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5403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摘要】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挖掘认知潜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数学教学 综合能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各方面的能力相互交错,不能断然分开,以此,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不仅要对数学知识的重视,更要跳出数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

2、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要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再提出要求:“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们找一找。 ”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

3、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再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很快就找到了从数量“1”到数量“10”所表示的物体,如“1 位老师” 、“1 面红旗” 、 “2 位小朋友跳绳” 、 “3 位同学踢足球” 、 “4 个垃圾桶”等等。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提高了观察的能力。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

4、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首先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例如:在教“比大小”时,可以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观察了一下,很快就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 。还有的说:“图上有 3 只猴子和 4 个梨、3 个桃、2 个香蕉” 。然后再单独出示 3 个猴子和 3 个桃,问:“谁多谁少?”学生齐口说:“一样多” 。教师再说:“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生答:“猴子和桃子一样多” 。这时,教师又出示 3 个猴子和 2 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

5、比较,学生说:“猴子多,香蕉少” 。最后,教师再出示 3 个猴子和 4个梨,学生马上说:“猴子少,梨多” 。这时,教师又问:“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猴子、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合适?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 。学生发言很热烈,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高。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

6、、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例如:在教学“7 的组成”时,先让学生拿出 7 根小棒,再让学生把这 7 根小棒分成两堆。师:“你有几种分法?你是怎样分的?”然后让学生自己摆小棒

7、,学生很快就得出了不同种分法,有的说“我把 7 分成 1 和 6;2 和 5;3 和 4;4 和 3,5 和 2;6 和 1”。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得出了 7 的组成。这样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四、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按不同标准来分”时,让学生以

8、4 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如:按铅笔的颜色分、按铅笔的长短分、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等等,学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确实让我惊叹。 五、挖掘认知潜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最终得出“能被 3 整除数的特征” 。这样挖掘了学生认知潜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