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定市“三化”协调发展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一、引言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行“三化”并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路径,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的战略举措。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保定市工业化程度、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层次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深入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建设农业公共服务是保定市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研究保定市“三化”协调发展中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政策指
2、导意义。 二、 “三化”协调发展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质是实现资源和要素在城乡之间的空间范围内,在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产业之间实现最优配置,以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得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政府发挥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对于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机制,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生存、生产、生活等直接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公共服务体系是公共资源配置的基本途径,是弥补市场机制在公共资源配置方面失灵的重要手段,涉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服务、政策性信贷、教
3、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支撑机制,是支撑保定市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三、保定市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态势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保定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保定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三化”协调发展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一)公共服务总量不足,投入不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保定市公共服务需求的主体正在迅速扩大,无论是进城的农民还是农村留守的农民,对于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城镇中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压力也越来越大,公共服务体系覆盖的范围亟须扩大
4、,服务标准亟须提高,服务质量也需要大幅提升。但在政府的公共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支出与行政管理的支出占了绝大部分,用于科教文卫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支出不仅占比很小,而且增长迟缓,居民个人在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承担的费用与压力仍然十分巨大,在公共服务领域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二)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供给失衡。保定市幅员广阔,区域内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城乡差距方面来看,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失衡更为严重,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被集中配置在城市,城市内的一些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部分甚至出现了高端化、而广大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尚未实现全覆盖,实现城
5、乡基本公共服务等值化的目标还任重道远。 (三)公共服务体制僵化。保定市不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长期以来公共服务仍以政府为主体的集权式体制为主,政府无处不在而又处处缺位,造成公共服务体制比较僵化,效率不高。同时,公共服务体系条块分割现象严重,横向上分散管理,纵向上又过分集权,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都存在这一弊端,使得整个公共服务体系缺乏一个统一高效的指挥调度系统,应对公共领域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 (四)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有待提高。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保定市公共服务领域的竞争机制发育十分迟缓,公共服务多数是由事业性质的单位来提供,这些单位内部管理和服务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占用了大量的
6、公共资源却不能产生出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产品。甚至在有些公共服务部门因管理不善造成大量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流失,这些损失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造成公共服务价格不断攀升,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 四、 “三化”协调发展下保定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向 保定市走“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努力探索出一条在保障农业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三化”协调发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化解“三化”之间对立、矛盾的方面,使三个方面的发展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进步, “三化”协调发展,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是与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发展密
7、切相关的部分,它以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发展需求为目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四个层次:一是底线生存服务,包括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二是基本发展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中的公益性领域;三是基本环境服务,包括居住服务、公共交通、公共通信、公用设施和环境保护等;四是基本安全服务,包括食品安全、公共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首先需要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与范围,做到对社会成员的全覆盖。 (二)公共服务体系弹性化。保定市公共服务短缺、结构失衡,其根源在于体制机制过于僵硬,政府包揽的行政特色仍然十分明显,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缺乏弹性。一是不同层级的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权限
8、上没有清晰的界线,基层政府财力与责任严重不匹配,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压力巨大;二是公共服务生产主体仍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其经营目标不明确,效率低下;三是公共服务体制条块分割的利益格局仍然难以打破,一些公共服务生产单位经常出现多头领导等不合理现象。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是关键,政府改革的目标在于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一要制定和实施适合保定市实际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战略,合理划分公共服务体系的门类、结构与重点,制定相应的公共服务标准;二要将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建立适应服务型政府运作的行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与各公共服务部门的积极
9、性和主动性;三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逐步解决行政层次过多的问题;四要建立科学民主的政府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公共财政支出和公共服务过程透明度;五要建立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干部考核机制,将公共服务建设作为各级干部考核的核心指标。 基金项目:2013 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01190) ;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编号:JRSHZ-2013-06005) 主要参考文献: 1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关锐捷.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探J.农业经济问题,2012.4. 3张益丰,刘东.农村微观组织架构跃迁与准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基于山东农村综合性合作社发展经验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1.4. 4骆永民,樊丽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的选择问题研究基于政策敏感度和福利效果的比较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5. 5姜长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举证:自安徽观察J.改革,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