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5472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建议 思考 教育部于 2001 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 意见要求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和关键任务, 在普通高校开展正规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各高校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院作为甘肃首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高职院校,于 2004 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热情不高

2、。 一、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位与定性不准确 笔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定位问题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我国学者王国维的主张,认为心理健康是智育、德育、美育的上位概念,它包括了智育、德育、美育;第二种观点是心理健康教育是实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分项,是现行德、智、体、美、劳之外的又一重要教育方面;第三种是心理健康是广义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将视为学校德育的一条途径、一种补充。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明确的、能够达到共识的观点。 目前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教育目标,即补救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我国最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从心理咨询

3、入手,解决少数学生的心理困惑。但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其基本目标是知道全体学生积极适应,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心理健康不止是针对少数学生的补救性教育,而主要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和人格健全完善服务。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无序化倾向,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的课, 具体表现在“ 四无” 现象, 即无教材、无课时保证、无后续作业、无效果评估, 心理辅导课如同虚设, 效果难有保证。无教材是指学生

4、手中无教材, 一些授课教师认为“ 心理健康”课若受课本的制约, 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将受到各种限制, 学生的负担将又增加, 认为学生不需要教材, 尽管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已编著了很优秀的教材, 但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无课时保证, 是指一些学校和教师由于对这门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常常因有事就不上课, 让学生自习看课本,或者让位给班主任或其他学科的教师。因此, 学生也就更不重视这门课, 认为可有可无。无后续作业, 是指教师只重视课堂朽分钟的教学安排, 而对学生课后心理知识的运用, 课后心理品质的行为训练不作要求。无评估, 是指许多学校由于不懂得怎样评估, 或没有什么部门要求进行评估, 因此是“ 只做不估

5、” 。 3.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良倾向 实践中主要存在五种不良倾向: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即片面强调心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运用的指导。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即将学生看作是病人,过于重视心理治疗技术,过于强调心理疾病的普遍性。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如过多依赖于心理测验;教育对象上多选择中学生而忽视小学生和大学生;教育内容上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职业心理;偏重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等。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这在

6、中小学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1.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应体现独特性 在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不同于那些专业性的自然科学课程,由教师给学生传达理论知识来达到课程目的,而是帮助学生解决在人生中遇到的困惑与烦恼,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挖掘个人潜能,提高个人品全面协调发展,为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新型课程。通过课程发展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而这种特质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昂面所追求的目标。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学生本位活动性课堂模式 学生本

7、位的模式是源于人本主义思想,其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学习和活动的中心位置,学生始终以主题活动者的身份出现,通过体验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这要求课程中必须提供丰富的自我实现的机会,通过给与学习者机会来实现愿望。 3.高职院校应建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是一个动态性多维度评估体系。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前提,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淡化同学之间的评比,协助学生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 在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了解自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对学生心灵的一门课程, 其考核方式与其他课程一定要有所区别

8、,它不应只是知识考查,更应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灵感悟。 4.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三年的阶段 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一般介于 18 岁至 22 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处于少年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我们要抓住转型时期这个关键时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以后的人生发展扫清障碍。我们认为高职三年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大一课程重点在于心理调适、自我管理、学习方法适应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大二着重于心理素质拓展,重点在于学习成才、情绪调节、交友恋爱方面。大三重点在于职业心理学教育,求职择业方面做好生涯规划。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和必要途径,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不断改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人格要求,也才能完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国梁.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及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理念与实践,2007(1):52-53. 2刘杰, 张蓉.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2, (4):1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