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变革改变了什么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企业的管理必然受技术发展的影响。哪些方面冲击最大,战略、管理工具、管理方式、价值取向还是其他? 这些年来,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技术迅速变革的背景下,企业可能辨别出了技术发展的大方向,却很难判断技术发展的具体路线和具体进程,这就给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技术变革改变战略态势 技术的迅速发展带给企业的最显著影响是使企业面临更复杂、更不确定的经营环境,这有时会影响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战略行为。 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许多人认为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就是吸引眼球。有人甚至说互联网改变了整个管理模式,企
2、业不用再追求利润,吸引眼球就可以了。但 2001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一批又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倒闭又使人们恢复了清醒。在此之后,又过了十年,人们才慢慢摸索出了利用互联网赚钱的商业模式。到此时,互联网领域企业的发展才变得相对平稳。 现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如,云计算、海量数据处理、物联网、新能源利用等等,这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多机会,也使得企业经营环境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准确预言这些领域新技术发展的路线图。新能源开发也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所有人都知道,资源枯竭、全球变暖,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势在必行,改变目前的生产方式也势在必行,但很多企业在投入巨额资金之后发现,在被热炒的风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3、道路上,横亘着巨大的困难。其他新技术的发展也遇到类似的问题。 因此,技术变革对企业管理影响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更大的不确定性。迈克尔 ? 波特(Michael Porter)写竞争战略一书的时代,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考虑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竞争对手的影响。但是现在,去问问新技术领域的企业, “你们认为企业未来会如何发展” ,许多人会告诉你,两年以后的事情谁都不知道,因为发展太快了。人们能看到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商业前景,但说不准技术发展速度和具体路线。这就引发了人们对企业战略到底是一种思路,还是一个方案的反思。 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企业管理面临问题,过去的经验没有办法直接拿来用,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4、,在这种情况下,对形势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直觉,管理的智慧往往比管理的知识更为重要。当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会。 在传统产业,当中国的产业开始发展的时候,发达国家的产业早已经成熟了,主导技术已经确定,生产模式相对成熟,我们很多时候是模仿与学习。虽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但后来者想要赶到前面却是很不容易的。而现在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云计算、海量数据处理、物联网、新能源利用领域,你会发现很多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为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会催生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 技术变革改变管理方式 新技术的出现、发展与成熟,
5、对管理手段的革新产生了很大影响。今天的很多管理手段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过去比较复杂的管理现在变得很简单,原来无法实现的功能现在可以实现。 我参观过生产西裤的一个工厂。服装生产的部分工序需要技术很高的工人,一个工人训练两到三个月也不一定能做得好。现在应用了新技术以后,一个星期的培训就可以让一个新工人上岗。操作上比原来简单了,而产品的质量却提高了。过去我们往往把保证产品质量寄托在严格管理上。强调要有严格的管理,才能有好的质量。现在质量要靠设计,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 在我参观的西裤厂里,生产线上每个工人前面有一个小液晶屏幕,屏幕上面记录着工人今天干了多少活,有多少成品,有多少废品,有
6、多少返工。并且完成一个成品可以得到多少钱,生产废品要扣多少钱,工人时时刻刻都能够看到。这样,工人每完成一件衣服,就知道自己挣多少钱。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本身对具体的日常管理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它改变了企业的日常管理方式,也改变了企业激励员工的方式。 技术进步还使得一些以前无法实现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19 世纪 20年代,在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下,标准化、大规模、大批量生产是主要生产模式, “福特制”就是典型代表。这一模式的生产效率高,单件产品成本低,但无法满足产品的多样化需求。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与高新技术的出现,企业通过应用新技术实现“柔性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几十年前,马路上同一牌子
