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开 放 环 境 中 的 国 家 经 济 安 全 (总报告)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开放环境中的国家经济安全”课题组 一、 本项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取得的成果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已经成为经济学、国际政治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随着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在我国经济安全研究领域存在着两种倾向:经济安全问题的泛化,把经济发展中发生的许多问题(不论宏观问题还是微观问题) ,都表述为经济安全问题;国家经济利益泛化,把许多产业、企业层次的利益,看成是国家经济利益。导致不同利益集团把本领域的问题上升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从而获得国家公共政策的支持。这两种倾向的发生,其原因有三:
2、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几乎完全是国有企业,政府是企业所有者和家长,因此人们缺乏真正的公共利益观念,往往容易把一般的企业利益等同于国家利益;二是在改革开放进程日益深化的今天,企业和产业利益的觉醒,有关利益集团认识到只有把问题上升到与国家利益有关的公共利益范畴,才能合法、合理地得到政府保护与支持;三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加速,我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家利益、经济利益的存在形态、获得方式与途径,维护国家利益、经济利益的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利益、国家经济利益的辨别与维护,从理论和技术角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有些问题在今天还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显然,要把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从理论上进一步规
3、范,从政策含义上进一步明确,有必要在总结前一时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对某些基本理论问题做出准确的回答。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在研究中国扩大开放进程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时,有必要首先明确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在当前有那些特点;国家利益如何体现;国家利益如何形成;何为国家经济利益;国家经济利益有哪些特点如何体现;只有首先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研究国家经济利益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如何在经济学、国际政治学意义上科学地定义国家经济安全,科学地定义国家利益、国家经济利益,不仅对深入开拓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政策含义。对外经济开放是一个完整体系。按开放流向分类,一是“引进来”的对外开放,二
4、是“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按开放客体分类,一是商品开放,二是生产要素开放,生产要素开放在对外经济开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当今时代,在现代信息技术催化下,资本、技术、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各个国家经济被越来越深地卷入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国家与国家的相互依存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回避这一趋势。随着加入 WTO,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被置于一个空前开放的环境中。21 世纪中国对外开放无论在广度、深度、力度上都达到了全新阶段。随着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国家利益、经济利益与世界经济日
5、益融合,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国家利益、国家经济利益与区域性利益、全球性利益一体化的状况。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区域利益既有许多共同点,又有很大区别。随着不断加速的区域化、全球化进程,世界的动荡、冲击所引发的惶恐、危机 本项研究自课题批准后,经历了 3 年左右的时间。因为我们认为,加入 WTO 后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要经过一段观察期。同时,对于某些基本理论研究,形成某些基本判断,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思考,因此本项课题现在才基本结束。 本课题由赵英、李海舰研究员负责。王延中、何德旭、张文木、李建民、史丹、谢晓霞、卢周来、杨斌、王燕梅、杨丹辉、翁明等研究员分别负责了有关分课题的研究,并
