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本文阐述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治理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青海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地理位置:青海湖流域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北纬 3615?3820?,东径 9750?10120?,是一个四周群山环绕的封闭式内陆盆地,南傍青海南山,北依大通山,东靠日月山、西临阿木尼尼库山,海拔范围 3194-5174 米,总面积 29623.4144 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吉尔孟乡、泉吉乡、伊克乌兰乡、沙柳河乡、哈尔盖乡、三角城种羊场、青海湖农场和黄玉农场,海晏县的青海湖
2、乡、甘子河乡、托勒乡、金滩乡、银滩乡、哈勒景乡以及公共草场和特殊用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的天棚乡、江河乡、关角乡、舟群乡、织合玛乡、快尔玛乡、阳康乡、木里乡、苏里乡、龙门尔乡、生格乡,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倒淌河乡、江西沟乡、黑马河乡、石乃亥乡、湖东种羊场和切吉乡、英德尔乡、恰卜恰镇的一小部分。 2、现状 青海湖区是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全省牧区牧业人口的 24%,牧区草食牲畜的 29%集中在这一地区。但近十多年来,由于超载过牧和大面积开垦草场,该区域草地退化严重。据统计,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为 65.67 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 34.90%,鼠虫害成灾面积 76.
3、89 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 40.86%。土地沙漠化速度日益加剧,据 2000 年的 TM 卫星遥感图解译测算,目前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 12.48 万公顷,其中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达 5.09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2%;强烈发展沙漠化土地面积 1.15 万公顷,占 0.39%;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面积 1.60 万公顷,占 0.54%;潜在沙漠化土地 4.64 万公顷,占1.56%。与 1986 年 7.565 万公顷沙漠化土地相比,14 年间沙漠化面积扩大了 4.915 万公顷,平均每年以 35.07 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而且沙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年扩展速率约为 4.63%。同时由于
4、气候变暖,干旱少雨,使湖面水位下降,1959-1998 年,青海湖水位下降了 3.39 米,平均以每年 8.5 厘米的速度下降。作为青海省旅游业王冠的青海湖,正遭受着草场退化、沙化的严重威胁,使得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鸟岛地区草场重度退化面积达 5.73 万公顷,特别是鸟岛地区以角乌曲为中心的沙化带呈扇形向四周推进,平均流沙厚度 14 厘米,部分地区已形成“新月型”沙丘,受害面积约 0.8 万公顷。原来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已不复存在,风光秀美的鸟岛地区正面临着全面沙化的威胁。青海湖鸟岛是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由于周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鸟岛连陆,成为沙丘状半岛,鸟类栖息环境明显恶化。青海湖渔业资源
5、减少,珍稀野生动物普氏原羚数量锐减,成为极度濒危的物种。 3、生态环境发展趋势 近百年来湖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在这种气候环境变化的总体特征下,导致湖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湖底沉沙裸露,加之人类活动因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如破坏植被、开垦草地、过度放牧等加剧了湖区沙漠化趋势。从青海湖沉积物反映的环境演化规律预示着青海湖发展总趋势将是主湖不断分割,缓慢地经湖湾向子湖演化,最终主湖消失,而湖区的风沙堆积等沙漠化过程将明显地加速这一过程。同时由于受湖泊增温效应的影响,湖区植被的整体景观有朝高寒景观方向演变的发展趋势,草地明显退化。目前湖区总体上生态环境呈现极为明显的恶化趋势,可利用资源数量减少,
6、土地生产力下降。如果不对青海湖区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我国最大内陆咸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七块湿地之一的青海湖,其调节气候,蓄洪和维持特有动植物,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基本生态功能将会大大削减,甚至丧失,进而制约湖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目前生态治理情况 建国以来,在省上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青海湖区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从 50 年代就开始了对退化草场的治理改良工作,1975 年建立了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1986 年开始实施限制捕捞和封湖育渔。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并在项目实施中探索出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和成功的经验。草地建设方面,在逐步开展依法管护
7、和实现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的基础上,实施了以冬春草地人工种草、草地围栏、牲畜棚圈为主要内容的草地基础建设和防灾配套建设。据刚察县和天峻县的不完全统计,已建成定居房屋面积 27 万多平方米,大约 94%的牧民户实现了定居;累计建设畜棚 2600 多间,面积约 77000多平方米,可使 100 多万头(只)牲畜使用;畜圈 7500 多个,围栏草场约9.85 万公顷,人工草场 2.18 万公顷;草原水渠 28 条,累计全长 240 多公里;地下管道 45 条,累计全长 238 公里,草原机井 46 眼。在沙丘治理方面采取了封育、补播建立人工草场和工程固沙等措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行退耕还林草,已在湖区
8、全面展开,国家重点生态县建设工程也已在湖区安排实施。尤其 1998 年以来,在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青海湖周边的刚察、海晏、共和等县实施了国家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到目前已投入资金 2 亿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1 亿元,共建设人工防护林 325 公顷,围栏草场 22 万公顷,人工草场2.18 万公顷,灭鼠治虫 100 万公顷,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开始被湖区人民所认识,农牧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并逐步建立了县、乡等各级生态环境建设技术服务网络,积蓄了一定的技术力量,为后期大规模实施湖区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基础。 5、存在的问
