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媒体“走转改”活动的实践与思考2011 年 8 月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走转改”活动在媒体中掀起了关注基层和群众的热潮。行业媒体的“走转改”活动,能否打破新闻策划一般只是关注国家及行业内部大事的惯例,形成的新闻作品能否又接“地气”同时兼顾大局?能否通过对局部的观察与思考折射出行业内的现状,解决行业难题?能否通过深入基层来打破行业新闻报道固有的边界?中国南水北调报的“蹲点日记”无疑对此做出了有力的探索。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央决策的事关全局和保障民生的重大工程,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基础性战略工程。2013 年,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一期工程要通水,中线一期主
2、体工程要完工,工程处于攻坚期、关键期。南水北调宣传中心记者深入一线,提出以“蹲点日记”的形式扎根基层、宣传一线。宣传中心所有人员分两个批次,深入工程一线,每次时长 3个月左右,完成了上千篇文章,对行业内部的“走转改”新闻宣传活动做出了探索。 “蹲点日记”的报道内容广泛,不仅局限于日记的报道手段,还包括工程质量系列报道、工程建设进度综述类报道、风险标段的报道等。“蹲点日记”成为中国南水北调报一系列主题宣传的栏目名称。 “蹲点日记”发表后,多篇文章被人民日报 、光明网、 中国水利报等媒体转载。在这期间,媒体还集中发布了上百篇关于南水北调的报道,整体报道形式集中、声势浩大。 探究“蹲点日记”的成功,
3、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工程大局 见真情 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身到基层不难,难的是心在基层;拉近地理距离不难,难的是拉近心理距离。只有用真情,与建设者心理同频共振,才会写出引起他们强烈共鸣的作品。 参与“蹲点日记”报道的记者们通过对一线的采访,了解到了一线建设者工作的不容易。通过蹲点的形式,有不少记者与一线建设者成了朋友,建立了密切的沟通渠道;改掉了记者不“接地气” 、空洞无物的文风;让记者对一线建设者、对南水北调工程充满了感情,写出的文章也更能打动读者。南阳项目部一位建设者在看到写着自己的文章时,激动地
4、留下了热泪。 二、内容贴近实际 要深入 “走转改”并不是单纯的深入建设一线,报道基层信息,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而是要深入下去。只有沉下心来,扎根一线,报道出基层的实际情况,深入、全面地了解各种素材,站在更高的角度、更深的层面看问题,写出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避免就基层写基层。 通过“蹲点日记”活动,记者真正做到了与一线建设者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他们的忧虑和困难。在掌握真实情况后,通过与其他施工标段的类比,一批能够反映工程难题、提出解决方法的好文章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风险标段的系列报道,根据记者深入一线了解到的建设情况,再立足整体工程进展情况,结合其他风险标段的做法,一批有点、有面,有深度、有
5、高度稿件的出炉,不但让各标段间有了比较和学习的过程,也为领导决断提供了依据。 三、提升报道经验 有新意 基层是创作的源泉,是新闻的富矿。到源头去汲取养分,就更容易打破固有的新闻报道思维和新闻写作框架,更容易推陈出新。 通过蹲点,记者的观念、新闻报道的实际操作技能上得到了广泛的锻炼。在新闻语言的运用上,更活泼、灵动了。报道中干枯的数字少了,官腔官调少了,专业术语少了,画面感强了、群众语言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多了。在新闻体裁上,更多样了,现场特写、现场短消息、人物通讯等小短文常常见诸报端。在整个行文上,摒弃了那种通篇充斥着空话套话的冗长行文方式,更短小精悍。 中国南水北调报刊发的面条处长这一现
6、场短消息,通过短短的 400 字,成功地刻画出工地现场一位为了抢抓工期无暇好好吃饭,通过吃面条来填饱肚子的处长形象。这种文章,从选题到用词描写都有新意,读者也更爱读。 “蹲点日记”活动收获了不少经验,今后在继续深化“走转改”活动时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提高:要处理好“上” “下”关系。 一张报纸,代表的不仅是编辑部的编辑思想,更是党的喉舌和宣传阵地,要做到“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 ,学会用文章加强“上”与“下”的沟通。 “走转改”多见的是“下情上达”类的文章,但真正的“上情”更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更要做好“上情下达” 。要学用群众能听懂的语言来解读政策,用能接受的形式来报道政策,这有利于行
7、业政策的落实和执行。2014 年刚刚召开完的两会,媒体分别展开了接“地气”的报道,特别是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切入点离百姓更近,手段也更贴近群众。这种做法,值得行业媒体借鉴。要注重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要学会关注全局,在基层的报道中要能反映面上和行业全局共性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走基层,达到转作风、改文风,与记者头脑中有没有全局密切相关。 在基层,衡量见闻是不是新闻,能不能成为新闻,记者头脑中必须要有时代坐标。简单地说,记者头脑中要装着一些对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思考,至少也应该是某一个时期该行业发展遇到的重要问题,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基层的一些细枝末节。常见的“走转改”类的报道属于微观叙事,关注的是个体命运、局部事情。而“蹲点日记”中的质量系列特稿,就结合一线基层建设的实际情况,立足目前水利行业如何加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做出了分析。只有胸怀全局,在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下工夫,才能在实践的最前沿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总之,要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就要坚持“走转改”活动,把“走转改”作为长期任务,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务求实效。 (编辑/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