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商时代土地向大户流转中的融资逆向选择问题.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3470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农商时代土地向大户流转中的融资逆向选择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新农商时代土地向大户流转中的融资逆向选择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新农商时代土地向大户流转中的融资逆向选择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新农商时代土地向大户流转中的融资逆向选择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新农商时代土地向大户流转中的融资逆向选择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新农商时代土地向大户流转中的融资逆向选择问题内容摘要:当前中国农业真正进入新的农业商业时代,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成为趋势。在此流转过程中,亟待梳理大户融资问题的现状及致因,厘清大户融资逆向选择问题,建构融资向大户流转平台及消解逆向选择问题。 关键词:新农商时代 专业大户 融资 逆向选择 2013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即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一号文件中首次明确对专业大户的政策扶持。 “大农户”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大势所趋。正是在国家连续“三农”新政策

2、的意义上,中国农业真正进入新的农业商业时代,土地向大户流转成为新农业商业时代的趋势。 新农商时代农业发展挑战及土地向大户流转的要件 (一)新农商时代的困难与机遇 在“新农商时代” ,我国农业生产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首先,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水平较低,抵御风险能力差,也很难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农业生产科技附加值较低,无法实现规模效益,致使我国农产品的产量、质量较难提高。其次,我国工业与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城市人口无法满足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中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工作,老人、妇女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农

3、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不合理分布,农村“空心化”问题也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威胁。第三,随着 WTO 入世保护期和后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农产品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发达国家农业发展时间长且技术先进,农产品补贴后价格优势明显,主要农产品价格比国内低 20%左右,农产品进口压力加大,出口壁垒增多,使我国农产品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民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性。 (二)土地向大户流转的基本条件 在新的经济和市场形势下,农村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逐步与社会化生产、企业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与流通相联结。为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维持农业生产高速、有序、可持续发展,鼓励专业大户的规模化经营业已成为当前

4、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农业“专业大户”应该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专业”即专业突出。农业生产收入应占家庭总收入的 70%以上,或者农业产值占家庭经营总量的的70%以上;二是“大”即生产规模要大。年经营农产品生产要消耗容纳 1户劳动力以上,户均经营农业生产用地和户均经济总量要超过当地平均水平 2 倍以上;三是“户”即以户为单位。专业大户仍然属于家庭经营性质。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专业大户”还应具有劳动产出率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农民收入高的特点。专业大户的规模经营更适合新时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人员管理,就近雇佣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这种经营方式能够在大面积的土地上进行农业集约化经营,获

5、取较大的规模效益。 土地向大户流转过程中的融资困境及风险致因 (一)农产品市场风险较大 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而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以农作物为例,从播种到收割上市会跨越很长时间,在此时间内农产品市场价格可能发生较大变化,而且农业生产者作为相互独立的主体,生产的农产品都是可以忽略差异的、可相互替代的同质产品,这就使农产品生产者容易共同面临供给相对过剩或供给不足的局面。农产品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风险。在农产品供给量变化的作用下,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交替出现,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农户的经营风险。即使是某一固定种类农产品,市场对其规格、品种、质量的需求也经常变化,使预期收入不

6、保甚至亏损。二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灵活性差。农业生产一旦开始,在收割前便很难调整或停止,因此错误的生产决策很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由于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收益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贷款违约的概率相对其他类型企业高,使得农村金融信贷资产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较大。 (二)农业生产自然风险较大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对土壤、水、光照、热量、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很高,一旦自然条件发生异常变化,就可能造成农业自然灾害,进而对农户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损失。一般自然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无法准确预测。由于目前科学发达程度尚无法进行准确气象预报,因此要准确预测农业灾害种类、灾害范围和灾害

7、程度比较困难。二是很难事中控制。当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状况发生时,通过人工措施改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困难。三是预灾损失严重。在农业生产的季度周期或年度周期内,可能会遇到洪灾、旱灾、病害虫灾、霜冻、冰雹等一种灾害或多种灾害的叠加袭击,遭受自然灾害损失的程度与概率比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大得多。另外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尤其是大灾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备往往毁损严重,农业生产出现大幅度歉收、减产、绝收,农户的大量前期投入无法收回,很可能根本无法清偿贷款本息,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很容易传递到金融机构。 (三)大户贷款信用风险较多 农业大户贷款信用风险,一是农业大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风险。

8、相对于普通工商企业而言,农村地区原本就是信用缺失的重灾区,而农业大户又是农业生产中的新生事物,信用档案完全空白或记录不健全,部分农户诚信意识缺乏,仍然存在故意拖欠贷款和逃贷的现象。二是农业大户与涉农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一方面涉农企业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与农业大户打交道,并就种子、饲料供应、产品收购质量及价格要求、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内容签订相关协议,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自然条件和信用环境等各种原因,这样的协议在履行过程中要面临一定的违约风险。另一方面涉农企业需要在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和商贸流通等方面与农业大户建立紧密联系,无论哪个环节的利益分配出现问题都易导致整个产业链条的脱节或断裂,将给涉农

