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研究王智黎(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道德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多元化社会提出的挑战以及大学生主体性意识增强的需求,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迫在眉睫。然而,当前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方面存在着道德认知模糊、价值标准相互矛盾、道德意志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与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等因素有关。因此,优化家庭及社会等外部环境、高校创新德育理念并进行实践改革以及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词:社会转型期;道德选择能力;大学生;培养当代大学
2、生正处于一个多变、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各式各样的价值观杂糅渗透,以及来自不同意识形态的诱导,面对纷繁复杂的道德迷丛,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会选择。道德选择能力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选择能力,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所做的自觉自愿的抉择能力。 1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是其道德素质的主要方面,也可以说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突破口和关键渠道就是培养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一、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社会转型期”通常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的一段特殊时期。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中国经济
3、已经进入到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与此同时,文化多样性思潮势不可挡,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因此,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使其明辨是非、走出迷惘和误区显得尤为重要。其一,培养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是多元化社会提出的挑战。当前,我国已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体系更加开放、有序、统一。1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44.同时,政治、文化、社会结构都已发生全面变化,打破了传统社会的封闭性。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融合发展,信息传播范围更加广泛、速度更加迅猛,我们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开
4、放性和多元性。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自主选择,多元化社会也体现了社会的宽容与民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多元化社会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迷茫。大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能力尚未成熟、道德认知尚不稳定、社会道德责任感仍不强,当面对多元化社会时,他们会感受到比成人更多的道德困惑,例如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往往盲目随大流,把当下某些热门一时的价值判断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对错,表现出一定的从众性、盲目性,这样就容易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怪圈中无所适从,迷失方向。其二,培养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是大学生主体性意识增强的需求。马克思认为,人在自觉认识和改造
5、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就形成了活动的主体,也就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的本质特征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选择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具独立性,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不愿意单纯或者被迫服从既有的道德规范,他们更愿意通过自我实践、自我选择来塑造道德人格。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是其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迫切需要,要让学生明白道德选择是自主选择,而不是把社会需要、社会道德准则、个体责任置之一旁。其三,培养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是学校德育的时代课题。基于社会转型期这
6、一大背景,我们的成长环境以及价值取向也日益发生深刻的变化,高校的使命不单单是知识教育,更多的要强调以德育人。当今道德失范现象频频发生,路遇老人摔倒在地,扶还是不扶已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在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激荡和冲刷下,部分道德价值观被严重扭曲,引发各种各样的价值迷茫现象,突出表现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日趋现实化,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化。因此,培养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时代课题,高校的德育教育力求培养学生全面、和谐的人格,而良好的道2 孙韬.引导选择新世纪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3:17.德选择能力是完善人格的重要突破口,道德选择过程也是学生自身不断发展,积极探索
7、的过程。可以看出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德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逐渐摆脱过去只传授学生知识,以学习成绩评判学生好坏的传统观念,并且逐渐摆脱过去只是根据既定的道德标准逐一做出价值判断,再将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的做法。所以,高校把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落脚点放在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上是很有必要的。众所周知,21 世纪是“学会选择”的时代,当代大学生面临多元化社会的冲击以及自身主体性不断增强的趋势,高校面对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新挑战,我们不得不把培养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作为学校德育的目标,以使学生们能够走出道德困境,最终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2、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道德
8、选择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使其道德选择能力呈现出复杂的情况。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现状,是对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正确的道德选择能力的前提。(一)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道德素质不断提高,道德行为总体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但是道德选择能力作为道德能力结构中的关键因素在有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当代大学生用于指导道德选择的道德认知处于模糊状态。道德认知就是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的形成、道德印象的获得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等。 3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可以有效地
9、指导大学生做出正确合理的道德选择,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方面仍不成熟,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也纷繁复杂,致使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处于模糊状态,常常知行不一。比如当代大学生虽然大多数都认可道德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原则”,也懂得大公无私的道理,但是大部分学生在道德选择的过程中应根据什么标准和准则来进行,仍然处于认知模糊状态,甚至一部分学生3 徐辉、蔡志良.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2 年第 2 期.认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等都可以作为我国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国家社科基金 200
