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导论李良荣笔记.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3796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绪 论 本章重点: 1、 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 2、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内容 3、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4、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一、 定义 1、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 现象 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 、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

2、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四 、 学习新闻学理论的意义 1、 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 指导新闻事业不断进行正确的改革。 3、 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

3、论个和实践经验。 4、 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奇特科学成果。 第一章 新闻活动 本章重点: 1、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新闻事业(大众传媒)、广义新闻活动 2、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村图发展的需要:新闻活动的历史、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一、 名词解释 1、 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 广义新闻活动:不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而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二、 问答题 1、

4、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变动直接关系到原始人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 第二、社会新闻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性 生产和社会性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 奴隶社会新闻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 奴隶社会不但要了解社会变动还要了解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变动。 第二、历史背景: 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国家统治机器; 出现了社会分工; 最根本的原因是生

5、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 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它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相比有那些相同点和发展? 第一、 社会背景及原因: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国家的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 权制,其巩固需要与灵敏的情况反应相联系。 农民起义不断,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内部也需要大量新闻传递工作,以便协调一致。 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自主权,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自身生活和生产。 地主阶级除了用武装来统治,同时通过思想来麻醉农民,新闻成其宣传德威的工具手段。 社会分工比过去更加明确,尤其是城镇的出现,为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地域基础。 第二、 与原始

6、社会新闻相比的相同点: 无论何种阶级都必须要一定的新闻量才能生存下去。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人们从事新闻活 动的原因: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第一、 发展: 规模越离开越大,并且在封建社会有一大批专门从事新闻活动的脱产专职人员。 内容大大丰富、复杂。除了自然变动、部落战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 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化了:符号、信号(原始) 手写文字(奴隶) 印刷品(封建) 4、 新闻活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二、 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对新闻需求量增加

7、,促进新闻活动规模和内容的增加、扩大,以及新闻传递手段的创 新。 第三、 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决定了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又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5、新闻活动的渠道有那些?各自采用方式、特点、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第一、亲身传播: 采用的方法:语言传播(直接交谈、电话会谈) , 文字传播(信件、电报、传真、邮件) , 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 , 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 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第二、大 众传播: 方式:报纸、广播

8、、电视、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三种) 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属无定向传播。 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 第二、 群体传播: 方式:集会、发布会、讲座、报告会、讨论会 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节余二者之间。 第二章 新 闻 本章重点: 1、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及其延伸而来的对相关概念的要求 2、两种新闻定义:报道、分析、判断 3、新闻的本源: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的主要功能、新闻 来源 4、新闻要素:五要素、五要素作用 5、新闻类别:按内容、地点、时间性、与读者关系分 二、 名词解释: 1、

9、新闻: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2、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 3、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客观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其前提是,议决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 4、 判断:是对某一件事情的 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新闻应尽可能地多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不妨做些分析,但尽可能避免下结论,不要以判

10、断代替事实。 5、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6、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记者应从事物的变动去着手寻找新闻,这是新闻记者应具有的 “ 新闻敏感 ” ;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研究它的影响、意义,追究出更大的事件。 7、 硬新闻:关系到国 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8、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

11、情操。 二、 问答: 1、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的要求:迅速及时。这也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 第二、现代社会,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 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 第三、人类传播工具的选择和发展,根本上也是由新闻特性所决定的。人类传播工具经历了: 口头新闻 书信新闻 新闻书 新闻周刊 日报 电台 电视台 互联网 人体器官 印刷媒介 电子媒介 第四、 “ 真实和迅速 ” 还决定了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首先必须忠诚、工整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

12、判断能力。 2、 什么是新闻要素,明确新闻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什么作用? 第一、 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的必须材料 :who,what,when,where,why. 第二、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两大作用: 1)有助于记者采访时迅速弄清每一个新闻事实的要点,以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 2)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写作中。 3、新闻类别: 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 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 本章重点: 1、

13、 信息的定义、特点。 2、 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一 、 定义: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 二 、 信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是什么。 第一、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第二、信息的一般特点 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正是信息的共享性才使得信息得以传播。 扩展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组合性。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信息来。 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这也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 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 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

