该项目建设中。 陡坡地生态建设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具有综合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达到生态治理综合目标,必须采取科学的造林措施,多管齐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各种项目资金,积极探索合理科学的造林、营林模式,采取科技手段,依靠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引导林农全身心投入到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建设中来,让项目早见成效。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 2 张嘉宾.森林生态经济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3 巧家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4 巧家县林业志. 5 树木学(南方本). 作者简介:张登雄 (1974-) ,男,云南昭通人,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崇溪镇林政资源管理站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 网络出版时间:2013-5-10 10:56: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