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优化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4105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优化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优化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优化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优化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优化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优化探析提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和课堂教学均出现诸多不同以往的特点。在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特点与课程特色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中国旅游地理课堂特点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探索适合三本学生特点的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优化探析基于“学生+课程”特点 收录日期:2014 年 3 月 4 日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三本院校的学生出现了

2、诸多新特点:知识面广、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强、富有创造性的优点。面对这部分大学生群体,大学生课程教学优化研究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涵盖了地理学、园林学、考古学、建筑学、民俗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门集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为一体的交叉学科。但在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该课程开设较晚, 中国旅游地理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在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中已有所涉及,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新鲜感。因此,在分析学生和课程特点基础上,规范和完善课程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三本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本科教学质量

3、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生特点 中国的大学划分为“三个世界” (唐少清,2010):国家重点高校,如“211 工程” 、 “985 工程”大学属于“第一世界” ,地方重点高校属于“第二世界” ,其他高校,如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则属于“第三世界”。目前来看, “第三世界”的学生与重点高校学生相比有很多的不同,通过对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信息量大,知识面广。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电脑的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更为便捷,也使目前的在校大学生比以往的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途径更多,信息量更大。同时

4、,三本院校的学生具有更广的知识面,以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学生为例,虽然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中等,但是由于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社会实践丰富、综合素质较高,视野更为开阔,对于中国旅游地理中部分基础的知识有所了解。 (二)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三本院校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从各类兼职、网店、工作室到自主创业,充分体现了目前三本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比以往的大学生更加活跃。同时,目前三本院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是家人及亲友眼中的佼佼者,所以他们的自主意识非常强,乐于表现自己,证明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能。在中国旅游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活

5、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个性鲜明张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积极的展示自我风采。 (三)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对于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三本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以“听”为主,忽略了做笔记,往往学期结束时,却发现书本笔记甚少,不知道如何复习,需要老师串讲,考前临时突击。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一般是老师讲什么,自己学什么,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缺乏热情和主动性,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较为刻苦,但是他们的自学能力较差,寄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清楚,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 三、课程特点 (一)边缘交叉性课程内容重复。中国旅游地理以地理学科为基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6、,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范畴不断地扩大,带有鲜明的渗透性。如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中,涉及风景园林、历史、文化、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生态学等学科,因此中国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真正的边缘交叉学科。 正是由于其边缘性, 中国旅游地理对非旅游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对于旅游专业学生而言,在之前的教学中,相关的内容与很多其他课程相重合,比如: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文化、旅游美学等,容易导致学生重复学习同样的东西,让学生觉得厌倦,没有新鲜感。 (二)教材版本多适用性差。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层次较多,市面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出版的不同的教科书,可谓是琳琅满目。但在这些教科书中,很难选择一本

7、适合三本学生的教材,原因有二:1、难易程度不一。 中国旅游地理教材的难易程度分布呈马鞍状,要么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要么针对所有本科学生,对三本学生缺乏适用性;2、本科教材更新缓慢。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讲究时效性,但在为数不多的本科教材中,出版日期大多集中在 2010 年前后,而近三年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大多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因此,尽管教材版本较多,但适用性较差。 (三)区域性显著系统性强。不同地域空间展现着不同的地理个性和风貌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根据需要进行了教学区划,并对各旅游大区的区域旅游特色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如东北旅游区的区域性表现为:山环水绕、林密物丰等。 然而,对旅游亚区即以“省”的旅

8、游资源介绍缺乏系统性。根据相关教材的教材,往往单纯介绍旅游资源,但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分布、联系几乎没有涉及。这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学习了相关的旅游资源之后,往往浮在面上,形成“点”性认识,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把握较差,难以学以致用。 (四)趣味性要求高理论性并重。如何处理趣味性与理论性的关系是中国旅游地理三本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以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课堂上,学生对趣味性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理论的知识明显重视不足。一方面教学中理论介绍与资源介绍脱节,且不详细、具体,有些是高中地理知识的重复,缺乏趣味性;另一方面本科教学不同于高职高专,需要一定的理论深度,但中国旅游地理大部分的章节中关于

9、旅游景点的介绍往往局限于资源位置、面积、等级等,属于简单记忆内容的堆积,使理论性明显不足。 四、教学优化 (一)优化原则。 中国旅游地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边缘学科,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1、正确处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国旅游地理涉及地理学、历史学、生态学、城市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教学时应广泛吸收各门学科相关的知识,又要有自己的体系发展。 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中国旅游地理的知识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也要不断追求创新,根据课堂需要,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除了讲授常识性知识外,还应注重

10、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在传统课堂讲授的同时,还应该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如以 PPT 应用的图片演示、课堂发表、讨论、评比等方式加强教学效果。 (二)内容优化 1、重构教学内容。笔者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实践为依据,根据实际的课程内容,以黄远水先生的 2010 年高教社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版为教材,按照知识模块化的思路对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优化,提出知识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具体见表 1。 (表 1) 2、系统化。学生在课堂接受的知识量大,但这些知识不成系统,难以记忆更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在实际的教学中,在介绍每个旅游亚区即“省份”时,均采取“总分”的方法,先

11、进行系统化的介绍。如河南省旅游亚区,首先根据该省的旅游地图介绍该省的“区域旅游格局”:直观来看为郑汴洛三点一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更进一步的格局,即为“三市五区” ,即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与豫北区、豫南区、豫西区、豫东区与豫西南区。如图 1 所示。 (图 1) (三)教学方法优化。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方法很多,如引用式教学法、地图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尽管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作用,但在教学方法的优化上,下面几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兴趣导入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采用“兴趣”导入法在课堂教学开始,利用多媒

12、体,采用视频、案例、问题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课程开始的 13 分钟时间内,播放某地的一个旅游宣传片,激发学生对该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学习热情;或针对该课程的一些内容,适当的举例,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来理解知识,化理论为实例,在实例中找到乐趣,或者教师在上课时,善于提问,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向学生问,学生也可以向老师问,形成互动,在解答中找到乐趣,培养兴趣。 2、任务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把任务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主张“做中学、学中做” 。在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中,在每学期上课的前两周,分配好任务。如:黄远水先生的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后 11 章为旅游区划,即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

13、11 个小组,各组人数相当,同时让学生在课下充分准备好发表材料,材料完成后,经与教师的协商和调整后再来发表,时间为整个章节总时间的 30%左右。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的自主学习、人前讲话、团队协作等能力与素质都有较大的锻炼,进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 3、多媒体教学与 3D 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法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其通过视频、图片、地图、具体实例展示能使课本上的知识图片化、形象化,增强现场感,使枯燥的理论认识与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 3D 实验室是为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虚拟旅游实训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旅游专业师生可以对全国各地的景点进行全方位的任意漫游,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各个景区,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 3D 平台进行导游词讲解、景区线路设计,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春慧.基于“90 后”大学生特点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与教学,2013.8. 2吴艳芳.对于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几点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3李德明.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8.10. 4唐少清.基于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报,20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