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标准- 1 -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标准课程代码: 3001020102 课程类型: 全校公共必修课 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 授课对象: 全校各专业本科学生 编写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修订时间: 2016 年 6 月 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标准- 2 -前 言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贵州大学思想政策理论课程的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建立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根据贵州大学本科课程建设标准(讨论稿),特制订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标准
2、详案。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标准- 3 -目 录前 言 .- 2 -第一部分 形势与政策课程概述 .- 5 -一、课程性质 .- 5 -二、课程特点 .- 5 -三、课程理念 .- 6 -四、学时与考核 .- 6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建设思路 .- 7 -一、课程目标 .- 7 -1.知识目标 .- 7 -2.能力目标 .- 7 -3.素质目标 .- 8 -二、课程建设思路 .- 8 -第三部分 教学团队建设标准 .- 9 -一、课程负责人 .- 9 -二、教师选拔 .- 9 -三、团队结构 .- 9 -四、师资培养 .- 10 -第四部分 教学内容建设标准 .- 11 -一、教学大纲
3、.- 11 -二、课程内容 .- 12 -1.教材建设 .- 12 -2.教学内容设计 .- 12 -三、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 13 -四、实践教学 .- 13 -第五部分 教学过程建设标准 .- 14 -一、教学组织 .- 14 -二、课堂教学 .- 15 -三、课时分配 .- 15 -四、成绩考核 .- 16 -第六部分 教学资源建设标准 .- 17 -一、教材选择 .- 17 -二、参考资料 .- 17 -三、教学条件 .- 17 -第七部分 教学研究与改革 .- 18 -第八部分 教学评介 .- 19 -一、学生评价 .- 19 -二、同行评价 .- 19 -三、学生素质和能力提升
4、情况 .- 19 -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标准- 4 -第一部分 形势与政策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课是我国教育部规定全国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和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社会视野,把握时代发展脉动,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形
5、成坚定的爱国立场、社会负责与较强的社会分析能力及适应能力。二、课程特点形势与政策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其它四门课程关系密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等课程为本课程提供方法论和理论原则与政治导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及中国近代史纲要为本课程直接提供历史和现实的素材。本课程还和其它学科有密切联系,它以伦理学、法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人才学、美学、历史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为依托,立足于正确地认识世界与社会,具有思想性与知识性统一、科学性与针对性统一、系统性与多学科融合性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
6、程建设标准- 5 -三、课程理念以人为本,将国家的意识形态传播意志与学生的社会化成长目标相结合,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生态、关注社会,重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心理健康问题等,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客观地看待社会,积极地认识自我,树立热爱世界、热爱国家、热爱社会、热爱人生的济世情怀,提高学生理性的社会认识能力、勇敢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学时与考核根据贵州大学第三学期的学制特点,本课程设计总学时为 32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 8 学时,实践教
7、学为 24 学时;考核评价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法。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标准- 6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建设思路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及其认识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出分析,使学生基本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理解政策的途径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的基本治国方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社会观和人生观;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四个全面”的核心战略,增强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将中国梦与自身的成长结合起来,提高当代大学生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自觉性和态
8、度,明确自身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并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思想素质。1.知识目标 使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确认识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2.能力目标 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坚定信心和决心,在应对挑战中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更好发展,从而提升对形势的正确分辨能力和判断能力;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标准- 7 -3.素质目
9、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社会素质与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速成才。二、课程建设思路课程总强调课堂教学与实践教相结合,营造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即强调教与学的互动,生与生的合作、学校与社会对话、人生与国家相联的课程文化,体现目前新课程改革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强调一种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让学生积极参与,强调课程的民主性。课程本身就是对话,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学生当作是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人”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
10、标准- 8 -第三部分 教学团队建设标准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首要工作。没有一支思想素质、教学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再好的教材、教案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标准:一、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具有 2 年以上形势与政策课、100 个以上学时的教学经验;发表形执与政策教改论文不少于 2 篇;主持或参加省教育厅级别的形势与政策课题至少 1 项;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能够科学地组织课程建设工作。二、教师选拔主讲教师必须具有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教师在思想上要与国家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教学要有热情;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在教学
11、素养上,有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善于引导学生关注与本课程学习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与学生沟通,正面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三、团队结构根据贵州大学每年级本科学生人数达 7000 人计,形势与政策课要专职教师不少于 10 人,其中教授不少于 4 人,副教授不少于 5 人,讲师不能多于 2 人;博士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标准- 9 -学位以上的教师不能少低于 40%。教师队伍在年龄上要做到老、中、轻三结合;从业教师尽量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有社会实践背景的教师不能少于50%。四、师资培养团师建设重在培养。重在培养团队教师的责任感与团结协作精神;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一是要
12、集体备课,加强教学传帮带。教学团队要经常进行集体备课、教研,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加强教师培训与学习。每年要安排至少 1 名教师参加教育部每年一度的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每年团队成员要至少有 30%参加兄弟院校同类课程的学术调研与考察;三是要鼓励教师热爱教研。每人每年至少发表 1 篇与形势与政策相关的教学改革论文或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 1 项;对于在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或 CSSCI 期刊发表论文或出版相关教研专著的教师,要分别给予 1000 元、3000 元、5000 元的奖励。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标准- 10 -第四部分 教学内容建设标准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讲授
13、近些来国内外的形势与国家相应的政策。其中教育部每年两度公布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是教学的总内容与总依据。 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但国家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与形势下,基本上具有稳定性,许多主题基本上在内容上在两三年内相对固定。为了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标准即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实践教学等进行标准化建设。一、教学大纲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四大板块:政治形势与政策、经济形势与政策、外交形势与政策、社会文化形势与相关政策。教学大纲主要依此四大板块来建构。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每年要在六月份之前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与国内外的热点事件、热点问题对教学大纲的年度修订。教案要明确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思想的;要充分将前沿性理论与先进的课程设计方案纳入大纲设计思路中来,强调对学生社会综合素质、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教学大纲要体现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形势的热点性、政策的及时性与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