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1708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摘要:建筑工程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深,同时周边在建和已建地下空间结构较多,给施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场环境条件,协调相邻单位采取变更方案等措施使设计方案适应现场条件,确保了基坑工程质量和安全,也为同类工程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基坑施工 1.1 地下环廊对本基坑的影响 本工程在某市商务核心区南侧偏西角部,该商务核心区由众多地块组成,规划中区内有一市政中环地下交通环廊,环廊将各个地块连接起来,并同时为各个地块预留分车道和支管廊,以便日后各地块

2、地下室与之接驳形成互通(通车、通水电及各种管线路)。环廊设计地下 2 层,其中地下 1 层为车道,地下 2 层为管线铺设层,管廊地面为市政绿化及行车道,管廊设计埋深平均 8.012.5m。 1.1.1 环廊基坑放坡侵入本基坑 环廊结构(包括其支管廊及出地面的行车道)位于基坑北半环,其结构距离本基坑设计支护桩最近仅 2.4m。由于环廊先于本基坑施工,在施工地下结构时采取放坡开挖的形式,由于当时周边地块都未动工,其基坑放坡较为随意。其大部分基坑放坡上口线均进入本地块红线内,甚至大部分侵入设计基坑边线内 23m,如图 1 所示。 图 1 环廊基坑放坡示意 根据当地安监站要求,当两侧均有基坑施工时,支

3、护系统后不得留下三角形小段土方,避免此小段土方自稳性差从而导致意外垮塌发生安全事故。根据现场环廊基坑放坡现状,原设计支护桩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根据环廊回填的不同时间,针对此种基坑现状分 2 种情况进行设计修改。其基坑可暂不回填的,支护桩将降低桩顶标高至三角段底面,以便先挖除三角段土体后再施工支护桩。基坑必须回填且可回填的尽快将桩顶标高调整至回填标高。但因回填土为松软不密实土质,对支护桩成孔有一定困难,容易造成塌孔等质量安全事故。为此,根据不同的回填区深度,采用钢护筒辅助进行机械成孔。钢护筒采用 16mm 厚钢板制作,护筒内径D+200mm(D 为设计桩径),护筒高度根据实际回填区厚度,宜

4、进入非回填区 500mm 以上,根据回填土厚度护筒高度一般在25m。 1.1.2 支管廊距离支护结构过近 环廊结构设计有支管廊、预留的分车道接驳口和疏散通道及风井等。这些结构作为环廊结构的末节,不但进入此地块红线内而且更加靠近本地块地下室外墙。因此要在这之间修筑支护结构空间十分狭小,最窄处仅有不到 1.2m 的净距。原设计直径 1.2m 的桩无法施工,若施工支护桩,则侵占地下室外墙。为此只能将桩径减小,通过增加配筋及增加 2 道预应力锚索来补偿桩径损失。同时成孔机械尚需 300mm 的作业空间,地下室外墙与支护结构之间已无工作面。因此在地下室外墙采用单边支模的方式进行施工。此段外墙防水先于外墙

5、施工在支护结构上。最终北侧分车道附近 D1D17 号支护桩及西侧分车道接驳口处的 G1G9 号桩改为双锚索锚拉的 800mm 直径支护桩。 1.2 相邻深基坑处理措施 本地块东侧为环廊出地面的车道,车道中心线为红线,车道东侧为一深 15m 基坑,本地块施工前该基坑刚刚开挖完毕正在施工地下室底板。两相邻基坑支护结构内侧间距 16.017.5m。此相邻基坑支护体系也是排桩加锚拉喷锚支护体系。不同的是其预应力锚索为桩间锚固,通过工字钢腰梁锚拉支护桩。由于距离过近,该相邻基坑的预应力锚索可能已伸入本地块支护桩线以内。同时应核实本侧设计的基坑预应力锚索是否伸入相邻基坑支护线内。如果预应力锚索互相侵入,存

6、在如下问题:本侧支护桩成孔及土方开挖时将伤及对侧已完成的预应力锚索,影响对侧支护体系安全;若本侧锚索长度超过对侧基坑线,则在锚索成孔时将打穿对侧支护,可能伤及其支护体系,同时打穿的锚索孔将造成无法注浆。 根据以上情况,施工前必须确定对侧支护体系详细情况,同时调整本侧支护体系,尽量减小相邻基坑的互相影响,确保施工安全。为此,项目部协调对侧基坑设计及施工单位,并结合图纸进行精确放样(如图2) 。经放样后分析,本侧锚索设计长 19m,经倾斜 15后已达到对侧支护桩内侧,为避免造成穿孔将其由原来的 6 束 19m 改为 7 束 17m。而对侧的锚索已经进入本侧支护桩 0.30.8m。因其已经施工完毕,

7、为避免本侧成孔及开挖时伤及锚索,需采取可靠措施进行处理。通过仔细放样分析后认为,若其锚索处在支护桩桩间,则不会对两侧基坑造成影响。即使其锚索在施工时发生角度偏移,但只要其锚索下料长度未增加,其偏移后仍旧无法触及本侧支护桩。因此本侧支护桩必须根据对侧基坑支护桩及其锚索的位置进行定位,以避开其锚索。同时在本侧支护桩成孔及土方开挖中密切关注施工情况及对侧基坑情况,一旦有情况马上停止施工,仔细进行查看。通过施工东侧支护桩及土方开挖,躲避情况良好,未发生伤及对侧锚索的情况。 图 2 相邻基坑关系示意 2、基坑监测 根据本工程的特殊环境条件,B1B29 号桩设置为基坑水平变形监测点;C1C33 号桩设置为

8、沉降观测点。基坑监测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变形监测。监测方案、动态数据、监测报告必须在要求的时间内反馈给业主、设计方及施工方作为安全控制及设计修改依据。支护结构顶部最大水平位移 Smax0.3% H(H 为相应开挖深度),若大于该值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不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中规定,同时连续 3d 倾斜速率0.001H/d 时也必须采取加固措施。相关控制值及报警值如下:基坑支护桩水平位移累计值 30mm,速率 2mm/d;基坑支护桩竖直位移累计值 30mm,速率2mm/d;建筑物垂直位移累计值 30mm,速率 2mm/d。 基坑平面位移

9、及周边在施建筑物在基坑开挖前应进行首次观测,获取可靠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监测点等各类控制点初始值。基坑开挖期间按开挖深度确定监测频率:开挖深度5.0m 时,1 次/2d; 开挖深度 5.010.0m 时,1 次/d;开挖深度10.0m 时,2 次/d;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 7d 内,2 次/d;714d 内,1 次/d;1428d 内,1 次/2d;28d 后,1 次/3d。当监测值达到或超过预警控制值时,或遇暴雨后应缩短观测周期,直至基坑回填。 3、结束语 建筑深基坑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必须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围绕控制要点、关键环节有针对性的采取技术手段和控制措施,才能够确保深基坑施工安全有序可控,保证本体项目及周边建筑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高峰深基坑开挖对相邻建筑结构内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7 3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2 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米然.深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刚度变化对近邻建筑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