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红线外生态景观廊道景观划分及设计研究摘要:从公路景观角度出发,为了营造出形态、色彩和地质不断变化的公路动感行驶环境,南京绕越高速东南段生态景观廊道将沿线各自然、人文景观单元进行组合、归并,划分出多个景观特色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美化公路环境,还可以对沿线富有当地特色的景观起到展示作用,使道路使用者印象深刻。本文在阐述景观特色带划分的一般原则后,以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红线外生态景观廊道为例进行设计、管理实施。 关键词:景观划分研究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 一、景观特色带划分一般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呈序列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司乘人员一般很难感受到周围景观
2、的细部特征,仅能体验到行驶过程中景观序列的转变。因此,在进行公路景观设计时,可将这些景观序列进行划分,体现沿途景观的变化之美。 景观特色带是指公路沿线具有同类景观、视觉资源的区域,对在途公众气到视觉兴奋和审美娱乐的功能。 在进行景观特色带划分时,首先应确定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的主要节点和序列行驶,根据主要节点划分出主要景观单元、次级景观单元和景观分水岭等特征点;然后在景观设计中结合各个层级景观单元特点,考虑相邻景观单元之间类别(自然类、人文类等)差异的大小,对其进行组合、归并,划分出风格各异、协调统一的景观特色带。 其次,如有需要,可将其他小城镇、立交桥、收费站等作为次要节点进行划分,将各路段
3、划分成更细小的景观单元,如景观过渡带和景观特色点。同时,考虑景观单元之间的差异性,从风格形式、质感色彩。比例尺度、协调统一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详细设计。 划分出景观特色带后,各景观带沿线公路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必要时应设置休息区、观景台等辅助设施,为在途公众提供休息、观景的场所。 二、南京绕越高速东南段生态景观廊道特色带划分 绕越高速东南段是规划中的国家主干线的组成部分,同时是江苏省高速公路网,南京市第二绕城公路的重要组成,围绕城市由西南贯穿至东北,是南京城市的窗口区域。是江南地区出入交通、过境交通和城市间交通的重要枢纽,既是南京市外围的一条快速通道,又是国家规划中沪蓉国道主干线的组成部分
4、。 1 根据前述的景观特色带划分原则,对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沿线多次考察和大量资料收集、分析基础上,本文系统、深入分析了沿线景观设计各节点和序列顺序,绕将整条公路景观设计分类如下 从路基形式上可分为:填方,挖方,桥梁段;从地域类型分为:牛首祖堂风景区;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城乡过渡区。 2 景观功能定位及设计理念: 2.1 景观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1)提升道路自身品质:本项目作为国家主干线沪蓉国道的组成部分,同时是江苏省高速公路网的组成部分,是南京城东南重要的展示窗口。全线经过了众多风景名胜区、江宁经济开发区、大学城、重要的城镇等,是一条经济命脉、一条优美、人文的大道。因此,必须引入高层次的景观
5、设计才能与其重要性相匹配,对提升道路的通达性、美观性、生态性、以及驾乘舒适度等都有巨大帮助,对于提升道路的整体地位,提成城市形象也有巨大的推动力。 2)改善沿线居民生活环境:通过对沿线 100 米及以外的居民生活的调研,发现道路的建设以及通车后都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通过对沿线细致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景观处理的手法及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引下,将环境与居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此外,景观设计更加注重沿线居民生活质量及工作环境的提高,宛如回归美丽的大自然中一番。 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群落,人的行为对其影响越发明显。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展现了遵循城市生态规律,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6、的设计思路,为更多的建设做出样板工程,将沿线生态环境,乃至城市生态群落提升到新的高度。 2.2 景观功能定位 本项目景观功能多样化,富有针对性,抓住以人为本的思路,服务更多的人群。 一类服务人群:道路上的司乘人员 绕越作为南京的外二环线,与多条高速相连,通达性强,是城市窗口区域,景观设计定位为集环境恢复、绿化观赏、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型环城景观带。为司乘人员展示一条美观、生态的景观大道。 二类服务人群:沿线居民 充分利用沿线 100 米范围内的景观用地,改善沿线居民的生活品质,以生态绿廊设计为主轴,增设街头游园、生态湿地园等景观节点,进一步平衡城区绿地结构,增加城、郊居民的生态休闲场所,展示南
