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旅游者体验“原真性”研究摘要:对民族旅游者的认识一文中,研究者采用实证研究法以旅游者视角对民族旅游者的特性、旅游动机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通过旅游者的出游动机这一辨别因素将民族旅游者分成了四种类型,在研究人员列举出的 8 种民族旅游动机中,而受访者选择最多的动机因素是去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通过阅读思考,围绕旅游者希望得到的“淳朴体验”还是研究者所研究的“原真性文化”这一问题展开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民族旅游者;原真性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91.01 1 原文简介 当前外国学者对民族旅游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民族旅游与
2、政治利益的关系、民族旅游的媒介作用、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艺术品的变迁、真实性体验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而在这些研究当中,大部分学者主要是站在东道主的角度,去研究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东道主、旅游目的地产生的影响,而且大多是负面影响。 相比其他,学者 Gianna Moscardo 和 Philip L.Pearce 中对民族旅游者的认识文中的研究方法是与其他有所不同的:他们在研究民族旅游时主要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从旅游者的视角来对旅游者市场的特性、动机、本质进行剖析和了解。文中研究是在澳大利亚 Tjapukai 国家级原住民文化公园进行的。他们在两个特定的时间段,选取了
3、1500 多位到此公园旅游的游客完成了 1556 份调查问卷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到游客的基础信息采集、了解他们旅游动机和方式、询问他们到此处游玩的感受及满意度等。基于这些调查成果的整理、分析、研究,他们将这些接受访问的旅游者分成了四种类型:关系型、学习型、参与型和漠然型,并发现,每类旅游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他们对民族旅游的兴趣点各不相同,而且对最终的旅游满意度也大有区别: 第一种是关系型的旅游者(36%) ,他们是四类旅游者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他们对土著旅游体验的各个方面都感兴趣。一般来说,这类人群是非常活跃的群体,在所有 Tjapukai 项目体验中,都具有高度的参与率。而且,这组旅游者
4、对民族旅游的延伸产品非常感兴趣,他们也是对到Tjapukai 原住民文化公园获得经历体验最满意的群体。 第二种是学习型的旅游者(24%) ,他们对民族旅游的兴趣也很高,但是,相比较直接与原住民接触,他们对民族文化学习的兴趣更浓厚。本组旅游者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不太感兴趣,一般多为年长者,他们大多是为了去民族地区进行学术研究和考察。 第三种是参与型的旅游者(16%) ,其成员的特点是对学习民族文化和直接接触原住民兴趣低,而对食品、工艺品、和参与传统活动兴趣高。这一类的受访者平均年龄最小,他们更喜欢去寻找新奇的事物,而不是真正对民族文化感兴趣。这组旅游者对于公园内的各类旅游活动参与积极性很高,但是
5、一旦涉及文化信息的展示,他们就不太感兴趣了。 第四种是漠然型的旅游者(16%) ,无论是大众化的民族旅游,还是原住民旅游产品,他们的兴趣都是几组旅游者当中最低的。这类受访者之所以到 Tjapukai 原住民文化公园旅游,要么是因为这个景区是在旅游行程中已经安排好的一个景点,要么就是因为同行的其他旅游者提出希望到此处参观旅游。这类人群是几组受访者当中,对此次旅游经历满意度最低的,同时也是对各种旅游项目出席率最低的。在所有的受访者分类中,这组所占的比例最小。 通过本文笔者发现,两位学者在对旅游者进行分类归纳时,很重要的一个辨别因素就是旅游者的出游动机,而在研究人员列举出的旅游动机中受访者选择最多的
6、动机因素是去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 透过这一数据研究结果,不禁让笔者又联想到另一问题,即何为淳朴的民风民俗?民族旅游地区展示的文化其原真性有多少?对于旅游者来说,他们希望得到的“淳朴体验”是研究者所研究的“原真性文化”吗? 2 民族旅游的原真性 原真性(Authenticity)是一个西方概念,意为原生态、真实性。当前对于原真性问题的研究流派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客观主义真实性、建构主义真实性、后现代主义真实性和存在主义真实性。对于以上几种对原真性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在旅游研究中都存在,我们不能直接论断哪种才是真正的“原真性” ,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旅游类型具体判断,而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者而言,他们所
7、渴望得到的“原真性”体验也不尽相同。 民族旅游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旅游类型有着自己的特点,很多民族地区的居民以自己的文化为主要吸引物,并亲自参与活动当中来吸引游客。这样一来,民族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就比其他常见旅游形式多了目的地社区,从而使得民族旅游中真实性的含义更加复杂。 2.1 游客旅游体验的真实性 作为民族旅游活动的参与者,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希望获得真实性的体验。由于不同的游客在个体的社会特征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对于同一旅游吸引物,每位游客获得的真实性体验也不相同。 游客的旅游过程就是一种对理想中“真实生活”和“真实文化”的追求和印证,这种真实性的评价是游客主观感受与外界环境刺激共同决定的。通常
8、在游客寻找真实性的过程中往往会将他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体验和知识相联系,这种真实性往往由游客自己定义。游客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以外来人的身份去体验旅游地文化,总是会存在着很大障碍。要解决此问题,其关键就在于游客能不能很快地进行社会角色的转换,或者说尽可能地暂时舍弃一些在客源地文化下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主要特征。 2.2 民族旅游目的地文化的真实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旅游业的兴起从另一方面推动了各种文化之间的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本地文化必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旅游地区要么保持自己的核心文化来保持族群认同,要么放弃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文化而被外来文化所吞并。但是随着民族旅游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真实性展示方式的多样化,文化的“失真”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民族文化的同化;民族文化的商品化;民族文化价值观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