6、且起草了分报告。总报告由赵英、李海舰执笔。2在信息时代会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规模扩散。有些国际危机,已经迅速地传导到我国,并且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伊拉克战争引起的石油涨价) 。经济环境空前开放,我国经济体系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既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提出了全新挑战,使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建立在一整套全新的体系之上。如何认识与应对空前开放环境下,我国经济安全面临的危险与问题,在战略、政策、策略、制度等等方面改善国家经济安全态势,进一步在扩大开放进程中提高我国经济安全度,寻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途径与手段,是本项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认识与应对空前开放的环境带来的机遇与
7、挑战,是一个长时期的课题。本课题虽是针对我国加入 WTO 后在经济安全方面出现的全新态势与问题,并且以此作为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但是更着眼于我国长远经济发展中的整体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制度性、战略性对策。由于本项研究涉及范围甚广,涉及领域甚多,因而我们在研究中综合运用了经济学、国际政治学的有关方法。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我们采用了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某些产业加入 WTO 后存在的危机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我国总体经济安全问题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估。在深入研究某些产业时,我们还利用了部门经济学的方法与理论(例如,农业经济学、金融学) 。在评价我国国家利益、国家经济利益的安全程度,
8、研究我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手段时,我们大量运用了军事经济学、国际政治学有关理论与方法。在有关国际政治领域研究中,我们基本上采用了现实主义研究方法。本项研究要达到的目标是:在理论上弄清楚国家经济安全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在分析我国经济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深入认识我国经济安全的现状与重大问题;在战略、政策、制度方面提出一些在中长期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观念与建议。本项研究除总报告外,还完成了 18 个分报告。迄今为止,作为本项研究的中间成果,已经在中国工业经济 、 战略与管理 、 经济管理 、 国防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了 50 余篇中间成果。最终成果将以 1-2 本专著的形式发表。由于本项研究涉及领域甚广
9、;各研究领域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各位学者学术背景、观点不尽一致(例如有的学者有比较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有的学者则带有明显的全球化色彩) ;因此本项研究不要求研究结论的一致性,而是在各分报告的基础上,由课题主持人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理论,我国经济安全的总体情况,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基本战略、对策提出概括性结论。这样既反映了参加本课题研究有关专门领域专家的看法,供其他研究者参考,又可以在分别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更具有整体性、战略性的看法。也许这样更能够反映我国目前所处的大时代面临的复杂选择。二、对国家利益、国家经济利益的一般性理论研究(一)国家利益的理论研究近代以来,由于国家形态不断变化,财富形态不断变
10、化, “国家利益”的定义根据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需要,表现为一个历史概念。国家利益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生产方式变化、生产力进步、军事手段变化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是一个动态概念。从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出发,从全球化的趋势出发,对国家利益给予定义之前,我们首先确定,我们的论述里, “国家”与“人民”是同意语,并非是一个国家政府。在此前提下,我们把国家利益定义为: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人民通过法律程序以及通过合法政府行政程序表达、确定与努力获取的,对于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社会福利。有必要对于这一定义予以解释。这一定义前半部分指的是,国家利益具有主观成分。即国家利益是人民从自己的福
11、利角度,从对于国家利益认知出发,通过法律和政府行政对国家利益予以认定。通过国家政府行政予以认定,意味着国家利益实际上受着政府具体运做过程,政府官员、政治家的影响。通过法律与行政程序,意味着人民中不同集团对政府、议会等机构如果有不同影响力,国家利益形态也可能随之变化。这部分的定义意味着,政府、政治家和官僚做出的决策,从国家利益角度看,对人民是一种代理关系,可能准确地反映了人民利益,也存在着不能正确代表人民利益甚至损害人民利益的可能。但人民可以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予以校正。同样,由于人民分成阶级、阶层和各个利益集团,由于各个阶级、阶层、利益集团在社会中所处位置不同,3掌握的资源不同,对政府的影响不同
12、,人民对国家利益的感受与诉求,也同样存在着偏离最大化国家利益的倾向。由于对国家利益的影响力不同,由于不同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政治家、政府官员的偏好与特殊利益,可能导致国家利益在国民受益上的不平等、不公正。国家利益中的主观成分,是受到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深刻影响的。 “国家的文明体系的影响,不同的国家交易体系和规则的影响,则是影响国家利益的认识与判断的更为根本的主观因素。不同的文明、亚文明体系,不同的交易制度、规则与交易实力,导致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交易地位、交易方式、交易手段和交易标准。因此,在衡量国家利益时难以抽象成国家间公认的“一般国家利益” ;许多国家利益在有关国家是惟一的、垄断的,难以