14、;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需求相关。 三、 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1、观念上必须明确: 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2、在新闻工作业务上也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 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事前有预测报道,发生时有动态追踪报道,事后有总结反映报道 “ 加强深度报道。即根据信息扩缩性特点,对信息展开深加工。 加强新闻综合评述。这是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加 强全方位报道。这是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点,对新闻做多角度、多侧面 “ 全息 ” 报道 四、 信息与客观性报道 1、 客观报道与客观性报道的区别 2、 客观性报道的操

15、作方法: 完整(或称全面),平衡(或称对等),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引语的运用,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 第四章 新闻与宣传 本章重点: 1、 宣传的定义、特点。 2、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第一节 宣传的基本特点 一、 “ 宣传 ” 一词溯源 二、宣传与其他相关社会活动之比较 1、宣传与教育 2、宣传与文艺 3、宣传与学术研究 4、宣传与广告 三、宣传的定义: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四、宣传的特点: 1、目的性 2、社会性 3、倾向性 4、依附性 第二节 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一、何为宣传效益 指被宣传者在从事影响社会利益或社会秩

16、序的活动时,能按照宣传者的意志去行动,从而实现宣传者原先设想的社会目标。 二、影响宣传效益的 7 大因素 4、决定宣传效应的因素: 第一、宣传的目标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宣传目的,即争取良好的宣传效应,宣传作为一个传播过程,其影响因素为: WHO(宣 传者)、 WHOM(被宣传者)、WHAT(内容)、 WHERE(场合)、 WHEN(时机)、 WHY(动机)、 HOW(宣传方法)。 第二、 宣传者:其不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信任度和宣传效应成正比。 宣传对象:其既是宣传效果的承担者,也是宣传效果的最后鉴定者。( “ 魔弹论 ” ) 宣传

17、内容:起最后宣传作用的是宣传内容。(真理与谬误、真话与假话、有利与损害) 宣传场合:分封闭环境和开放环境。封闭环境下信息渠道单一,外界干扰小,宣传容易取得预期效果。开放环境 下,信息渠道多样,各种竞争性或敌对性势力却设法争取受众,预期效果就困难。善于组织和选择场合是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一环。 宣传时机:宣传需要针对各个个体在不同时机的不同心理状态,才取得预期效益。 宣传动机:动机不同,内容的选择也就不同,宣传的目的要十分明确。 宣传方法:宣传者要达到效果必须得当地运用一定的宣传手段、技巧和媒介途径。 第三节 新闻与宣传 一、关于 “ 新闻与宣传 ” 的讨论 1、对立论 2、等同论 3、种属论 4

18、、交叉论 二、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第一、 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 宣传传播观念。 第二、 具体区别: 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 宣传

19、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第三、 二者的复杂联系:尽管二者从 定义 、特点、 职 能上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又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 三、 新闻宣传 新闻宣传即在传播中既满足传者需要,又满足受者需要,既遵循新闻规律,又遵循

20、宣传规律,既符合新闻价值,又符合宣传价值的活动。 简单地说,就是用新闻来宣传。 第 五 章 新闻与舆论 本章重点: 1、 舆论的定义、要素及特点。 2、 舆论的本质和特点 。 3、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的关系 第一节 舆论的定义及其特点 一 、定义: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和态度。 二、本 质:舆论作为公共意见(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 向。 三、基本要素 舆论的主体 公众 舆论的客体 事实 舆论的本体 意见 舆论的载体 传播 四、 特点 1、 公开性。舆论对社会生活现实直接或间接干

21、预,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 2、 公共性。具体体现为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3、 急迫性。其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需要破求解决的问题,指向与目标的显示迫切感决定了舆论的社会急迫性。 4、广泛性。是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5、 评价性。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做出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第二节 舆论的社会功能和主要目的 一 、 社会功能: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共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 “ 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显示 ” 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二、 目的: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三、 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 事 务的组织、人员

22、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 既 定的公 众 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 它 是社会控制 的有力 形式之一。 四、 舆论控制作用的表现: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2、对于公众行为的鼓励和制约。 五、 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1、 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 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正 确的 。 2、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重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下之分,好坏之别。 3、 衡量舆论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短期与长期的结果等。 第三节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新

