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入宗教元素的中国社会慈善转型文献综述【摘 要】在中国几千年发展的进程中,从来不缺乏宗教元素。不管是诸子百家,或是外来宗教的传入等,都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进一步改革发展注入了崭新的生命力。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国社会的慈善转型,切入的角度正是上述所提到的,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而当今却被忽视的宗教慈善。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这一研究主题进行文献方面的回顾综述。一方面,本文将从时间跨度上,对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变迁进行回顾;另一方面,本文将对有关现代社会慈善中宗教元素不断融入的文献进行整理。 【关键词】慈善转型;宗教 一、研究背景 宗教与慈善拥有相同的根源,在传统社会中
2、也拥有着相似的社会职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政策实施的需要,宗教正逐渐回归精神层面,参与世俗事务逐渐减少,其慈善功能也开始弱化,具体表现在:(1)政府的权威统治。从南北朝到唐代的这段历史中,可看到宗教对社会救济活动的一贯性影响。初期,信奉佛教的皇室宗族从上而下地推进救济措施;到了唐代,民间的寺庙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力量来自行组织各类救济。在鸦片战争时期,各个通商口岸纷纷建立了教堂,这些教堂从事着与战争相关的工作,同时也开展着一些救济慈善。由于不受中央政府(清政府)的统治和约束,因此宗教的职能,尤其是慈善救助这方面的职能得到了良好发展。但是到了近现代,中央政府的权威得到巩固,政府主导的政治意
3、识形态让宗教在夹缝中生存。从此之后,在社会救济事业上,宗教团体从前线退居到第二线,慈善的主要任务也就落到了中央政府的肩膀上。 (2)政府的政策。政策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宗教捐赠物不能享受政策的税收优惠,换而言之,大部分宗教慈善捐赠款项都被作为税收上交给政府了,使得宗教慈善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开展慈善活动,导致其功能逐渐退化。其次,想要注册慈善机构的门槛高,并且慈善机构的规模、管理和运营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使得任何一家宗教慈善机构想要在民政部门成功登记,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我们看出,对比中国每年数以亿计的捐赠物和信徒,宗教慈善的优势和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缺少宗教元素的社会慈
4、善体系显然是不完整的。中国社会的慈善需要转型,需要从政府慈善转型为政府和社会共同的慈善,充分调动宗教的社会功能。 二、中国当代社会宗教慈善所面临的困境 在中国,绝大部分群众对于慈善的关注度相当低,对于宗教慈善更是陌生,人们需要社会救助和社会救济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民政部门和媒体募捐。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的宗教慈善没有真正转化为社会性的慈善。各类宗教的信众们对捐款动机的描述,大体上分为心理安慰、教义感化等方面,鲜有社会意识和公益意识。宗教组织和宗教场所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职业人员、日常管理计划等,而大部分捐赠物则多用于宗教场所、庙宇等建设,或向其信众群体提供救助,除此之外很难对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支持
5、。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慈善组织与西方先进的现代公益组织在指导理念、价值观念和组织行为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宗教信众人口基数大、组织募款能力强,但偏重于精神层面,缺乏执行力;而公益组织专业性强,效率高,但受制于资金来源困扰,二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和对接方式。 “宗教组织的宗教性身份和社会性身份之间的关系的在自我调适中遇到诸多困难。 ”(郑筱筠,2012) 。我国的宗教慈善组织在主体身份认同意愿和宗教慈善组织管理问题两个方面始终存在“中国式困境” 。除此之外, “由于政府福利措施、工商企业的发展、私人捐助者数量的增加和专业化慈善组织的建立,宗教慈善面临着现代化慈善事业转型的
6、种种考验” (刘培峰,2010) 。三、宗教与现代慈善 (1)宗教在现代慈善中的可能。张志鹏在其文章中引用过一项调查数据:2000 年,81%的美国人表示自己捐过善款,在捐款者中,宗教信徒的比例高出世俗论者 25%。在同样是年收入为 4.9 万美元的家庭中,宗教信徒每年的善款大约是世俗论者的 3.5 倍,两者对应的平均值为 2210 美元和 642 美元。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宗教团体在社会救助和救济方面的积极作用较小,尤其是与我国信教者庞大的绝对数字相比,各宗教团体发挥的作用仍然十分微小。但是“宗教慈善具有经常性、持续性、超越性、信誉度和无偿性的特点” (高师宁,2011) ,正因为如此,
7、作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宗教团体,其作用不仅仅是为中央和各地政府分忧解难、互通有无,也不仅仅是与企业和其他各种类型的团体分工合作,更重要的是,宗教界的慈善日益成为我们完善社会职能、实现社会价值的手段。 (2)宗教在现代慈善中的作用。不少学者认为, “慈善尤其是个人的慈善行为不仅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能使人更为健康快乐,也是其创造财富的动力之一。同时,个人的慈善行为还会使人更加融入社会,成为一个能够真正充分履行公民义务的人” (布鲁克斯,2000) 。不仅如此,伴随着我国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宗教也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宗教界的实力有目共睹,而宗教界受众面的广泛和相对充裕的财力是其在现代慈善
8、转型中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其次,每次宗教活动,都有大批的义工积极参与。这对于社会保障体系来说无疑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这种相对充裕的人力和物力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宗教融入现代慈善的新路径。我国宗教自由政策为宗教发展提供了有效空间,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宗教组织并没能有效地进入社会服务领域,宗教界的社会公益事业水平仍然较低,这无疑成为了阻碍现代中国慈善转型的一大重要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完成慈善的转型,秦倩在其宗教公益信托:宗教组织进入社会服务领域的新模式提出引入“宗教公益信托”这样一种宗教慈善模式,它以慈善、文化、学术、技艺、宗教、祭祀或其他公共利益目的,为将来的不特定多数的
9、受益者设立的信托。然而,针对我国宗教组织进入社会服务领域缺乏途径之困境,若能将公益信托观念及制度导人宗教慈善活动,相信对活络我国宗教社会公益事业的成效,真正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当有非常高的助益。除此之外, “鼓励地方政府以文化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宗教和现代慈善事业的结合点;建立宗教和现代慈善组织的良性工作机制;政府加强对宗教组织和宗教场所的管理。 ”(杨红杰,2011)也都是中国现代社会宗教慈善转型的好路径。 四、小结与讨论 回顾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状况,有低潮,却又峰回路转。中国慈善遇到了一个历史的发展机遇,公益慈善行业因为新闻媒体的报道和公众曝光被前所未有地推
10、向了舆论前台,吸引了社会公众的目光,同时也使各级政府、各界人士开始反思融入宗教元素的中国慈善公益事业转型问题。而让我们惊喜的是,相比于慈善事业整体上冷热不均的现象,宗教慈善事业近年来可谓柳暗花明,持续走高,甚至表现出了迅速赶超的劲头。面对这种状况,是宗教与慈善转型之间关联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毫无疑问是后者,但是如何总结过往,抓住现当下宗教慈善事业的发展机遇,让中国现代慈善事业成功转型还需要政府、宗教界和群众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董栋.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问题研究J.世界宗教文化.2012(1) 2高师宁.从汶川大地震看宗教在现代社会的作用J.天风.2011(3) 3黄剑波.福利慈善、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论宗教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参与需要和可能J.广西民族研究.2011(11) 4韩月香.宗教: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J.当代社科视野.2011(1) 5李向平.宗教发展及其社会救助模式J.人文社会科学.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