13、交易的;因此,各个国家的“国家利益最大化目标”常常是南辕北辙。 ”强调国家利益主观成分还意味着,国家利益是通过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政府官员的精心考虑;学者的认真研究;履行必要的法律、行政程序后形成的。一个国家人民珍视的价值观、历史文化传统、宗教、生活方式等无形资产,以及人民在没有外在压力情况下的自由选择权利,本身就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定义后半部分指的是,国家利益是与本国人民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至关重要的利益。社会福利包括国家实体性利益。国家实体性福利表现为某种客观存在。例如,人民的安全、领土完整、经济发展、生产、生活资源的保证,等等。社会福利也包括某些虚体性利益。例如,人民可以信奉自
14、己的宗教,可以使用本国的语言,可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人民可以自主选择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人民所珍视的生活方式等等。理论上讲,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个国家政府的目标。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在实际政府运行过程中,在一个国家政治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利益冲突与对立,使国家利益的追求,首先成为一个国内各个阶级、阶层、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然后才是国际舞台上各个国家的博弈过程。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客观的国家利益,如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军事利益,等等,不管哪一个国家当权者、利益集团、广大民众如何看待,都是存在的。但是,对这些国家利益的判断与运用,却是由人们对国家利益主观认识决定的。同一类国家利益,
15、对不同国家来说,由于处于不同文明体系之中,具有不同价值观,使用不同的交易制度与规则,因而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文明体系,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交易制度与规则,导致相同的国家利益,在不同的价值尺度之下,呈现出相对的价值。在同一个国家内部,由于文明体系的转换,价值观、交易制度与规则的变化,也往往导致其国民、政府对国家利益价值判断的巨大变化。不同阶级、阶层、利益集团乃至官员个人,由于在国内政治、经济体制中处于不同地位,具有不同利益,对国家决策具有不同影响,使他们对国家利益的判断与认识,产生不同影响。由于不同的阶级、阶层、利益集团乃至官员个人的利益与整个国家的利益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冲突的,因此导
16、致不同国家可能对相同利益采取截然不同的认识,采取完全不同的维护与运用方式。不同阶级、阶层、利益集团以及个人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冲突,激烈的利益冲突严重地影响着对国家利益的认识与判断。一般来说,对国家利益的最后确定,往往是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任何国家对国家利益的认识,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一般来说国家利益的直接判断者是人民与政府。但是,人民是区分成诸多阶级、阶层以及利益集团的。政府是由政党控制的。执政党代表着其背后的阶级、阶层以及利益集团。在利益代表上必然有所偏颇。政府本身就是多重角色。政府可以是执法者,也可以是经济的推动者,还可以是国家安全的保卫者。多重角色在政府身上轮流体现出来,当国家面临危机
17、和压力时,不同角色的利益价值将出现相对的位置变化,政府对国家利益的选择与权衡也必然是经常变动的。政府自身的利益、政治背景、政府构成和人员组成也在不断变动。由此,也使国家利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判断变化的严重影响。由于从技术角度确定国家利益的困难(如决策技术不完善;信息获取有困难;有些国家 赵英:大国天命大国利益与大国政治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年版。4利益难以取得一致的认识等等) ,也使主观因素对国家利益的影响增加。经济学理论中的“阿罗定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国家利益选择、确定中的困境。到目前为止,人类发明的最精巧制度与规则,也不足以保证在复杂的国内利益斗争和交易中正确地确定最大化的国家利益
18、。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具体的、历史的国家利益,总是由国家内部的各种利益集团之间,通过复杂的博弈得以确定和实现的。国家利益中存在的主观、客观因素往往是相互矛盾。我们把国家利益定义为“对于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社会福利”是因为:无论如何复杂的利益博弈结果,如果是在一个法制国家,必然是经过了比较广泛的讨论与研究之后得出的妥协结果,人民必定对此有一个相对的共识(表现为法律的通过,或全民公决等等) ;客观的国家利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任何距离客观国家利益相距甚远的国家利益确定,都不会得到多数人民的同意。“对于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社会福利” ,意味着存在着一个最小公约数,即任何集团、政治家不能偏离的利益底线。