9、题 51、需要治理面积大,投入不足,治理与财力矛盾突出 青海湖地区由于受持续干旱影响,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青海湖水位下降等生态恶化现象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湖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以往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建设和投资规模有限,加之青海湖区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基础较差,底子薄,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拮据,群众收入低,对需要长期建设且要高投入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的投入能力有限,无力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生态建设,其治理速度远远低于退化速度,生态环境得不到根本改善。 52、治理与生产矛盾突出 青海湖地区部分草地退化严重,急需实施禁牧封育,但部分草场又是牧民承
10、包的冬春草场,放牧利用在所难免,从而形成封育与放牧矛盾突出,治理成果难以巩固。因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如对于禁牧封育的草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实施舍饲和半舍饲,发展家庭牧场,从而减轻对天然草场的压力,使退化的草地得到真正的养息。 53、部分治理的草地又重新面临沙化的威胁 由于环湖地区草场退化严重,地表植被稀疏,加之风力作用,其风蚀严重,特别是靠近青海湖边区域,土地沙化现象愈来愈严重,经过治理的草地由于受周边地区流沙的侵袭和自我恢复能力较弱的影响,存在着重新面临沙化的威胁,青海湖边部分流沙呈现出向外蔓延之势。 54、湖区人口素质低下,全民环保意识淡薄 湖区牧业人口占 68.39%,且素质较低,人口
11、增长较快。为了满足因人口剧增所日趋增加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在对湖区资源开发利用中片面追求眼前经济效益,无序地增加牲畜头数,直接造成草地资源的压力加重。此外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乱挖沙生植被,环保意识差,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封育期偷牧、抢牧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边治理边破坏,破坏大于治理的现象,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不到遏制。 55、科研和技术推广滞后 在环湖地区不少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但由于缺乏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机制,尚未建立完善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科研成果大部分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6、建议及措施 61、要紧紧抓住西
12、部大开发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青海湖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及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尽快建立重大科研和示范推广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库,加快规划基础上的申报工作,争取国家的大力支持; 62、青海湖区地域宽阔,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表现出的种种生态恶化现象已对湖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大力宣传生态环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宣传和普及生态环境结构、变化规律,主要因素及环境恶化的特征、危害等科学知识,增加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积极参与青海湖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工作; 63、抓紧青海湖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尽快研究
13、制定鼓励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租赁承包经营的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投资建设青海湖区的生态环境;要通过试点示范,建立起荒滩使用权拍卖、租赁、承包经营的新机制和草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鼓励企业、集体和个人承包开发荒山、荒滩和沙漠化土地,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发展以林、草产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要鼓励牧民群众把补偿资金用于草原建设、技术培训和教育,通过典型引路和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措施,扩大投资融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在国家投资增加的同时,调动企业、集体、个人的积极性,增加投入,确保规划实施所需要的资金。 64、要把生态环境治理与发展区域经济、增加牧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紧密结合起来,正确自理好生态环境
14、治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关系,为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65、为落实各项生态治理措施和提高退耕还草、减畜育草及禁牧封育的可操作性,建议落实对农牧民的生活补贴和财政税收补贴机制,使生态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66、加强法规建设、普法教育和执法队伍建设,在加强林业、草原、水利设施执法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人员,改善手段,加大办案力度,严励惩处和打击盗伐林木、盗猎野生动物,破坏草原植被和水利水保生态设施的违法地为,规范中药材采挖等生产活动依法管理,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果,为青海湖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青海省沙化荒漠化检测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