10、7 年教育学重点课题“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新情况与对策研究”的子课题“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调查”在我国东、中、西部 3 个省的 6 个大中城市的抽样调查中有这样的选择题:相比道德,金钱才是经济社会最重要的通信证。调查结果显示,有 6.44%的大学生表示完全同意题干观点,24.51%的大学生表示基本同意题干的观点。两项合计,有 30.95%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认同题干的观点。 4模糊的道德认知直接导致道德行为选择的正确性,也影响着道德选择能力的提高。其二,当代大学生用于指导道德选择的价值标准存在矛盾性。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存在矛盾性的原因和中国社会的转型息息相关。在这一
11、时期,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中国政治逐渐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这就为人们的言论自由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经济已由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这就内在的提升了主体的价值地位,这些都为多种道德价值标准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但是,目前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道德价值标准时往往会陷入迷茫困境。这是因为道德价值标准是由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行为规范组成的,大学生在道德行为规范的选择中并不是始终依据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即便这一道德规范多数学生都认可。另一种情况是当代大学生在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价值标准也不统一,在不涉及自身利益时,道德标准可以遵循,一旦涉及自身利益,那么有些道德标准就只
12、适用于他人。国家社科基金2007 年教育学重点课题“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新情况与对策研究”的子课题“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调查”在我国东、中、西部 3 个省的 6 个大中城市的抽样调查表明:12.83%的大学生认为,为了个人利益,就可以把个人价值置于集体价值之上。 5所以,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在面临道德选择时采用何种价值标准也存在着矛盾性。其三,当代大学生在进行道德选择的过程中意志薄弱。道德意志是个人在进行道德选择时从心理、思想确定到实际执行的整个心理过程,是个人道德选择的目的与手段从心理确定到实现的整个心理过程。道德意志在道德选择过程4 冯秀军.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大学生道德价
13、值观调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38.5 冯秀军.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调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2.中起到克服困难的作用。 6当代大学生大部分生于九十年代,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趋于消费化和享乐化,加之父母与祖辈较为溺爱,所以造成他们道德意志薄弱,缺乏吃苦精神。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做到的道德善行,大部分学生会去积极响应,但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道德行为,许多大学生践行的概率大大减少,望而却步。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道德意志薄弱的另一表现是他们面对道德选择时容易受到周围外部环境的影响,内心信念和自制力不够坚定,经常出现随波逐流的现象。国家社科基金 2
14、007 年教育学重点课题“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新情况与对策研究”的子课题“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调查”在我国东、中、西部 3 个省的 6 个大中城市的抽样调查中,针对“看到同学考试作弊,你会如何选择时?”的“责任”的道德价值观调查, 2.47%的大学生认为,他作弊我不作弊就吃亏了,只要有机会我也要作弊。 7因此,在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道德选择践行机会不断增多,道德选择空间不断扩大,但是道德认知模糊、道德价值标准存在矛盾性和道德意志薄弱等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否则会影响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二) 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不足的原因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选择
15、能力发展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既依赖于个体的主动认知和践行,又依赖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其一,当前社会环境因素的消极影响。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成分多元化、生活方式多元化、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逐步确立,这就导致一些当代大学生过于急功近利,面临选择时往往迷失自己。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了解社会、表达舆情的重要平台。网络交流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匿名性等特征,包括网上错误的、
16、颓废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也充斥其间,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念,这极易导致一些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约束性,当面临道德选择时6 赵后起.论道德教育实践中的道德能力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2000 年第 1 期.7 冯秀军.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调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52.容易受其影响做出错误决定。其二,当前家庭教育的消极影响。家庭教育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中国家庭式教育往往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情况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家长往往成为家庭中的主导者,不听取孩子的想法和建议,不
17、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就造成孩子在幼年时期就缺乏道德选择能力的训练,没有自己的主见。另一种情况是,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 90 后,出生于计划生育年代,是家里的独生子。因此,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度宠爱,夸耀过多,加之管教不足,会使成长在这种家庭的孩子们缺乏责任感、自私,意志力不够,当面临道德选择时不能合理地做出判断,甚至是以自己的个人不正当利益来做出道德选择。其三,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存在一元主导的片面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高校均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学校仍存在片面强调道德教育的一元主导,而无视社会发展变化和青少年道德选择的需要,违背道德教育规律
18、。大部分高校的道德教育基本是一种“教会顺从”的教育方式,这种顺从是绝对化、全方位的,这大大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他们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发展。究其根源,主要是我国道德教育一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我国过去实行的单一、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反映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就用统一化、单一化的标准培养人才,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其四,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大学生是一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使得他们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矛盾性和极端性。比如,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再愿意
19、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然而,由于社会及人际现象的复杂多变,以及大学生自身道德认知的不成熟,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还不够深刻,但又急于表现自己并彰显自我,所以往往会做出不计后果的错误道德选择。另外,同辈群体的影响力也是极大的,绝大部分当代大学生更愿意与朋友交心,但因社会经验都不足,人生观都尚不稳定,所以很容易造成道德选择陷入盲目和冲动,如出现青少年打群架,甚至是团伙犯罪行为。显然,造成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培养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刻不容缓,这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乃至全社会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三、社会转型期培养当代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创新路径社会