19、偏离了这一利益底线,在合法的政治过程中就难以达成妥协。任何政府制定的国家战略、政策,必须以这一条作为标准,并且尽量相这一标准靠近。“对于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社会福利”意味着,尽管国家利益在制度以及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政治家之间的博弈制约下,可能会朝着尽量反映全民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可能使所有阶级、阶层、利益集团的利益都达到最大化。国家利益收益与分布是不均衡的。“对于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社会福利” ,还意味着,如果某一阶级、阶层、利益集团追求超过了这一定义之外的利益,就意味着其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可能损害其他阶级、阶层、利益集团的利益,损害多数人利益。应当防止某一阶级、阶层、利益集团在追求
20、利益过程中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害。“社会福利”意味着不是无数单独个人福利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福利。 “社会福利”反应了个人的福利,但是又有其整体特性,不简单等同于无数个人的福利。 “社会福利”包括了安全福利、经济福利、政治福利、文化福利、卫生健康福利、生态环境福利,等等。从技术上讲,一个国家在决定重大对内、对外战略与政策时,不可能使全体国民都受益,而只能牺牲某些局部利益;也不可能确保各方面福利的同等最大化,只能减少、损失甚至牺牲某一方面的福利,以换取主要福利的最大化或者相对扩大。在国家利益的主观因素中,存在着公众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公众对国家利益的感受与认知,随着影响着
21、政府、政治家对国家利益的认知。一旦公众对某种根据利益的认知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取得了很大的共识,政府与政治家在与外国政府打交道时,就不能不予以重点考虑。政府与政治家也可以通过对公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公民对国家利益的认知,以利于政府、政党、政治家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不过这就又提醒我们,存在着因为政府、政党、政治家对国家利益认知、判断失误,而导致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的可能。我们强调主观因素对国家利益的影响,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想说明,正是由于主观因素的存在,因此导致国家战略与国家力量、国家利益不相匹配,导致战略方向选择发生错误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正是由于主观因素的存在,在一个国家判断国家利益,并随之进行
22、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时,有必要进行这方面公共政策的公开辩论,有必要使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尽可能的公开、公正,以使政府制定的国家安全战略尽可能反应国家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也使国家安全战略由于得到国内民众的拥护而得到更好的实施。客观因素变化,一般情况下比主观因素变化,更能影响国家利益。在国家利益中,客观因素是主观因素得以存在的基础。国家利益既体现为人们对于国家利益的一种认识与判断,更体现为一种客观存在。国家利益的客观存在,为评判对国家利益的主观判断正确与否,提供了标准。在当代,客观因素对国家利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对国家利益产生巨大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空间的能力空前提高。
23、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着人类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能力;国家利益的空间和存在形态;国家利益的获取能力。科学技术发展对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开拓了国家利益新领域,增强了国家行使主权的能力;一方面又模糊了国家利益,侵蚀着国家主权。5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生产力的区域化、全球化;对国家利益产生巨大影响。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使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使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越来越密切。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着国家内部各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政党、政治家对国家利益的看法,使各个国家内部利益集团的利益超越国家范围,趋于区域化、全球化,从而影响着他们的政治诉求,使国家战略的制定
24、,更为复杂。全球自然资源保有量随着人类改变世界能力的提高,随着全球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日益成为对国家利益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军事能力变化,对国家利益产生巨大影响。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导致的军事能力提高,使某些国家利益相对贬值。军事能力的巨大变化,影响着国家对于国家利益的判断。军事力量的强大,使某些国家根据国家利益制定的战略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我们这个加速变化的时代,及时地认识到由于客观现实的变化,导致国家利益的变化,及时调整国家战略,十分重要。在本世纪,国家利益从整体上将不断变化,国家利益的形态也将不断变化,各种国家利益排序的随时调整也是必然的。因此,需要以一种动态的国家利益观,对制定国家战略、政策
