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题库.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4611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1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传染病学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传染病学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传染病学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传染病学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总 论 一、选择题 A1 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E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B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

2、现。此种情况属于: 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 况是: B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 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C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E 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D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3、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B A. 协助诊断 B确定检疫期 C追踪传染来源 D预测流行趋势 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C A. 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 C A. 传染期 B隔离期 C潜伏期 D前驱期 E免疫期 10.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 转归,通常分为: A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 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 初期、极期、恢复期 D.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 早期、中期、晚期 11.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

4、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E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 、伤寒 1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 A. 6 小时内 B 8 小时内 C 10 小时内 D 12 小时内 E 24 小时内 13.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D A 6 小时 B 8 小时 C 10 小时 D 12 小时 E 24 小时 14.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

5、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它们是: B A甲类 2 种,乙类 23 种,丙类 10 种 B甲类 2 种,乙类 24 种,丙类 9 种 C甲类 2 种,乙类 22 种,丙类 11 种 D甲类 2 种,乙类 20 种,丙类 13 种 E甲类 2 种,乙类 19 种,丙类 14 种 15. 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 C A鼠疫、炭疽 B霍乱、炭疽 C鼠疫、霍乱 D霍乱、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 16. 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 C A隔离、治疗病人 B发现、治疗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疫苗预防接种 E接触者预防服药 17. 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C A改 善营养 B锻炼身体

6、C预防接种 D防止感染 E预防服药 18.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 D A. 患者 B病原携带者 C隐性感染者 D易感者 E受感染的动物 19. 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 IgM型抗体的检出有助于近期感染的诊断 B IgD 型抗体滴度升高提示既往感染 C 疾病早期抗体滴度低,后期滴度显著升高 D在疾病恢复期比早期抗体滴度升高 4 倍以上有诊断 价值 E 回忆反应是由于既往感染或预防接种者再感染另一病原体时使原有抗体滴度升高所致 20. 关于潜伏期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 A潜伏期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量呈成反比 B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 C潜伏期是确定

7、传染病的检疫期的重要依据 D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 E传染病的隔离期是依据该病的潜伏期来确定。 21.关于免疫反应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传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B所有免疫反应都是对机体有利的 C免疫反应可 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E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 22.关于病原体在传染过程中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力成正比 B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潜伏期成正比 C病原体的毒力与致病力成正比 D病原体的侵袭力与致病力成正比 E在不同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发

8、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相差很大 23.接种下列制剂可获主动免疫,除外: C A活疫苗 B灭活疫苗 C抗毒素 D类毒素 E菌苗 24.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B A无或仅有轻微组织损伤 B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 C不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D有的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 E有的传染病几乎无隐性感染 25.关于潜伏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C A病原体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而不出现症状 B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是重要而危险的传染源 D潜伏性感染仅见于部分传染病 E疟疾、结核、单纯疱疹可有潜伏性感染 26. 由致敏 B细胞受抗 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抗体有,除外: C A调理素

9、 B抗毒素 C溶菌酶 D抗菌抗体 E中和抗体 27. 潜伏性感染见于下列疾病,除外: C A结核 B疟疾 C白喉 D单纯疱疹 E带状疱疹 28. 病原携带状态见于下列疾病,除外: A A麻疹 B流脑 C白喉 D霍乱 E痢疾 29. 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因子是,除外: A A调理素 B干扰素 C肿瘤坏死因子 D白细胞介素 1 6 E粒细胞吞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0.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E A有特异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感染后免疫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中毒症状 31. 急性传染病血液常规检查的特征包括,除外: C A.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流脑、猩红

10、热 B.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白细胞可正常,甚至减少,如布氏杆菌病、伤寒 C.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减 少或正常,如乙脑、狂犬病 D. 原虫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减少,如疟疾、黑热病 E. 蠕虫感染时嗜酸粒细胞常增多 32.下列情况可从血培养获得病原体的是,除外: C A败血症( sopticemia) B菌血症 (bacteremia) C毒血症 (toxemia) D脓血症 (pyemia) E脓毒血症( sepsis) 33. 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 E 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 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 菌 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

11、虫 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 34.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对下列疾病应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除外: B A艾滋病病人 B狂犬病病人 C肺炭疽病病人 D鼠疫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E霍乱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35. 下列感染中,可排出病原体引起传播,除外: E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潜伏期 C显性感染病程中 D显性感染恢复期 E潜伏性感染 A1 型 1 E 2 B 3 B 4 B 5 C 6 D 7 B 8 C 9 C 10 A 11 E 12 A 13 D 14 B 15 C 16 C 17 C 18 D 19 B 20 E 21 B 22 B 23 C 24 B 25 C 26 C 27 C 28 A

12、29 A 30 E 31 C 32 C 33 E 34 B 35 E 病毒性肝炎 A1 型题 1. 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 的血清学指标是 , A A. HBsAg B. 抗 HBs C. HBeAg D. 抗 Hbe E. 抗 HBc 2. 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 HBV复制 , 可测 C A. 抗 -前 S2 抗体 B. HBsAg C. HBV-DNA D. 抗 -HBe E. 抗 -HBcIgG 3. 下列指标表示复制 , 但除外 D A. HBV-DNA B. PHSA-R C. DNA-P D. HBsAg E. 高浓度抗 -HBcIgM 4. Dane 颗粒核心部分不包括下列哪一

13、项 E A. 环状双股 DNA B. DNA-P C. HBcAg D. HBeAg E. HBsAg 5. 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可检出的血清标记物是 D A. HBsAg B. 抗 HBs C. HBeAg D. 抗 HBc E. HBV-DNA 6.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 C A. HBsAg(-) 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 B. HBsAg(+) 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 C. HBsAg(-) 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 D. HBsAg(+) HBeAg(+) 抗 -HBc(+) E. HBsAg(+) 抗 -HBe(+) 抗 -H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