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囊胚培养技术进展受精卵一旦形成,随即启动卵裂机制。在第 3、 4天时受精卵已分裂为约 100个细胞的内细胞团。经输卵管蠕动细胞团被送入子宫腔,通过表面粘性物,贴附与子宫内膜,靠近子宫内膜的细胞分泌一种酶,将子宫内膜细胞裂解,形成一个小洞,从受精后的 5、 6天开始至第11、 12天,整个胚泡埋入内膜,该过程称为 “着床 ”或 “植入 “。胚泡植入后,子宫内膜重新长好,胚泡表面的滋养层细胞不断分裂,长出绒毛状突起,形成许多绒毛,伸入子宫内膜,吸收母体营养胚胎培养 :将卵泡液中捡出的成熟卵细胞洗涤后,置于含人血清白蛋白的授精液中,于 37 、体积分数为 5的 C02培养箱中培养, 4 6 h后授精
2、。授精后 16-18 h转移入卵裂培养液中,观察受精情况,记录原核情况。第3天时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记录胚胎的卵裂球数及分级。囊胚培养: 胚胎移入预先平衡好的囊胚培养液中,于 37 、体积分数为 5的 C02培养箱中培养。培养 2 d后观察囊胚形成情况。发育阻断在离体培养哺乳类(包括人)受精卵时人们发现,在一些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中,受精卵往往不能发育到囊胚,而是停顿在某个特定的发育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作 “发育阻断 ”。发育阻滞的时期随物种不同而异,例如,大鼠和小鼠的发育阻滞发生在 2细胞期以后,人发生在 4-8细胞期,牛、羊等发生在 8-16细胞期,兔发生在桑葚胚期。普通胚胎移植大多数试管婴
3、儿中心选择第 3天胚胎来移植,胚胎已发育到 8细胞。在 IVF中,囊胚培养是 “ 胚胎体外培养 ” 的终末阶段,它通常形成于卵子受精后的第 5-6天。自然生理状态下,早期胚胎在输卵管中发育,直到接近囊胚期才进入子宫。因此,利用体外培养技术将胚胎培养至囊胚期再植回子宫腔,能获得较高的胚胎植入率。囊胚移植的优势(1)使胚胎发育与子宫内膜 /种植窗同步 ,更符合生理着床时间 ,从而提高 IVF-ET的胚胎种植率 ,同时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并减少胚胎移植数量 ,进一步降低多胎妊娠率 ;(2)进一步淘汰具有遗传缺陷、无发育潜能的胚胎 ,使可供移植的胚胎得到筛选 ;(3)缩短了胚胎移植入子宫腔后进一步发育与着
4、床之间的间隔,且子宫收缩逐渐减少 ,可减少胚胎排出体外的机会 ,有利于胚胎着床 ;(4)为分裂期胚胎活检 ,进入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PGD)提供时间,另外 ,可直接对囊胚的滋养层细胞进行活检 ,由于提供了较多的细胞来源 ,进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5)为人胚胎胚胎干细胞技术研究提供细胞来源。因此 ,囊胚培养和单囊胚移植已成为许多生殖中心提高妊娠率 ,并降低多胎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共培养技术及作用机理共培养:是指在胚胎体外发育的培养液中加入一些体细胞作为营养细胞与胚胎一起培养,如输卵管上皮细胞或子宫上皮细胞共同培养等,建立共培养体系以促进胚胎发育,克服胚胎体外发育阻断,提高胚胎移植率。第一,
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能自分泌或旁分泌一些对早期胚胎有利的物质,研究最多的是生长因子;第二,共培养体系可代谢降解或除去培养液中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胚胎毒性因子,如铵、次黄嘌呤和氧自由基等等;第三,共培养细胞可能通过体细胞与胚胎的直接接触促进胚胎发育。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技术卵母细胞由卵巢排出后在输卵管壶腹部受精形成受精卵,输卵管可以分泌活性因子刺激胚胎发育,因此使用输卵管上皮细胞特别是输卵管壶腹部上皮与早期胚胎进行共培养,可以模拟体内的自然环境, 有利于早期胚胎的生长发育,使更多的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人输卵管上皮细胞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共培养细胞, 1989 年 Bongso 等报道,利用人输卵管上皮与人胚胎共培养提高囊胚形成率。 Khatir 等的研究显示,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比颗粒细胞共培养更适合体外胚胎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