25、进行指导。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经济利益时,更是如此。在国际舞台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博弈,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利益的实现。国家利益实现的博弈进程可以分成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国际组织(包括全球性组织和区域性组织) 、国际条约、协议中各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博弈,在国际组织、国际条约、协议中根据各自的需要与力量进行博弈,试图使国际组织、国际条约、协议更多地体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反应本国政府的战略意图。第二个层次是在各国之间进行的博弈,通过有关国家之间的博弈,根据各国的实力与国家战略,维护与拓展国家利益。以上两个层次博弈主体是主权国家。在这两个层次博弈中,每个国家都力图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更加优化地配置自己
26、的资源,通过各种交易 ,在全球或区域形成并且获得国家利益。第三个层次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在宪政体制内各个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政党之间进行的博弈,这一层次的博弈决定了各个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政党在国家政体中的法律地位,从而也决定了其对于国家利益的影响力。第四个层次是一个国家内部各个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政党之间在制定国家战略、法律、法规等政治层面进行的博弈,在这一层面的博弈,往往直接影响某一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政党的具体利益。第五个层次是一个国家内部各个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政党在政府行政层面开展的博弈,通过对有关政府机构施加影响来获得自己的利益。国家利益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国家利益具有整体
27、性。国家利益是一个整体,其中包括了政治利益、军事利益、经济利益等等。国家利益一旦做出表达,总是通过一个国家中央政府以全民的名义做出的,不因各别利益集团的反对,而失去效力。其次,国家利益具有内部互换性。国家利益在一个国家的国际交往中,往往是可以互换的。例如,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在经济上让步,获得政治上的好处;可以通过出让某些领土,获得国家的长远安宁;可以通过在农业方面的让步,获得工业方面的好处。就一个国家内部而言,在国家利益确定时,各个利益集团之间也在进行利益互换。再次,国家利益具有合法性,一般是通过国家自主的行政、法律程序,确定与实施。对外交往中国家利益的获得,必然要通过本国政府与其他国家政府之间
28、的谈判、交易得以实现。最后,在 21 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益要通过国际组织来实现,表现为国际条约、国际法、国际规则等等。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的交易。6公平与效率问题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同样是研究国家利益问题的基本问题之一。首先,国家利益的公平与效益问题,表现为国家利益获取过程中目标的确定。其次,国家利益的公平与效益问题,表现为国家利益获得过程中规则、程序的选择。再次,国家利益的公平与效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政府公共政策予以体现。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要首先考虑政策制定目标上的公平,也即政策制定出发点上的公平问题。最后,国家利益的公平与效益问题,表现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
29、体制的不断完备与灵活调节。国家利益可以分为具有“公共产品形态的国家利益”与“不具有公共产品形态的国家利益”两大部分。前者是必须由政府提供的、可以由绝大多数人比较公平地享用的、难以被个别阶级、阶层、利益集团利用来为自己谋利的国家利益。后者是不一定由政府提供的、可能被个别阶级、阶层、利益集团利用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国家利益。大国国家利益具有如下特点:大国国家利益呈现出明显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大国利益更具有可交易性;大国利益与国际秩序、国家间交易制度与规则密切相关;大国利益具有相当程度的“公共性” 。(二)21 世纪初的中国国家利益第一,国家领土、领海、领空的统一、完整与不受侵犯。第二,中国的经济发展
30、进程不被外部因素所打断,使中国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第三,保持中国国内政治稳定,使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核心价值观不因外部压力而发生突变,使中国的改革进程自主地推进。第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第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中国继续对外开放的同时,使世界市场、世界金融体系、世界科学技术体系、持续稳定地、公平地对中国开放。开放必须充分考虑国家经济安全。第六,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能源、资源的稳定、可靠的供应。第七,维护民族、国家最基本的生存空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大力开发海洋空间、信息空间、太空空间,在主权之外的范围内尽可能参与开发这些空间的国际合作。第八,保持中国所在区域内,
