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筑电气设计之我见.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4137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建筑电气设计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时期建筑电气设计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时期建筑电气设计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时期建筑电气设计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时期建筑电气设计之我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时期建筑电气设计之我见摘要:合理设计建筑电气的各个系统和运用先进的电气设备对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及节约基建投资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笔者阐述了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并且从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两方面分析建筑电气设计,为建筑电气的安全与进步做出参考。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强电弱电 Abstract: The rational design of building electrical systems and advanced electrical equipment to meet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infrast

2、ructure investmen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use. Therefore,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design of building electrical energy, and analysis of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from two aspects of power system and the weak system, make reference to the security and progress of building electrical. Key words: e

3、lectrical building; energy-saving design; strong weak 中图分类号:TU2 一、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1、照明节能设计。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保证不降低照明质量的要求下,尽量减少照明电路中能量的损失,从而达到能量利用的最大化。照明节能设计的措施通常一般有以下几种:照明方式选择:应当充分利用自然光,这是节省照明能耗的重要方式之一,即在设计中电气设计人员应当尽量考虑到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的充分结合,从而从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照明电能;选择合理的光源: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应根据不同的场所选择不同的光源。选择恰当的照明方式或装置也是一种可行的节电能的方法。根据照明使用

4、的要求分别采用各种节能型开关。 2、降低线路损耗。当电能传输时,在电路网络中就产生功率损耗,一般来说,其与线路的长度和负载的大小相关联。因此,应当尽量提高系统的功率系数、减少导线的电阻,从而降低其损耗。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线路路径的选择要合理。为减小导线长度,线路尽可能不走弯路,尽量走直线;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导线的截面积大小的确定应根据电流指标与经济条件来确定。对于线路较长的电路,在满足电流以及电压降要求的情况下,可使导线的截面积加大 12 级;合理确定电气用房所在的位置。其遵守的基本原理就是尽量减小供电路径。 3、空调系统的节能。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至少占建筑总能耗的 50以上,系

5、统节能潜力巨大。具体应遵循一下原则:机电设备启停优化控制;变风量、变流量系统最优控制;冬夏季部分负荷时水泵分设控制;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控制;参数设定节能控制, 包括温度标准设定、焓值控制、利用室内 CO2 浓度控制新风量等。 4 合理选择变压器。变压器作为配电系统的基本设备,其损耗大约占总耗量的 6%,主要分为铁耗和铜耗,铁耗又称为空载损耗,与负荷大小无关,仅与铁芯的制作材料和制造工艺有关,故一般来说,最好选择节能型变压器。铜耗与负荷的大小有关,故在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时,应根据负荷运行的时间性变化,相应的选择变压器的运行参数与台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二、强电系统设计强电系统

6、的技术发展,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们所亲身经历的。如此巨大的发展,为我国的建筑电气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建筑的安全用电创造了条件。随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深化应用,有些设备或系统的控制,逐渐走向由专业的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并向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开放其通信协议,达到系统间的互联和互通。系统能不断进行采集和分析,提前给出必要的提示或警告,便于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电力自动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可基本取代传统的二次回路,具有接线简单,性能可靠,易于维护等优点。可靠性根据用电负荷的等级,保证在各种运行方式下提高供电的连续性,力求

7、可靠供电。 灵活性主结线力求简单、明显、没有多余的电气设备;投入或切除某些设备或线路的操作方便。这样就可以避免误操作,又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处理事故也能简单迅速。灵活性还表现在具有适应发展的可能性。 安全性保证在进行一切操作切换时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以及能在安全条件下进行维护检修工作。 一般来说,建筑中变配电系统主要包括:高低压系统、变压器、备用电源系统等;电力系统主要包括电力系统配电及控制;照明系统则包括室内外各类照明;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防雷电波侵入、防雷电感应、接地、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等等。在这短短二十多年中,这些系统的技术和产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设计的理念也随

8、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干式变压器的出现,为建筑电气设计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不存在由于变压器油泄漏而发生火灾的可能,使之可以方便地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更直接深入到负荷中心。另外也消除了建筑内对油变压器容量的限制,建筑中干式变压器可以采用更大容量。 应急电源所采用的发电机组,从其性能和体积上看,都比过去有很大进步。除在工程中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外,作为应急照明,可采用 EPS,对于允许中断供电在毫秒级的设备,则可采用 UPS。 电力设备的控制,从过去的单一继电控制走向了自动控制,除了各类元器件性能更好、体积小,使控制箱体体积减小外,更主要是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控制,使受控设备处于最佳控制状态,进一步

9、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三、弱电系统设计智能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是通过对建筑智能功能的配备,强调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在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现节约能源、提升建筑使用功能、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筑的实施,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注重生态、注重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从工程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实用和适用为标准,不盲目跟风、片面追求智能化系统的先进性和全面性,而是以在技术上适度超前,又做到投资合理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工程的使用功能、投资标准和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出先进性、可靠性、合理性与经济性的最优交点,这一观念目前己成为智能建

10、筑行业的共识。 1、建筑设备监控技术。二十世纪 80 年代主要采用计算机集中监控的方式,由于可靠性较差,运行速度较慢,90 年代以后已经很少采用,取而代之的是集散式控制方式。在 90 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结合,建筑设备监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2、安全防范技术。安全防范包括闭路电视监控、入侵报警、通道控制(门禁)、巡更、对讲、周界防越等子系统。安防系统从最初的各子系统相互独立,发展到如今的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极大地提高了安全防范的严密性、可靠性和实时性,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3、通信网络技术。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双向有线电视

11、传输网络和电话通信网络等,前两者作为智能建筑宽带骨干网集中了几乎全部的信息应用和信息管理资源,连接了几乎全部的用户站点。在二十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各种类型的网络均有一定的市场和用户,但在 90 年代后期,以太网以其投资合理、布线灵活、性能优越、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逐渐在各种网络通信技术中独占鳌头。接入网技术是智能建筑与外部网络连接的关键,它使有形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智能建筑接入城域网或Internet,要求接入的带宽越来越高,以满足用户数据通信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有线网络发展的同时,无线网络以其接入的灵活性,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4、综合布线技术。综合

12、布线是智能建筑中数据、语音以及多媒体通信的基础平台,自该项技术进入我国市场以来,由于其优异的性能,给国内的智能建筑市场带来了一种新理念、新技术,并立即在建筑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各类智能建筑所广泛采用。为了适应网络传输带宽和速率的发展,综合布线新产品相继问世,从最初的 3 类线、5 类线到6 类线,甚至出现了超前于标准的 7 类布线系统产品,以满足千兆网的需求。随着网络传输速率的提升,为适应其发展的万兆光纤网也已投入市场,新型的多模和单模光纤将作为良好的传输介质得到广泛的应用。铜缆从三类到五类、超五类、六类甚至更高类别,从铜缆发展到光缆,技术和产品不断更新,充分体现了汀发展的迅速以及智能建筑应用新技术的广阔前景。 四、结束语 目前,建筑电气的建设逐渐向自动化、节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些方面必然对电气设计有许多新的要求,使建筑电气的设计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在设计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关于更安全、更可靠、更好的节约成本的问题,只有经过仔细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即为将来发展留出裕量又节省投资,这样才是一个合理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