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公经济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西部县域经济的起飞,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非公经济 城镇化 县域经济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发展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带来活力与后劲。该报告不仅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认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而且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这无疑是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巨大鼓励与支持。此外,报告也提出“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也表现出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扶持。 毋庸置疑,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首先有望得到更大的发展甚至扶持。因为报告明确表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也提出“城乡居民人均
3、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 ,以及“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可见未来内需会极大加强,再结合报告“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的要求来看,内需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会更加坚实。 环保及低碳产业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生态与环保很早之前就进入党代会报告,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即所谓“五位一体” ,并发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响亮号召,还是第一次。这无疑将给环保及低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
4、展空间。 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也将获得更多支持。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甚至,还将直接惠及其他一些行业和领域,如报告已经明确写出要加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再比如,在民营金融和医疗方面,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 非公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事业,报告的总基调就是改革进取。可以肯定,民营经济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迎来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而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5、大任务,必由之路,有效统筹西部城乡经济的发展,必要的切入点在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主力则是民营经济。 党中央早就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如何有效地统筹西部地区城乡的发展,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西部区域经济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这将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又一举措。中国要实现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化,实现城乡统筹,重点是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则在于西部农村。西部的突出问题是农村人口多。传统农业经济和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工业结构处于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加工的阶段;产业技术水平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远远低于
6、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优势在于有着丰富的水能,石油,天然气,煤以及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草地,植物等旅游资源相对都比较丰富,而且这些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的水平还很低,但发展的潜力很大。 西部地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有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它还是西部有效城乡统筹的基点,也是其落脚点;是城乡统筹最直接的操作平台,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虽有了飞速的发展,与全国的
7、平均水平相比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受西部地区县的待遇、人居环境等条件的限制,高校毕业生回县率也较低,到县级企业工作更少,在待遇和事业留人方面缺乏强大吸引力。发展西部县域经济,西部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要有全局性、长远性及具有战略的眼光,要立足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实施整体战略来解决。 首先,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差异化竞争,打造特色产业。总体上来看,在西部县域经济中,农业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各县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方式上不能强求一致,其关键是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
8、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发挥各地优势资源、技术优势及传统优势,走合作发展的道路,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联合、引进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毒无污染食品、特色食品、精深加工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次,城镇化是加快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推进城镇化可以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产业升级。十八大制定的城镇化战略,必将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机遇。作为欠发达地区,面对二、三产业发展从分散到集聚、工业化与信息化交织在一起的新形势,发展县域经济必然要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效应,增强城镇在资源、人才、技术、产业、商品和信息的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从而以城镇为平台,推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在此同时,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必将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一双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