31、尤其是周边地区的安定与繁荣。在区域化进程中保持主导地位,积极维护所在区域的经济安全,积极促进区域内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的经济一体化;积极推进与建立区域型安全机制与机构,构造中国边疆安全的防火墙。第九,积极预防、阻止国际反华联盟的出现,不过早卷入与霸权国家的正面对抗。第十,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与磋商,如生态环境的保护;打击恐怖主义;核军控;汇率形成;等等。第十一,维持目前的核战略均衡,在核战略均衡被打破;太空战略态势发生重大变化时,采取强有力的行动,维护中国战略力量的有效性;维护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不致下降。根据国情、国力,逐步缩小与世界霸权国家战略力量的水平差距。第十二,参与维护
32、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对与中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有关国际交易制度与规则的制定与形成,积极参与,并尽可能施加影响。第十三,在国际交易制度与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维护中国海外侨民、企业的利益。21 世纪前 20 年,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们将不能不日益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三、国家经济利益的理论探讨国家经济利益指一个国家人民通过法律程序以及通过合法政府行政程序表达、确定与努力获取的,对于全体国民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经济福利。这一定义的前半部分,从公共选择的角度,从国家宪政的角度,强调了国家经济利益形成的合法性和公众性。国家经济利益要真正成为“国家”意义上的利益,必
33、须通过民众程序上的意见表达,并且得到承认。这一定义的后半部分,强调了国家经济利益是全民经济利益的反映,只有“对于全体国民生存与发展所必须懂得经济福利”才是国家经济利益。首先,国家经济利益代表了国民整体的利益要求;其次,国家经济利益反映了一个国家作为整体发展提出的目标与要求,有时甚至通过政治、军事目标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因此7在表达方式上必然超越各个具体目标;再次,国家经济利益在国家这一层次得到表达与维护时,是通过严格的法律界定和行政程序的,超越了具体的经济行为;最后,国家经济利益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民的整体、长远利益,因此往往不能立即体现为具体的经济福利迅速增长。由于对于国家经济利益目标确定、战略
34、制定、获取与维护的手段选择等等难以准确地予以进行成本效益的量化评价,因此在选择国家经济利益战略目标,确定国家经济利益、制定有关国家经济利益的战略时,合法的宪政程序、科学的决策程序就显得尤其重要。国家经济利益同样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结合。主观因素是政府与国民对于国家经济利益的认知、选择以及战略,客观因素是具体体现在诸多经济领域的经济福利。国家经济利益可以分成两个层次:广义的国家利益,也即代表国民整体利益的经济福利。狭义国家利益,公共财产、公共财政意义上的国家经济利益。21 世纪初,空前开放的环境中,我国的国家经济利益呈现出如下特点:国家经济利益的获得与拓展由政府为主,逐步转向政府与企业合作。国
35、家经济利益的存在形态不断发生巨大变化,国家经济利益客观主体不断变化;国家经济利益存在领域不断变化;国家经济利益的存在空间不断变化。国家经济利益日益超越国境,存在于区域、全球范围内。区域化、全球化使国家经济利益发生变异,使国家经济利益日益以区域利益、全球利益的形态延伸,区域性、全球性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时候成为国家经济利益的代表。由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国家经济利益在国家层面、区域、全球层面的集中化趋势与国家经济利益日益被分散化、地方化、微观化趋势同时存在。国家经济利益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国家经济利益的确定日益程序化、法治化,利益集团之间的政策博弈日益明显。确定国家经济利益
36、并且采取行动的时间成本逐步增加,但是决策失误导致的决策成本将逐步下降。国家经济利益中,以游戏规则、技术标准、国际法律、法规等形式体现出来的制度性利益不断扩大。四、国家经济利益与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利益既然反映和代表了全民的经济福利,那么是否任何国家经济利益都可以上升到国家经济安全层面来认识、讨论以及由政府来制定和采取战略、政策、措施呢?不是。国家经济利益的获取于维护,固然要在某些领域、某些时期依赖和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大量经济活动实现的。即便需要政府进行协调和支持,也不一定需要采取强硬的方式和手段,动用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力量。因此,提到国家经济安全层面来认识,并由政
37、府采取强硬手段予以支持的,只能是国家经济利益体系中的重大国家经济利益。这些重大经济利益关系到整个国家、全体民众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关系国家兴衰。我们认为,只有涉及关系整个国家、全体民众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关系国家兴衰的重大经济利益受到侵袭、破坏时,才能做出“已经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判断。我们通过理论、政策层面上严格划分国家利益、国家经济利益,进而合乎逻辑地从理论、政策层面严格限定“国家经济安全”这一概念的理论与政策层面的含义。通过严格限制“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我们认为,可以在理论、政策层面清楚地界定何为“国家经济安全” ,抑制对经济安全问题过于泛化的状况。重要的是,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上的
