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的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障碍,本文对这些障碍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突破这些障碍的对策,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一体化 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障碍,对这些问题
2、进行认真研究,创造性开展工作,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当前城乡一体化的障碍分析 (一)流通不畅 1、信息资源集中在城市,流通信息传递效率低,农民搜寻信息成本大。信息的传递效率是市场流通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目前需求信息资源都集中在城市,而农产品市场又难以充分发挥农产品价格形成及信息的传输功能;农民受到文化素质、上网设施的限制,真正能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的比例很少,而且政府网络信息更新慢,可利用度不高;同时,由于我们对市场中介组织的引导和监管薄弱,导致市场中的虚假信息泛滥。 2、信用机制缺失,导致流通中的道德风险高。就目前的情况看,社会信用缺失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而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农户与各类
3、流通组织之间,甚至与某些政府部门之间。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很不稳定,企业与农户之间存在合同协议履约难,股份合作分红兑现难。据统计,目前,全国农产品商品合同履约率不到 40%。 3、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导致流通环节多。目前农村中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占有率太小,农民运销队伍则存在着自身素质局限,中介流通组织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受到资金、经营素质的约束,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因此,流通主体经营分散,流通环节多,商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时间长、损耗大、费用高。 4、职能部门的多头管理,导致流通产业链脱节。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作用和部门管理权能设置的不尽合理,存在着管理部门分割,多头管理,似管非管的局
4、面,导致流通环节的人为分割,无法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流通产业链。 (二)带动不强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尽管许多地方采用了一元化户籍制度,但由原有户籍管理方式而产生的城乡之间保障体制、子女教育、社会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差异仍然存在;同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保护城市下岗职工或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又排斥了大批不符合优惠条件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因此客观上使得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隐性成本依然要比城市劳动力高。 2、农村土地流转约束阻碍农业规模经营。目前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以及存在着一些制约土地流转的客观因素(如相关配套政策和服务不健全、农业承包合同管
5、理机构职能弱化、有些地方还存在强制农户土地流转现象等),损害了农户土地流转自发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土地的适度集中。 3、金融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市,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滞后,约束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目前除农业银行外的各大国有、民营商业银行的金融网点都集中在城市,而农业银行网点正不断从农村收缩,农村信用社则改革滞后,因此,全社会直接用于农业或农村的金融贷款占的份额非常少,导致农村资金外流现象十分严重。 (三)质量不高 1、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缺失,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引导与监管不足。由于没有确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缺乏对农产品质量、农产品流通的准入、退出、投资应有的规制,导致目前某些含残留农药的、滥用添加
6、剂的农产品在城市的市场流通,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有效需求。 2、需求信息与价格传导机制的障碍,制约着优质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性。城市居民即使愿意为优质农产品付出更高价格,但是由于存在着流通环节多,超市进入门槛高等障碍,利润被层层截留。农民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四)增收不快 1、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缓慢。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我国已颁布实施合作社法,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仍不够规范;部分农村合作组织内部没有真正建立民主管理的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还存在着政府行政干预太多、扶持力度不够等等缺陷,导致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
7、争力,收入增长困难。 2、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市,农民受到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制约,限制了增收的速度。由于农村长期以来对教育的投入不及城市,教育资源都相对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普遍低于城市劳动力,不仅影响了新技术、新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快速转化,即使是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农村劳动力也往往处于劣势。 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一)加快城乡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 推动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连锁企业要从城市延伸到县域重点镇,初步确定连锁经营在城乡商业和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物流配送发展,建立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服务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二)完善农产品流通
8、设施建设。 以现有市场为基础,通过改扩建完善现有市场功能,提高市场档次和规模,分期分批建设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信息灵敏和安全卫生的骨干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检疫检测设施建设,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配置检疫检测设备,对进入市场的农副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残毒和违禁药物监测,保证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 (三)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工商监管,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三个层次:一是建立信用的社会评价机制。二是政府建立以法律、制度为手段的信用保障机制。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加强对交易各方的合理监管,使不讲信用的一方受到法律与制度的惩罚。三是建立交易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
9、打破市场垄断局面,形成竞争氛围,使诚信成为一种商业价值。 (四)建立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系统,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以信息促流通。 在现有农村经济信息网络的基础上,整合城乡各种信息资源,构建集中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健全信息制度,逐步实现信息整理、分析、发布的制度化和标准化。采取适当方式大力解决农民和商户上网问题。加强政府对中介市场的培育和监管,规范中介市场的信息发布行为,提高信息的有效性保证信息真实、顺畅地传播。 (五)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桥梁,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及保护农民自身利益的有效形式。因此,通过农民组织制度
10、的创新,大力推进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将是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要注意发挥支持和引导作用,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基础上,要积极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如确立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地位,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税费优惠、财政及金融支持,对组织的领头人加强能力培训等,并切实把这些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六)培育发展农村金融组织,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畅通农民融资渠道。 必须以建立一个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为目标,推行全面的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农村信贷担保组织,如信用担保协会等。同时,可探索以农民的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组织贷款的具体办法。 (七)普及乡村初级教育,办好职业技术学校,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素质和职业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统筹教育、劳动、农口系统的各类教学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以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为重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