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城镇化发展中的经济学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177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城镇化发展中的经济学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解析城镇化发展中的经济学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解析城镇化发展中的经济学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解析城镇化发展中的经济学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解析城镇化发展中的经济学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解析城镇化发展中的经济学思考【摘 要】城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充要条,由于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当前,我国政府提出了必须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大决策。本文将系统论述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理论基础和道路实践,促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尽快实现。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模式;理论基础;中国特色 城镇化,是指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在城镇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迁徙过渡、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人口的生活生产方式向农村呈几何级传播,城镇的发展模式向农村覆盖的发展过程。衡量城镇化的标准是

2、根据城镇非农业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做出判断城镇化程度的高低和进程的快慢。城镇化率越高意味着城镇化水平越高,城镇化率提升速度越快说明城镇化进程越快。城镇化率与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率也越高。 一、城镇化的必然性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然选择。 1、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带动的结果。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引擎,城镇化又是工业化的油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形成了以机器代替人力的机械化集聚生产,工业的集中促使人口聚居,从而衍生出规模庞大的城市规模;农村落后的生产力、较低的收入逐渐向工业的先进生产力、较高的收入倾斜

3、靠拢,以此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终加快城镇化步伐。工业革命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现代城市主导了世界发展的格局。城市的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备农村所无法比拟的功能,城镇化顺应了工业化的发展需求,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促进了工业化和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2、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城镇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城镇居民没有农业提供粮食等农产品的物质保障是绝不可能的,农业的发展促进剩余农产品的商品化过程;城镇化和工业化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工业生产,促进农业机械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3、城

4、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硬件条件。没有市场的存在就不会有城市的出现,城市的出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城镇化加速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发达的市场体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4、城镇化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直线上升。第三产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消费群体,一个区域内人口密集,并持续增长,消费行为也逐渐增多,会减少第三产业供求成本,增长的人口基数对服务行业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多,形成规模经济。城市是人口聚居的区域,城市建成区面积越大、人口越多,对第

5、三产业的需求量就越大、市场越大、刚需越高,越能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5、知识经济发展客观拉动了城镇化进程。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正在迈向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以理论知识指导生产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高等院校是知识的主要传播管道,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而高效大多集中在城市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也集中在城市。以此推断,发展知识经济必须推动城镇化进程。 二、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将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下大力气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而城镇化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各地采用的统计标准有所差异,尤其

6、是将外来务工人员和外来经商人员也纳入城镇人口,导致城镇化率高低迥异。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还是偏低、滞后的。按照国外城镇化的经验来观察,一个地区城镇化率大多情况下是比当地的工业化水平要高一层次,并且城镇化水平还有持续上升的势头,城镇化率上升的速度比工业化率要快。中国的城镇化率低于第二产业的产值与按照 GDP 百分比计算的工业化率,工业化率的增长幅度高于城市化率的提高幅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在不断提高,但城镇化水平仍落后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之所以城镇化相对落后,是因为对城镇化的认知度有错位、传统工业化模式的缺憾和没有与城镇化相配套的体制保证。三、城镇

7、化发展中的经济学研究 城镇化是现阶段经济政策的热门词汇,在经济意义方面,城镇化历来是扩大内需、盘活市场的最佳策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城镇化的首要前提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革开放 30 多年时间里,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数以亿计的农民不断向城市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缺口提供了庞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支持。中国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也在快速发展。每当提起城镇化,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性思维便会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总是认为城镇化进程是政府行为,采取行政命令和蓝图规划的结果,并不是市

8、场的自我调节的自发性演进。事实上,任何一座城市的兴起,不是政府计划推动的,主要是人口迁徙的结果,而人口迁徙一定是市场自发性的结果。即便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深圳,也是市场经济孕育出来的,遍布全世界的市场化格局、香港的市场化力量,推动出了深圳这样的城市的发迹。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城镇化水平落后主要是由于发展思路的误差,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侧重于优先发展工业化,抑制城镇化,并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无偿所得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助推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当时的人民公社、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全世界范围内最为严格的户籍管理等制度的限制下,农村劳动力长期限制在有限的耕

9、地上,不能自由流动,也不能参与推进工业化进程,更不能分享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成果。以这种模式运作,长此以往导致中国社会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顽疾。对农民的政策性歧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是常态化的,即便是改革开放 30 年之后,也未能彻底改变原有的格局和制度修正。政策逻辑为未得到更正之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建设,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方式仍然没有什么大幅度的改观。中国的城镇化率偏低,城镇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城镇化率要比工业化率高的客观规律。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率也低于同级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产生了一个与发达国家和发

10、展中国家背道而驰的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2、中国农民工每年在城市里打工而不能在城市中定居成为城市居民,而是要返回农村,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显眼的经济学现象,同时也是最为显眼的人口歧视现象。根据其他国家的通例,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会获得相应的城市居民户籍,从事劳动生产,便可永久定居。也会有劳动力回流现象,但并不是迁徙的制度限制,而是个人原因的考量。中国的农民工在城市里打工,不一定能够定居,也不一定获得城市居民身份,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更是无从谈起。综上所述,农民工不会举家迁徙,诸多无形或者有形的壁垒,限制农民工的迁徙和创业的自由。城市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只能是暂居和工作的区域

11、,城市居民身份是难以实现的。 3、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过程,正在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复制。今天的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中,在农村老家修建的住宅有八成以上被闲置。上升到政策层面看来,农民自行修建的住房属于小产权房,不可以进入流通领域,没有流通的可能性,意味着广大农村的住房不会有显性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这是资源典型的资源浪费,并且是对农民工收入的政策性浪费。城市的壁垒牢牢的将农民在城市里投资消费拒之门外,造成农民工被迫回到农村进行低附加值和低使用价值的消费与投资行为。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整体消费能力,也就是拉动内需,成为了一句空谈、一纸空文。 总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必须要改变过去城镇化发展中错误的政策导向和政策限制。努力争取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城镇化满足工业化的需求,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使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为农业、第三产业和知识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简新华.发展经济学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3). 2苏小和.城镇化的经济学逻辑J.南都周刊,2013(28). 3高丽萍,史永军.城镇化中的经济学M.现代农业,200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