38、判断标准。国家经济利益的客观存在,是研究国家经济安全,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政策的基础。正是由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利益,才能使经济问题上升到国家公共政策层面,才能使经济问题成为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在政治层面考虑的问题。五、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利益(一)民族国家与经济全球化传统安全观中,一国的国家利益更多地体现在政治和军事领域,而任何主权让渡都被认为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损害。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尽管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中最具影响的单元,但在国际经济的范畴下,一些领域中已经形成了具有某种共性、8体现全球需求的全球利益,并使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的演变出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
39、可以看出,全球化时代,一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其经济利益已经不再仅由该国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国家政体形态等内生变量决定,外生变量对一国国家利益的影响日益凸显。外生变量包括国际政治形势、世界经济增长态势、全球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及其传输速度、特定时期国际社会的焦点事件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相对于内生变量来说,这些外生变量具有更大的伸缩性、突发性和联动性,因而,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虽然“在形式上仍由国家(政府)决定,但其内涵早已不再纯粹是一个国家的决定;国家利益的定义和范围,大大超出传统的认知框架” 。 其次,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实现途径更趋多样化,其实现过程则更多地表现为开放的、动态的、相互作用和制衡的范
40、式。在这种范式下,不仅一国处理国内问题的独立性受到了一定程度制约,而且“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在全球框架下解决,这就需要部分主权的让渡,对国际条约的签署就是部分主权让渡的体现。 ” 因而,在处理全球问题过程中,主权让渡不仅不一定意味着对国家利益的绝对损害,而且国家利益还有可能通过这些新的渠道得以彰显,对于特定的经济活动,主权让渡以及相应国际合作与协调甚至成为实现国家利益的必要条件。再次,在日渐高涨的全球化浪潮中, “全球利益”逐步凸显。这种全球利益既包括由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应,又包括涉及全球资源、环境、生态等“人类共同利益” 。在全球化条件下,从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来看,只有基于贸易与投
41、资的全球化和自由化,才能最充分地实现全球利益。然而,这种全球利益并不完全等同于各国国家利益的加总,在某些情况下,贸易、投资带来的外部竞争还有可能危及一国国内企业的生存,造成资源、税收和就业机会的流失,使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出现对立和冲突。金融等领域的开放虽然为国际商品和资本流动提供了便利,符合经济全球化需求,但这些领域的开放使一国所处的外部经济关系更为复杂,增加了一国经济运行风险和国家宏观调控难度。现行国际经济关系体系下,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外部成本仍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相关责任机制。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性更加突出,一国对增长速度的过度追求、过度的资源开发(即使仅限于对国内资源的过度
42、开发)有可能符合该国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国家利益,但由此造成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却势必制约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人类共同利益。全球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既存在交叉重合的方面,又充满各种矛盾对立,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错综复杂关系。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在全球框架下解决。随着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与发展,市场机制配置全球资源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着固有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由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些市场失灵将因“蝴蝶效应”而被进一步扩散或放大,从而加剧对世界经济的危害。然而,面对全球化给国际经济关系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现有的主要国际经济