7、的汽车都是一个样子,但今天,同一牌子的汽车从功能到颜色可能不同。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举过一个关于人类战争史的例子。从使用冷兵器,发展到使用前装线膛枪,再发展到使用后装线膛枪,士兵进攻的队形在不断地变化。物质条件变化了,战争的形式就会发生变化。我们现在也是这样,技术环境变化了,管理方式就会相应发生变化。 技术变革改变商业模式 技术是实现商业价值的手段,技术的变革与创新会直接导致商业模式的变化。 我们观察手机市场的变化。最初占据中国手机市场的是一些大的手机厂商,这是由于手机开发的门槛非常高,仅手机软件源代码就有 30G之多。生产手机不是一般的小企业能干的。然而在 2006 年,台湾手机芯片商联发科
8、(MTK)开发出了一种 MTK 手机芯片,将手机的主板与软件集成在了一起,大大降低了手机生产的门槛:普通厂商在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只需采购 MTK 芯片及其配件便可批量生产出手机。也就是说,MTK 芯片使得人人都能生产手机了。这种技术变化导致山寨手机的大发展,大多数原来的手机厂商很快就被山寨手机打败了。 不仅价格低廉,个性鲜明,山寨手机还采用了与原来不同的营销模式。它不再通过中间商一层一层的分销,而是形成了以深圳华强北为主要集散地的一个集市形式的营销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因为小小的芯片,手机市场从产业链的形式、营销渠道到产业组织形式全部发生了变化。 直到最近几年,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
9、技术成熟之后,这一切又发生了改变,智能手机的需求成了一个趋势,山寨手机慢慢地萧条了。曾一铺难求、租金惊人的山寨手机大本营华强北商业街,如今正经历萧条冷落的寒冬。 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市场跌宕起伏的背后是技术的变化。技术变化导致了管理的变化,导致产业形态和企业竞争形式、格局的变化。 技术变革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判断 技术的变革还会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判断。 观察中国历史,你会发现 2000 年前的古籍就有关于商业活动的义利之辩,古人早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类的训诫。为何古人会如此强调经商中的“义”?因为古代经济与技术不发达,古人生活的环境是人口流动极少的熟人社会,违反道德准则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反观
10、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口流动变得频繁,熟人社会被打破,违反商业道德的成本被降低,人们的价值取向就发生了改变,很多人唯利是图,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理性经济人假设。这种假设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 斯密(Adam Smith)提出。此假设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当然,经济学的“理性人”假定是一个最基本假定,忽略了其他很多变量。当经济学中的这种思想影响到企业管理者时,管理者认同的,就是企业可以看做是一个“经济人” ,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盈利,追求利润最大化,并将之当作一个终极目标。这个假设忽略了
11、诸如社会责任,人文关怀、保护环境等问题。 实际上,利润最大化从来就不是企业的唯一目标。近些年,对企业目标的表述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价值最大化,再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这种演变有企业管理者认知变化的原因,也有技术变化的原因。 今天,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网络上社会化媒体,特别是微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现在的企业如果忽视社会责任,一旦出了事情,都有可能在微媒体上被迅速传播,造成全国性的影响,甚至导致企业垮台。这样的技术变化放大了企业违反商业道德的成本,提高了企业对社会反应的敏感度,使得企业不得不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得企业有动力和压力去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企
12、业价值取向好像又在向古代社会回归。琢磨此中意味,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技术变革给企业价值判断带来的影响。 技术变革促进了管理理论发展 客观讲,自“科学管理”理论出现之后,一直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管理理论发展并不快。但近些年来,新出现的管理理论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究其原因,主要是面临迅速变化的技术和经济环境,企业的管理也在不断创新。旨在反映和解释企业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必然也要加速发展。 以创新研究为例,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新经济发展有关的技术创业、与经济结构变迁有关的服务创新等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继 20 世纪出现的 AU 模型、主导设计、技术集成、结构式创新等
13、理论之后,合作创新、领先用户导向型创新、破坏式创新、开放式创新等新的概念不断被提出来。在企业战略研究领域,广泛引入社会学、生态学、博弈论等学科的研究思路,更加强调对不确定性环境与战略适应性的研究。 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工业革命,管理理论、管理实践的变革与历次工业革命相伴生,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在大变革的时代,如果哪个企业的领导者觉得新技术对他的管理没有太大的影响,是因为还没有到时候。前几年,实体商店并不觉得有多大威胁,但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让所有的商店都产生了危机感。技术变革的速度在加快,对经济、社会与企业的影响也在加大。企业能感受到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虽然,技术变化与社会变化是交叉的,很难单独的用一种技术变化去解释变化的结果,但在不确定的年代,如何管理,如何善用技术,是值得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