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念奴娇 赤壁怀古1、朗读全词,疏通文字。2、补充注音: 瑾 jn 樯 qing 3、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 大江东去 、 大江东 、 酹江月 作为 念奴娇 的代名。 乱石: 陡峭不平的石壁。 群山。 释名 : “ 山体曰石 ” 。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 “二乔 ” 。 “大乔 ” 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 “小乔 ” 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 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 二乔 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 “初嫁了 “就是刚嫁过去。 “了 “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2、。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 “强虏 ” 或 “ 狂虏 ” ,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二、讨论分析课文 v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看课文提示) v2、应如何评价苏武 “人生如梦 ” 的感慨?(结合语境) v3、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苏轼 ( 1036 一 1101),字 子瞻 ,自号 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
3、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 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 又贬惠州 , 远徙琼州 ,后死于常州 。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 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 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 赤
4、壁怀古 是苏轼 谪居黄州游赤壁 时写的。这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读课文 ,讲读上片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 境界开阔,气象恢宏 ,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 “浪”怎能冲洗手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 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 “逝者如斯夫 ” 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 产生对历史和
5、人生的思索 。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 “风流人物 ” ,这一句进一步提出 “三国周郎赤壁 ” 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 “人道是 ” 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看课文注释 )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 先写江岸石壁 , “乱 ”写出险怪, “ 穿 ”写出高峪。 再写江面波涛 , “惊 ”写汹涌, “拍 ”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 ”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这一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 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土。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