7、京城市形象,营造绿色、繁荣、和谐的景观。 三类服务人群:城市所有居民 改善环境品质,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态效应,更带来土地升值和投资环境的提升,加快了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提升了城市整体经济、社会效益。 2.3 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增加了景观用地,使得微观的道路景观被提升为宏观的景观廊道,同时绿量的增加和丰富使得该廊道生态环保,所以我们将设计理念提升为:“生态景观廊道” ,既能强化和延伸原道路景观设计,又响应了南京市“绿色南京”的环境建设目标。 2.4 景观处理手法 本次采用的景观处理手法概括为“保、还、借、造、障” 。 1)保:保护现有景观资源,维持稳定的生态结构,合理规划、因地制宜; 2)还:对
8、于开挖和破坏的山体迎坡面和沿线原有植被采用生态恢复设计手法; 3)借:对于沿线景观优美的丘陵、水体等路段采用开敞式布局方式,借景; 4)造:对于沿线景观元素单一或景观需要提升的路段,采用造景设计手法; 5)障:对于临近住宅、厂房或景观效果较差的区域,采用遮挡式障景设计。 3 景观方案设计 3.1 景观绿轴设计: 3.11 道路红线内景观设计分析 道路红线内景观设计是根据原道路周边环境进行的处理,特别是一些周边景观较差区域采用了遮挡的处理方式,边坡、边沟内外两到三排种植乔灌木,现周边建设了 100 米的景观廊道,景观处理上须红线内、外协调、统一。 31.2 景观绿轴设计 1)、普通段: 形式一
9、适用于低填浅挖方段 由于低填方路段行人视点较低,前排可采取用小乔木及低矮灌木整齐划一种植或自然配置的形式,向后依次种植逐渐增高的乔木,形成整齐划一的绿化背景,植物采取行列式栽植,常绿与落叶间植,形成层次鲜明、统一中有变化的植物群落景观。 形式二: 适用于高填方及主线桥梁段 基于路基高度和行人视线局限,高填方区路段沿线绿化形式以高大乔木种于前排,向后依次种植以乔木、灌木品种,以保证驾乘人员近远视线效果。 2)、水域段:用于沿线大面积鱼塘、水体、取土坑区域,设计通过将水体整合,岸线曲化,沿水种植垂柳等亲水植物,通透式布置植栽,将优美的景色引入到驾乘人员的视线中,后侧布置微地形及背景林,形成远山近水
10、的景观效果。 3)、民居段:景观设计主要为沿线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采取隔音降噪的障景处理方式,在民居与主线间种植雪松、竹子等进行景观遮挡;民居间的空地点植大规格的如银杏、广玉兰、桂花等观赏树木,为居民营造新观景点。 4)、工厂区段:对于大片密集的厂房处理手法同民居段,在植物配置上以大片抗污、隔尘乔木规则种植为主。 5)、陵园段:路线经过了多处陵园段落,景观处理上以遮挡为主,配合区域的环境,采用较为规则的组团式种植,或呈矩形,或倾斜,或呈弧线状,打破后侧陵园成排种植的呆板,植物选择松、柏类品种,以体现庄严肃穆的氛围。 6)、沿铁路段:道路中的部分段落与铁路并行,对司乘人员和周围居民干扰较大,
11、设计主要采用遮挡手法。适当营造微地形,铁路两侧中间采用林带组团种植,两侧点缀花灌木,丰富司乘人员视线,减少公路、铁路对居民的干扰。 7)、林地段:沿线有多处意杨、桃树等林地,景观设计可以结合林地的品种进行优化设计,如可在意杨林前增植常绿的乔木和色叶花灌木等,营造丰富的季相景观。 3.2、景观核心区设计: 景观核心区的设计主要分为对原互通内侧景观提升,对新增互通外侧用地进行加强设计两部分内容。 1)互通内景观设计: a、在原背景林中点植几棵大树,增强气势。 b、原片植乔木区域大小规格搭配种植。 c、沿路基部分区域增加观赏型小乔木。 d、水岸边增加耐水湿灌木。 e、互通大区域的中心位置增加了成片常
12、绿乔木,保证冬季效果。 2)互通外景观设计: 结合原设计理念,采用自然及规则的布局相结合。在靠近村庄,厂区的一侧用地到建筑边缘,种植雪松和竹子对其进行遮挡。遇到附近有鱼塘等水面的适当进行扩大,景观处理上强化水系,营造蜿蜒曲折的水系,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形成主体景观,同时结合地方区域原有的桃园和梨园,种植桃和梨形成自然的果园景观。 4 建筑立面改造设计: 4.1、建筑立面改造的必要性: 建筑立面改造的优势主要可以归纳为:1)事半功倍,经济节约;2)有助实现景观理念;3)提升城市形象。 建筑立面改造可以在不改变建筑本身结构的基础上,短时间内提升建筑的整体立面效果,是达到建筑风格统一,体现设计理念,提
13、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居住环境的便捷手段。如杭州、海口、哈尔滨等城市对一些街道的建筑立面进行统一改造,形成统一的风格,快速的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4.2、改造措施: 本项目路线主要分为牛首祖堂风景区、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城乡过渡区,针对这四种类型的区域提出想切合的改造建议。 本次设计基本以浅灰、黑、白色为主色调,配以点缀的朱红和原木色,结合区域的不同,全线建筑风格统一中有细节变化。 牛首祖堂风景区以古色古香、风韵十足的古园林建筑形式为主题。民居外立面以粉墙黛瓦为主,窗子表面配以朱漆,在面向主线的墙体上镶嵌类似于游廊的立柱,立柱配以朱漆,形成游廊的效果。 厂房的处理以简洁明快的风格为主题。外立面
14、同样以白色为主调色,房顶以灰黑色勾边形成轮廓,中间加以金属防木框架,在面向主线一侧做一面金属材质的带有中国元素的景墙使得立面更加丰富。 5 结语 本文对公路沿线景观带的划分及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必须以分析沿线自然、人文景观特色为基础,同时结合全线各个主要节点的实际情况,在实施中针对现场实际用地情况及周边情况对设计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以期营造出合理的公路景观特色带,带给在途人员“人在画中游”的感官感受,切实突出高速公路“生态路” 、 “旅游路” 、 “示范路”的特点,做到“一路一品牌” , “一路一特点” 。 参考文献: 王选仓,王蕾,袁玲,吕青,谷晓旭,鲁亚义,吕喜禄,崔威武,李子军 高速公路特色景观带划分研究公路,200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