20、转型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段特殊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要从质和量的方面综合考虑,那么如何更好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呢?在我们看来,首先要从社会及家庭环境入手,其次是发挥高校积极引导作用,再者要从大学生自身入手。其一,优化社会环境,提供保障和支持。社会环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感染力,它通过或是显性的、或是隐性的、或是交叉的、或是立体的等多种形态对个体施加影响。通过良好的社会环境来培养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重视预测和疏导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社会中一定历史时期较为普遍流行,借助现实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群众性社会心理形成的,较易为广大学生们接受的、冲击力
21、很大的思想潮流。必须坚持正确预测和科学疏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主动地、科学地、客观地介绍和分析评价,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大学生们正确理解各种社会思潮,增强其辨别社会思潮是非的能力,以避免和减少错误思潮对他们的不良影响。二是加强大众传媒的合理引导。大众传媒在学生个体道德选择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使广大学生能够正确选择,媒体必须始终如一地传递社会主导价值观,高扬时代的主旋律,确保媒体正确的价值导向。大众传媒要满腔热情的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要被小利所诱,不迎合不健康的、庸俗的、封建迷信的、低级趣味的心态,确保精神产品生产的正确方向。大众传媒还要下功夫研究当
22、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确定宣传的重点和方法,这样才能正确发挥其在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其二,加强家庭教育,注重氛围感染。家庭教育即家长对子女进行的基本行为规范、生活经验、人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对子女道德选择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容忽视的。家长对子女发挥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在无形中都会内化成子女的某种意识或行为。因此,家长要加强家庭教育,注重氛围感染。首先,净化家庭交往环境。无论每个家庭交往对象的层次、类别如何,作为父母都需要注意选择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交往对象,拒绝与不道德的人来往,以免对子女造成不良影响。其次,提高言传身教的水平
23、。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求自己的道德选择能力不断提高,并主动关心子女的道德生活、思想状况,加深亲子交流与感情。最后,密切配合学校的培养。针对子女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父母要经常与学校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子女在学校的道德表现,听取老师的建议。家长也要善于把子女在家庭生活中有关道德选择的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这样有利于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增强培养的效果。其三,高校创新德育理念,构建有效德育方法体系。首先,高校应树立人本化、个性化的德育理念。人本化的德育理念即以人为本,高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应是大学生,以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作为评判高校德育工作的最高尺度,以大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和落脚点。个性
24、化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重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以及对事物的看法也不一致,所以不能用统一的、程序化的说教来模塑每个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应该实施个性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其次,高校应构建相应的德育方法体系,在培养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过程中遵循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构建的方法和个体发展与集体影响相结合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体系有利于使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既在理论教育中又在实践锻炼中得到培养,使其真正做到知行结合,言行一致,还有利于通过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感染、鼓励、监督、仿效等方式来实现的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其四,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创新道德选
25、择能力培养方法。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和自身主体性特征,不断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创新道德选择能力培养方法。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民主的德育氛围,柯尔伯格曾说过:“民主不但能起到鼓励作用,还能促进道德的发展。” 8因为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拥有选择的权利,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面对道德冲突时能独立思考。其次,以现实生活为内容进行德育实践活动。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8 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2.不能脱离生活本身,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思考、分析利弊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采用一些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道德冲突情境,对这些典型的情境
26、进行处理,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其转化为道德教育素材,在这些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针对学生的思考加以正确引导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引导学生对各种选择的可能后果预测。要使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得到发展,就需要让学生在选择中实现成功,体验正确选择所带来的积极意义。选择的过程本身也是自我斗争的过程,教育者首先要倾听学生的意愿而不是武断的下结论。当然,引导并不意味着盲目迁就,对于一些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的选择,教育者要提前预测并加以制止,学生也要从中吸取教训,学会预测结果并勇于承担后果。总之,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道德问题层出不穷,其中因道德选择能力缺
27、失所引发的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其所导致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淡薄现象令人担忧。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加强对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针对性。为了培养大学生中的道德选择能力,优化社会及家庭等外部环境、高校创新德育理念并构建有效德育方法体系、以及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使命,也是道德教育的意义所在。参考文献:1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44.2 孙韬.引导选择新世纪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3:17.3 徐辉、蔡志良.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2 年第 2 期.4 冯秀军.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调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38.5 冯秀军.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调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2.6 赵后起.论道德教育实践中的道德能力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2000 年第 1 期.7 冯秀军.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调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52.8 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2.