9、企业正常经营带来冲击。一旦农户、涉农企业之间出现信用违约风险,很可能会将这种风险转嫁到金融机构,对贷款人的还款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农业大户融资过程逆向选择的主客观因素及效果分析 (一)大户融资逆向选择的客观影响因素 逆向选择理论由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首席经济学教授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kerlof)提出。逆向选择是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 在金融机构向外贷款时,金融机构与大户贷款人存在

10、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大户对自身的资产状况、项目的盈利能力、未来还款能力等有着准确的评价,它能够从自身的准确情况出发判断贷款合约是否对自己有利,而金融机构在贷款过程中处于信息劣势。即便金融机构假设自身承受了较高的大户贷款人信用风险,而调高贷款利率以补偿高风险,或者以更加严格的制度来控制贷款人的信用风险,大户贷款人也能凭借自身的信息优势,在多家备选的金融机构中,或者在不同种类的贷款产品中,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金融机构和贷款产品的组合。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金融机构为了补偿由逆向选择导致的额外信用风险,会不断提高利率,但最终只能得到与高利率相应的风险较高的较差贷款项目。(二)大户融资逆向选择的主观

11、影响因素 在大户融资实践中,逆向选择的主观性是比较突出的。由于金融机构贷款对象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对贷款农业大户的资产状况、信誉状况以及大户经营的收益和风险等信息的了解比贷款人少,农业大户对自身的特定具体情况和贷款经营项目的风险比金融机构更为熟悉。可要求金融机构掌握所有农业大户贷款经营的风险程度并制订相应的补偿利率是不现实的,金融机构所能把握的只能是农业经营的平均风险程度。这样,风险较低的项目反而由于借贷利率高于预期水平而退出借贷市场,那些高风险项目因为愿意支付高利率而剩余下来。即便金融机构与农业大户签订的是担保合同,也可能由于担保人能力与品质、抵押品实际质量的低劣,而导致金融机构做出与正确选择

12、相反的逆向选择,而金融机构也将因为高昂的成本,放弃对贷款项目进行详细的全面调查并实行实时跟踪。 (三)大户融资逆向选择的实际效果 逆向选择使然,成功贷款的项目一般为高风险的低质项目,其风险也体现在贷款人品质、信用环境等问题上。个别贷款农业大户存在还款意愿弱、还款及时性差的问题,甚至在借款人有一定还款能力的情况下,由于主观方原因拒绝或拖延还款。不愿还贷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借款人品质差,有部分贷款农业大户抱着投机心理,从而产生恶意申请贷款、拖欠贷款的问题。由于我国的信用体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严格的信用档案,尤其是农村信用建档几乎是空白,就使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二是信用环境差,如

13、果某一区域恶意拖欠贷款的行为发生次数较多,在示范效应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人就会加入到拖欠贷款的人群中,造成金融机构的损失范围不断扩大。 融资向大户流转平台构建及逆向选择问题消解 (一)建立并完善农业中介服务体系,消减农产品市场风险 增强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和市场调控能力,分散并补偿农产品市场风险,把市场资源配置优势与政府宏观调控优势结合起来,既减少农户各自的经营分散决策造成的市场波动风险,又能通过政府制度分散和补偿农户的市场风险。第一,增强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通过套期保值的方法分担市场风险。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把农产品市场的风险分散给更多的市场参与者。第二,建立并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交换系

14、统,引导农户按照市场供求变化进行有序生产,避免农产品独立无序生产带来的市场大幅度波动。第三,完善农产品国家储备制度和价格保护制度,把政府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措施落在实处。 (二)贯彻统一授信制度,应对信用风险 在金融机构控制信用风险方面,风险管理逐步由单独机构对单独客户的控制,过渡到整体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统一控制,最终做到全国金融机构层面上对客户的授信风险进行统一管理。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机构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分支机构不能独立于整体之外。从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开始直至事后调整评级标准的全业务流程中,都要贯彻统一授信管理要求,对授信风险进行识别、评价、管理和监控,与信用风险有关的所有职能部

15、门必须严格按照本部门的职能履行职责。对客户资信及风险的评价必须实行统一的标准,客户信用信息也在全行范围内共享。 (三)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类评级,应对逆向选择风险 目前各金融机构已经建立的信息系统主要是信息采集系统,在农村信贷中建立完善的信用数据库是当前必须完成的重要基础工作。在衡量、评价、比较信用风险时,能将风险进行相对准确量化的统一评级指标体系,也是应对逆向选择急需解决的问题。金融机构通过信用风险数据库,基本掌握了农户的信用情况后,通过第三方评级机构对客户进行评级,金融机构将第三方评级机构的信用评价与自身所掌握的信用资料相对照,可大大提高评价准确性。对信用户放款过程中,先从小额度贷款开始,在及时归还前期贷款的基础上,开始发放数额较大的贷款。通过检验小额度贷款直接测试借贷人内在的诚实性,切实提高借贷人主动还贷的激励,构建并完善金融机构的基础数据库的一贯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取得高层次风险分析结果,在实际意义上能比较有效应对大户融资过程的逆向选择风险。 参考文献: 1.何大安.中国农村金融市场风险的理论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7) 2.杨大光,陈美宏.农村金融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0(6) 3.陈时兴.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风险表现成因与防范J.浙江学刊,200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