23、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 、反映并代表舆论 : 1、 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 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舆论的形成始终 都 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 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 “ 晋升 ” 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 “ 拟态公众 ” 。 3、 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二、引发舆论 : 1、 舆论形成的前提是 “ 必须要有意见就

24、指向 特定公共事务 ” ,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2、 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 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三、 引导舆论: 1、 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2、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第四节 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我国当前舆论的主要特征:呈现出多元的趋向。 二、新闻媒介如何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心理动荡。

25、2、注意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和解析工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寻求共同之点。 3、 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协助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4、注意贴近群众,发现并协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沟通情况。 第 九 章 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本章重点: 第一节 政治、经济 制度 决定新闻体制 一、 新 闻体制 的定义: 二、世界各国新闻体制: (一)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 1、国有国营; 2、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 3、“党管媒体”是新闻媒体运行的基本原则。 (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 1、号称实行新闻自由制度,实则是资本自由; 2、传媒业只对法律负责,一般政

26、党 都不办新闻媒体; 3、公共媒体尤其公共广播电视在西方各国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私营媒体在西方各国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 (三)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 1、 多种所有制并存; 2、 新闻媒介大多有政府政党背景; 3、 新闻媒介支持国家发展。 第二节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 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从当今世界来看,发达国家有发达和较为发达的媒介,第三世界国家的媒介整体较为落后 。 直接的因果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 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规 模扩大,刺激了信息需求; 二、 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受教育面扩大,读者群扩大;

27、 三、 生产力水平提高,广告越来越多,媒介易于生存和发展; 四、 生产力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惊人,新闻手段日益现代化。 第三节 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三种传播工具特点 1、 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优点: 记录性好,便于思考; 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内容来读;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缺点: 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差; 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受众基础 不如广播、电视广泛; 2、 广播: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优点: 迅速及时,时效性强; 渗透性强;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 缺点: 一瞬即过,不易

28、保存; 顺序接受,选择性差 3、 电视: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 现场感; 亲切感; 简洁明了 ; 长于动态新闻,短于深度报道;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传播、接收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 第四节 读者的需要促使了报纸多样化 一 、从办报方针分 : 政治性报纸 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宣传政党、 政府主张;以硬新闻为主。 如 人民日报 。 商业性报纸 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提高广告费;不重视言论;迎合读者口味,新闻追求量多迅速。 如 申报、每日镜报、纽约每日新闻 。 政治性的企业报 (政企合一型) 既追求政治利益,又追求利润,西方大报多属这种类型, 如 泰晤士报、纽

29、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朝日新闻 。 二、 以报纸内容分 : 中国 : 综合性报纸:面向社会所有读者刊登政治、经济等方面新闻 专业性报纸:集中反映一个行业或某一年龄层次读者所需的新闻 西方 : 分为严肃的高级报纸和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 5、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和周报 。 综合以上五条标准,中国当前的报纸可以分为:党报机关报、晚报、专业性报纸、信息类报纸、对象性报纸和其他。 第五节 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了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三大媒介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一、 报纸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 1、 报纸内容构成:新闻、言论、副刊 (专版 )、广告 2、 我国报纸文字体裁 : 新闻:分为消息和通讯两种。

30、 言论 :包括 社论 或 本报评论员文章 , 短评( 或称 时评) , 编后语、编者按三种。 杂交品种 : 新闻特写 、 新闻述评 、 调查报告 、 报告文学 、 杂文 。 二 、广播 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1、 广播内容构成:新闻报道、文艺节目、服务性节目、教育性节目、广告 2、 广播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直播新闻、人物访谈 三、 电视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1、 电视内容构成: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社教节目、电视剧、广告 2、 电视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新闻直播、纪录片、新闻述评、新闻特写 。 第十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 本章重点: 新闻媒体的共性、特性和个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 新闻媒体的共性、特性、个性 一、 新闻媒 体 的共性 1、 新闻媒 体 属于上层建筑 ,是舆论机构。 2、 新闻媒体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 二、 新闻媒体的特性 所有制方面:私营、公营、国营 与政府 或 执政党关系方面: 独立新闻媒 体、 官方新闻媒 体、 半官方新闻媒 体 阶级性方面:无产阶级新闻媒 体 和资产阶级新闻媒 体 办报方针方面:商业性报纸、政治性报纸、政企合一型报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