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蒲松龄( 16401715 ),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 作者介绍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 “累代书香 ” ,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 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旋闰章的赏识,赞他 “ 观书如月,运笔成风 ”,一时文名颇高。但自 19岁 “ 弁冕童科 ” 之后,屡试不第,直到 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
2、历正月二十二日,依窗危坐逝世。蒲松龄的创作,除 聊斋志异 聊斋文集 聊斋诗集 和关于农业、医药的通俗读物 农桑经 药书 等。 聊斋志异 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一部以作者书房名称命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因借叙说奇闻异事,赞美花妖狐魅来鞭挞世间的丑恶,故称作 “ 志异 ” 。郭沫若评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 松龄作者介绍 蒲松龄,生于明代末年,一生主要活动时间是在康熙年间。 他本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华的人,一生的遭遇却很不幸运,连个举人都没考上,做了近 40年的清苦塾师。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为什么叫 聊斋志异 ? “ 聊斋 ” 是作者
3、的书斋名, “ 志异 ” 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奇闻异事?因为通过这些离奇虚幻的故事,便于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便于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也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满腔 “ 孤愤 ” 。至于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 “ 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 (传奇,指唐代传奇小说 )。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 介绍 聊斋志异 既是一部 “ 搜抉奇怪 ” 、 “ 事涉荒幻 ” 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又是作者 “ 触时感事 ” 、 “ 以劝以惩 ” 的孤愤之书。这部小说集初名为 鬼狐传 ,一开始只是在民间传抄
4、,直到作者去世 50年后,才在浙江睦州成书问世,定名为 聊斋志异 。全书共 16卷, 491个短篇。 聊斋志异 内容丰富多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新奇,结构巧妙,千姿百态。作者将古代小说中 “ 志怪 ”“ 传奇 ” 和 “ 人情 ” 的精华特色糅为一体,艺术造诣在历代文言小说之上,是 17世纪后半期,话本、拟话本小说已过花红时节结出的硕果,也是我国微型小说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蒲松龄 20岁左右开始创作 聊斋 , 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 聊斋 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 “ 集
5、腋成裘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详略安排文笔变化虚幻情状详写捉虫曲折过程略写献虫层层受惠粗笔勾勒故事开端(饱含同情)工笔描述发展高潮(饱含同情)粗笔勾勒故事结局(辛辣讽刺)心理描写,细腻合理情景描写,逼近生活情节曲折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课文结构分析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编写故事结构提纲。全文共九段,各段内容可概括为: 祸源宫中戏促织,县令媚上害民间。 童子成名报充役,家产赔尽遭杖刑。 成妻备钱问巫卜,神灵示成猎虫所。 按图索虫佛阁后,猎得俊虫喜笼归。 成子好奇窃发盆,虫死人悲祸临头。 儿用魂灵化蟋蟀,以供为父塞官责。 试斗不意显奇才,鸡败更令成惊喜。 遍斗名虫龙颜悦,成名家富儿复苏。 春秋笔法史传体,微言大义予褒贬。依据上述内容,结构提纲可编成:交代故事起因 故事的开端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作者的评语 。v课文内容剖析v小说以明代宫廷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以蟋蟀为线索,描写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朝政昏暗、吏治腐败以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罪恶,借讲述前朝故事,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