43、组织无一能够真正对世界经济进行有效调控,对全球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机制存在严重缺失。全球宏观调控缺失的根源在于民族国家仍是利益主体,民族性与全球性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在全球化进程中,这一矛盾已经演化成为了一个悖论:一方面,全球性一定程度了消融了民族差异,增强了世界的同一性和整体性,并使经济活动在某些领域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国家的疆界和主权;另一方面,全球性反衬出了民族性,增强了民族意识。也许,民族主义的凸显与困顿正是经济全球化浪潮赖以表现的基本事实, 但现阶段仍没有找到化解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不争之实。经济全球化要求民族国家出让部分主权或国家利益以换取协同利益或全球利益,可是,目前在民族性和全
44、球性之间尚无法确定一个最佳的衔接点和衔接方式。在当今国际关系格局下,各国参与国际经济协调的成本和收益显然并不均衡,发达国家掌控着国际经济规则的话语权,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被动和被支配的地位。 王逸舟:全球政治与中国外交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2 页。 德恩斯特本达: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 ,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 年第 2 期,第 57 页。 孔祥富:经济全球化的系统分析 , 新东方2002 年第 5 期,第 25 页。9由于二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路径和目标模式存在着较大差距甚至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因而,对全球经济宏观调控的需求及其调控手段的设计有着难以调和的分歧
45、,致使各国对在全球统一的宏观经济调控框架下让渡部分主权依然顾虑重重。全球化时代自由贸易与国家利益的矛盾不仅存在,而且有可能在部分领域激化,这也正是在当今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主旋律中,新贸易保护主义仍然演奏着不和谐音符的原因所在。这种对抗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确立更完善、有效的全球利益协调机制,自由贸易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将会得以缓和或化解。 (二)跨国公司与国家利益国 家 利 益 和 公 司 利 益 并 不 是 完 全 一 致 的 。 私 人 投 资 者 所 关 心 的 只 是 自 己 公 司 的 盈 利 , 而国 家 利 益 则 体 现 在 经 济 增 长 及 其 稳 定 性 、
46、 社 会 福 利 水 平 及 其 分 配 方 式 、 就 业 、 经 济 安 全 和 国际 经 济 地 位 等 多 元 化 的 目 标 上 。 在 特 定 时 期 、 特 定 利 益 目 标 上 , 国 家 利 益 与 公 司 利 益 的 对 立很 难 避 免 。 经 济 全 球 化 时 代 , 商 品 和 要 素 的 大 规 模 流 动 拓 展 了 公 司 投 资 和 经 营 活 动 的 地 域 范围 , 使 公 司 利 益 与 国 家 利 益 在 一 些 领 域 的 矛 盾 变 得 更 加 尖 锐 。 这 种 矛 盾 集 中 反 映 在 跨 国 公 司与 东 道 国 、 跨 国 公 司 和
47、 母 国 的 冲 突 上 。联 合 国 贸 发 会 统 计 , 19902001 年间,全球 500 强跨国公司销售额增长了 3 倍,同期全球 GDP(现价)仅增长了 1.5 倍。2000 年,世界最大 200 家跨国公司销售额占当年全球GDP(现价)的比重达到 27.5%。全球最大 100 个经济体中有 29 个是跨国公司。 拥有如此庞大经济势力和丰富国际经营经验的大跨国公司不仅在与东道国政府进行博弈时常常占据上风,而且甚至可以直接影响母国政策,以最大限度满足其全球扩张的需要。经 验 研 究 表 明 , 跨 国 公 司 进 入 对 东 道 国 特 别 是 发 展 中 东 道 国 经 济 增
48、长 具 有 积 极 意 义 。 跨国 公 司 投 资 和 当 地 经 营 活 动 对 东 道 国 产 业 成 长 与 结 构 升 级 、 技 术 进 步 、 出 口 竞 争 力 提 高 及 市场 经 济 体 制 完 善 起 到 了 推 进 作 用 。 但 跨 国 公 司 的 负 面 影 响 也 不 容 忽 视 。 对 发 达 东 道 国 来 说 ,外 国 大 跨 国 公 司 进 入 的 最 主 要 威 胁 在 于 改 变 某 些 产 业 的 市 场 力 量 对 比 , 威 胁 本 国 企 业 竞 争 地位 , 由 此 引 起 的 本 国 企 业 收 益 下 降 或 破 产 将 损 害 该 国
49、产 业 、 企 业 和 劳 工 的 利 益 。对 于 发 展 中 东 道 国 来 说 , 与 跨 国 公 司 之 间 的 利 害 冲 突 更 为 复 杂 。 从 根 本 上 讲 , 跨 国 公 司并 不 具 备 向 东 道 国 转 移 先 进 技 术 和 管 理 经 验 的 天 然 动 机 , 其 生 产 经 营 活 动 都 要 服 从 于 全 球 战略 和 公 司 整 体 利 益 , 因 而 , 一 方 面 , 跨 国 公 司 对 发 展 中 东 道 国 经 济 增 长 做 出 了 重 要 贡 献 ; 另一 方 面 , 跨 国 公 司 对 发 展 中 东 道 国 的 利 益 也 会 造 成 多 方 面 损 害 , 包 括 产 业 和 市 场 控 制 、 技 术依 赖 、 税 收 流 失 、 消 费 结 构 扭 曲 、 滥 用 市 场 势 力 、 破 坏 环 境 和 劳 动 剥 削 等 诸 多 方 面 , 甚 至 发生 了 跨 国 公 司 贿 赂 当 地 官 员 、 干 预 司 法 乃 至 颠 覆 政 权 等 恶 性 事 件 。由于 FDI 所特有的沉没成本(sunk cost)性质,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具有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加之东道国给予跨国公司的各种优惠待遇,使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